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3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5篇
  70篇
综合类   154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51.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铅锌矿区小花南芥对Pb和Zn的累积特征.采用PbO、200、500和1 000mg·kg-1,ZnO、500、1 000和1 500mg·kg-1处理,研究小花南芥在20、40和60d时,数量性状变化及其对Pb和Zn的累积特征.结果表明:(1)Pb和Zn导致小花南芥株高、冠幅、根长和生物量显著降低,其中Pb1000 mg·kg-1,Zn1 500 mg·kg-1处理时,降低的幅度最大;(2)随着Pb和Zn浓度的增加和生长时期的延长,小花南芥Pb和Zn含量不断增加;(3)小花南芥Zn1 500 mg·kg-1处理60 d后,地上部Zn含量是根的1.32倍.生物富集系数为2.689,转运量系数为5.26,大于1.不同浓度Pb污染处理后,其生物富集系数不断增加,转运量系数大于1:Pb1 000mg·kg-1处理60 d后,其地上部和根中的Pb含量分别为对照的24.86倍和33.29倍.  相似文献   
52.
旨在为滇重楼的栽培和LED光源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实验光源波长为460 nm的单质蓝光,将3 年生滇重楼分别放于光照强度为50、100、150、200 μmol/(m2 · s)的光照下进行栽培,观测其生长状况。结果表明,滇重楼株高、地上生物学产量、净光合速率和地下生物学产量均以光强150 μmol/(m2 · s)处理最高,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在100 μmol/(m2 · s)处理时最高,200 μmol/(m2 · s)处理最低。不同光强蓝光对滇重楼叶片光能转换效率及反应活性影响不显著。滇重楼根茎皂苷组分含量和总皂苷含量随蓝光光强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在光强100 μmol/ (m2 · s) 处理下最高,200 μmol/(m2 · s)处理下最低。综合分析滇重楼生长状况、光合荧光特性和根茎皂苷含量,蓝光光强150 μmol/(m2 ·s)最有利于促进滇重楼叶片生长和光合作用,100 μmol/(m2 · s)最有利于滇重楼根茎皂苷累积。建议在滇重楼设施栽培上将蓝光光强控制在100~150 μmol/(m2 ·s)。  相似文献   
53.
乐果和杀虫双污染对蚯蚓体内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土壤环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农药的滥用造成的,目前农药对土壤动物(尤其是蚯蚓)的影响受到极大重视并成为研究热点.为评价土壤的农药污染程度,选用乐果和杀虫双及其二者复合对蚯蚓进行染毒试验,采用滤纸法研究不同浓度农药污染对赤子爱蚯蚓体内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蚯蚓体内蛋白质含量在乐果污染24h和48 h均比对照显著增加(P<0.05)、随着乐果浓度的升高,蚯蚓体内蛋白质含量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随杀虫双浓度的升高,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不同浓度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同一浓度处理24 h和48 h之间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固定乐果浓度( 60 mg/kg)分别和不同浓度杀虫双处理24 h和48 h,蚯蚓体内蛋白质含量随着杀虫双浓度的升高,均呈现出升高—降低—升高的锯齿型变化曲线,各复合处理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蚯蚓体内蛋白质含量与乐果和杀虫双浓度存在一定剂量-效应关系,其关系曲线均为抛物线型,乐果对蚯蚓体内蛋白质含量的影响高于杀虫双.因此可利用蚯蚓体内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较好的指示乐果对蚯蚓的毒性作用,对杀虫双的毒性作用指示效果较乐果差.  相似文献   
54.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小麦秸秆的覆盖量(无秸秆覆盖为对照,覆盖量为250,500,750kg/667m2为3个处理)对不同植烟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烟覆盖量为750,500kg/667m2的处理在各个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分别显著高于对照20.97%,36.63%,11.25%,18.07%及4.35%,9.15%,4.56%,15.46%(P<0.05),田烟仅在覆盖量为750kg/667m2时在各个生育期分别显著高于对照4.88%,16.60%,9.01%,11.48%(P<0.05)。采收后,覆盖量为750kg/667m2时,地烟的土壤容重显著低于对照5.72%(P<0.05);田烟的土壤pH值显著低于对照11.39%(P<0.05)。采收后秸秆覆盖处理的地烟土壤pH分别显著低于对照3.08%,5.64%,7.86%(P<0.05);田烟的土壤容重分别显著低于对照2.84%,4.43%,6.19%(P<0.05)。覆盖量为750kg/667m2时,地烟的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田烟的速效钾含量在多数生育期显著高于对照(P<0.05);覆盖量为500/667m2时,地烟的速效磷,田烟的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在在多数生育期显著高于对照(P<0.05)。总体来看,不同小麦秸秆覆盖量对地烟和田烟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均存在相同点和差异,覆盖量为500kg/667m2的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协调性最好  相似文献   
55.
针对不同区域山水林田湖草存在问题,寻求适宜的系统治理方法至关重要。国内外运用最为广泛的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理论与方法主要有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法(NbS)、再野化、景感生态学、生态安全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5种,但目前对这些理论与方法的相互联系和区别尚不清晰。从定义及发展、准则、实施方法和典型案例等方面系统梳理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5种理论与方法并进行比较,结果可知,5种理论与方法运用生态系统的恢复力和适应性,通过自然恢复和人为干预等手段,使退化或者破坏的生态系统回归到一种稳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状态,但它们在人为干预程度、适用范围、与人类关系的密切程度及农业应用等方面有差异。认识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不同理论与方法的特点、适用性和局限性,结合治理区域的特点和问题,针对性地选择治理方法,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论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目的】阐明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通气性的动态变化。【方法】以江苏南京设施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盆栽试验条件下不施肥(CK)以及施用常规尿素(T1)、腐植酸尿素(T2)、商品有机肥(T3)、有机肥+常规尿素(T4)处理的土壤氧气体积分数差异。【结果】各处理间的容重差异不显著,具体表现为T1>T3>CK>T2=T4。相较于CK处理,T1、T2和T3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氧气体积分数,分别增加了7.07%、6.53%和3.20%。生育期内不同肥料处理的土壤氧气体积分数变化趋势不同;各处理的土壤氧气体积分数在白天呈上升趋势,但到达峰值的时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施肥类型会显著影响土壤氧气含量,施用腐植酸尿素在土壤容重和土壤平均氧气体积分数方面的表现较佳。  相似文献   
57.
研究不同砷胁迫对生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幼苗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砷对生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芽长和幼苗干重具有激活效应,而对种子的活力指数和幼苗根长具有抑制效应,高浓度砷对生菜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有显著的抑制效应,且随着砷胁迫的增强,抑制作用增强,同时,随着砷胁迫的增强,幼苗的细胞膜透性增加,选择通透的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5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砷浓度对三七生长株型、叶型特征指标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砷处理(≤80mg/kg)对三七株型特征指标无明显影响,随着砷浓度的增加,高浓度砷处理(≥140mg/kg)明显减少了三七的株高、茎基直径的增长,根冠比逐渐减小。在营养生长期和开花期,砷与三七的株高、根冠比、茎基直径具有显著负相关;砷≤80mg/kg三七叶片数、叶中长、叶中宽、叶面积指数均无明显变化;砷≥140mg/kg处理各叶型指标减小。在营养生长期和开花期,砷与三七叶片数、叶中长、叶中宽和叶面积指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三七相对生长速率在砷≥140mg/kg时逐渐降低,并与之呈极显著负相关;三七花、茎叶、根系的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在砷≤80mg/kg无显著影响,砷≥140mg/kg生物量减小,与三七总生物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三七对砷的最大忍耐浓度为140mg/kg,土壤砷含量过高对三七生长具有毒害作用,砷对根系的毒害作用大于地上部分。  相似文献   
59.
云南8个玉米品种苗期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8个玉米品种(甜糯888、云糯6号、云瑞999、云瑞6号、云瑞47、云瑞88、云优105和云甜玉2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采用苗期反复干旱法,探讨反复干旱下玉米品种株高、地上部干质量、根冠比、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与抗旱性有关的13个表型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并运用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对其苗期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为玉米品种抗旱种质的筛选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同时为抗旱育种和栽培提供材料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玉米苗期,经过反复干旱处理后,不同玉米品种的存活率、叶面积、株高、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及地下部干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丙二醛(MDA)、根冠比、脯氨酸(Pro)和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均不同程度增加,但品种间差异较大;不同品种抗旱性排序为云瑞47云甜玉2号云优105云糯6号甜糯888云瑞6号云瑞999云瑞88。云瑞47、云甜玉2号和云优105为抗旱性强的种质,可用于抗旱性育种和栽培。  相似文献   
60.
不同供氮水平对4种桤木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桤木属(Alnus Mill.)植物为桦木科(Betulace-ae)落叶乔木,典型的木本非豆科(Leguminosae)固氮树种,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寒温带、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全世界大约有40余种,我国有11种。桤木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