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3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5篇
  70篇
综合类   154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增强UV-B辐射对元阳梯田2个地方水稻品种N营养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2011年,以元阳梯田2个地方水稻品种白脚老粳和月亮谷为研究对象,以自然光照和大田水稻原位种植为条件,进行模拟臭氧衰减(0、10%、20%、30%)导致UV-B辐射增强(0、2.5、5.0、7.5kJ·m-2),研究2个地方水稻品种的N含量和累积量以及稻田土壤有效态N和全N含量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结果表明:总体上UV-B辐射增强在TR7.5(UV-B辐射增强7.5kJ·m-2)处理时显著降低2个水稻品种叶、茎、根和穗生物量,在TR7.5处理时,水稻各部位生物量降到最小值。2个地方水稻品种叶、茎、根和穗N含量影响基本一致,显著增加2个地方水稻品种各部位N含量。随着UV-B辐射增强白脚老粳各部位群体累积量有显著增加的趋势,而月亮谷各部位群体累积量随UV-B辐射增强表现出先升后降。UV-B辐射增强促进两个水稻品种N营养输出,降低土壤碱解N和总N含量,导致土壤N库储量降低。  相似文献   
82.
2种微生物菌剂对堆肥过程中酶变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徐智  李季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8):175-179
为了探讨不同来源的微生物菌剂对堆肥过程的影响机理,进一步为堆肥微生物接种剂的筛选方向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以一种内源微生物M37和一种外源微生物VT作为堆肥接种剂,通过研究和比较这2种不同来源(内源和外源)微生物菌剂对堆肥过程中温度、氧气浓度以及酶(蛋白酶、脲酶、脱氢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的影响及堆肥过程中温度、氧气浓度变化与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堆肥升温期的温度和氧气浓度变化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内源微生物菌剂有利于堆肥过程快速升温和升温过程中蛋白酶、脲酶的累积;外源微生物菌剂有利于堆肥高温期保持更高的温度和高温期脱氢酶、纤维素酶活性的增强。蛋白酶活性、脲酶活性和温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脱氢酶的活性和温度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纤维素酶的活性在高温期和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 0.05)。  相似文献   
83.
镉对铅锌矿区中华山蓼根际真菌氢离子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镉(Cd)胁迫对云南会泽铅锌矿区中华山蓼根际真菌氢离子分泌行为的影响,探讨矿区野生植物根际真菌的生态作用。采用液体培养法,分析不同浓度(0、0.05、0.5、5 mmol/L) Cd处理条件下根际真菌培养液的pH值。结果表明:(1)铅锌矿区中华山蓼根际真菌氢离子分泌能力及其对Cd处理的响应在不同菌株间存在明显差异;(2)没有施加Cd处理,产酸能力强的真菌培养液pH值低至4.02,产酸能力弱的pH值高至8.11;(3)Cd处理对产酸能力强的真菌培养液pH值影响不明显,但导致产酸能力较弱的真菌培养液pH值显著下降,降幅最大达到3.21~3.86,培养液pH值与Cd浓度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可见,Cd胁迫显著促进产酸能力较弱的铅锌矿区中华山蓼根际真菌分泌氢离子。  相似文献   
84.
元阳梯田核心区周边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元阳梯田核心区周边植被群落物种、结构特征及多样性,揭示元阳梯田核心区周边森林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为元阳梯田核心区周边森林群落进行合理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笔者通过样方法对元阳梯田核心区周边森林群落进行野外调查,利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n均匀度指数、生态优势度等多样性指数,对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草本层植物种类91种,灌木层67种、乔木层42种。草本层多样性最大,其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0.82、0.98、均匀度指数为0.18;灌木层多样性最小,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0.32、0.87、均匀度指数为0.08;(2)14个群落中,鸭公树-木荷群落多样性最大,其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1.38、0.92,均匀度指数为0.36;云南松群落多样性最小,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0.42、0.37,均匀度指数为0.16。不同群落类型间的多样性大小次序为:阔叶林群落>人工林群落>草地群落>针叶林群落;(3)多样性指数随海拔梯度变化,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其最大值出现在1850 m,体现了“中度膨胀“的垂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85.
分别用乙醇-乙酸法和丙酮法提取不同贮藏条件下马铃薯的龙葵素和叶绿素,研究光照和贮藏时间对马铃薯龙葵素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贮藏时间及光照均能提高马铃薯中的龙葵素和叶绿素含量,且两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6.
林药间作系统石蒜叶绿素及其荧光参数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4种林药问作系统下石蒜(Lycoris radiata)叶片叶绿素及其荧光参数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石蒜叶片叶绿素总量在适宜生长的11月份最大,其值基本稳定在1.84~2.16 ms/g,叶绿素a/b值住1.38~2.05,不同林型培育方式对叶片叶绿素总量及叶绿素a/b值没有影响.(2)不同林型培育方式下石...  相似文献   
87.
 砷是环境中以低浓度广泛天然存在的一种非金属元素,与其它元素形成无机和有机的复合物。不同形式的砷通过化学的电子转移、甲基化和烷基化等复杂机制使不同形态的砷相互转化。砷转化机制的研究为砷污染的治理提供新的技术方法,但由于面临诸多的问题,目前还没有一种单一的修复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砷污染环境的治理。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环境中砷的来源和存在、生物转化和修复的机制进行综述,为砷污染的修复和环境治理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88.
三七栽培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七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药用价值高,是药品、保健品及化妆品的重要原料,市场前景广阔.但三七栽培的影响因素较多,对环境条件要求严格,而农户大多靠经验栽培,种植成本较高,生产条件较差,严重制约了三七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从光照、温湿度、海拔、土壤以及病虫害等方面阐述了三七栽培的影响因素,并从三七栽培的选地、整地、选种、搭棚、田间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控制措施,以期为三七的标准化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
土壤pH对滇重楼生长、养分含量和总皂甙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土壤pH对滇重楼生长状况、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及根茎总皂甙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根茎增长率、茎叶鲜重、根数、根系鲜重、根长随pH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根茎增长率以pH 6.54最高,茎叶鲜重、根数、根系鲜重、根长以pH7.42最高。土壤pH对滇重楼各器官N、P、K含量的影响规律各异:土壤pH对新老根茎、根系氮含量有显著的影响,但对茎叶氮含量影响不大;新老根茎磷含量随土壤pH升高而增加,而茎叶和根系磷含量则有相反趋势;土壤pH对根系和茎叶钾含量的影响远大于对根茎钾含量的影响。新老根茎总皂甙含量随土壤pH升高而增加。综合考虑土壤pH对滇重楼生长、营养状况、药用部位生物量积累和总皂甙含量的影响,建议在滇重楼人工栽培中,土壤pH应控制在中性范围(6.50~7.50)为宜。  相似文献   
90.
以核桃和豌豆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滴灌条件下核桃和豌豆植株灌水量和植株生长性状指标。结果表明:滴灌时核桃灌溉次数较人工浇灌少了11次,单株年用水量和试验区年总用水量较人工浇灌减少了76.58%,豌豆滴灌时比人工浇灌灌溉方式的灌水量减少了78.67%;滴灌灌溉较人工浇灌在核桃株高和胸径指标上长势更优,滴灌灌溉下根系密度较人工浇灌增加了4.67%,地上生物量指标中,鲜重和干重分别较人工浇灌提高了9.23%和6.42%,在地下生物量指标中,采用滴灌灌溉方式的鲜重和干重指标较人工浇灌增加了7.80%和5.70%;在灌水量相差悬殊的情况下,植株附近不同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差异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