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3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5篇
  70篇
综合类   154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21.
 对元阳梯田3个海拔梯度[高海拔(1615~1682m)、中海拔(1532~1555m)和低海拔(1445~1468m)]表层土壤(0~30cm)碳氮组分的含量现状与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元阳梯田表层土壤有机碳(TOC)总体达到二级水平,而土壤全氮(TN)、pH值和微生物量碳氮(MBC,MBN)含量较低,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氮(DOC,DON)含量及其占土壤有机碳、全氮的比值较高,土壤易氧化碳(ROC)和轻组碳氮(LFC,LFN)含量处于中等水平。上述指标均呈现出随海拔的下降而降低的趋势,且元阳梯田土壤DOC,DON,ROC,LFC和LFN与梯田海拔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元阳梯田土壤TOC,TN,MBC,MBN及NH+4 N含量在3个海拔梯度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性;而土壤pH值、DON,ROC,LFC和LFN含量均在高海拔梯度显著高于低海拔梯度(P<005)  相似文献   
22.
滇池沉积物铵态氮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永川  张德刚  汤利 《土壤学报》2010,47(6):1180-1187
沉积物在湖泊氮、磷循环和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应用GPS定位技术,于2003年5月至2004年5月,对滇池海埂、斗南、罗家村、新街、昆阳等5个代表性样点沉积物铵态氮含量进行为期1 a的动态监测,全面分析了滇池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时期沉积物铵态氮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滇池沉积物铵态氮平均含量为74.57 mg kg-1,全湖沉积物铵态氮平均含量年变化范围是45.55~170.1mg kg-1。沉积物铵态氮因季节变化其变化幅度很大,各区域沉积物铵态氮含量总体趋势夏季高、冬季低,但不同位点变化高峰和趋势不同。不同层次沉积物铵态氮含量变化随季节而变化,夏季为表层(0~5 cm)中层(5~10 cm)底层(10~20 cm),冬季为中层表层和底层。表层、中层、底层沉积物铵态氮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8.71~172.9mg kg-1、29.55~192.2mg kg-1、19.93~123.8mg kg-1。各区域沉积物铵态氮平均含量以罗家村最高,斗南最低。沉积物铵态氮与水体铵态氮、水体pH呈显著正相关,与沉积物有效磷呈显著负相关,暗示了沉积物铵态氮是水体氮的源和库,并影响着沉积物中磷的释放。  相似文献   
23.
玉米马铃薯间作施肥的偏生产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料偏生产力(PFP)是反映土壤基础养分水平和化肥施用量综合效应的重要指标.通过对云南省玉米马铃薯间作主要种植区4个县(市)8个乡16个村共120个农户的田间访问和随机问卷调查,获得了云南省玉米马铃薯间作施肥的第一手资料,并从肥料偏生产力(PFP)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玉米马铃薯间作主要种植区总养分投入量为838.96 kg/hm2,其中化学养分总投入量为564.91kg/hm2,化肥施用的偏生产力为20.01 kg/kg,按氮(N)、磷(P2O5)和钾(K2O)计算则肥料偏生产力分别为27.41、137.17和164.39 kg/kg.与单作玉米相比,氮(N)、磷(P2O5)和钾(K2O)的肥料偏生产力分别增加7.34、47.61、47.93 kg/kg;与单作马铃薯相比,氮(N)、磷(P2O5)和钾(K2O)的肥料偏生产力分别增加9.1、103.29、124.9 kg/kg.玉米马铃薯间作在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上与单作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4.
分析云南10个芒果栽培品种的果实性状和糖酸组分及含量,为今后系统开展云南芒果果实品质差异及新品种引种选育提供参考。以10个云南芒果栽培品种为试材,对果实的平均单果重、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果形指数等9个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利用HPLC对芒果果实中的糖酸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经HPLC检测发现所测10个品种中的主要有机酸为酒石酸、苹果酸和柠檬酸,主要积累糖组分为蔗糖。平均单果重和果实硬度最大为‘R2E2’;‘南逗迈4号’的甜度值和总糖含量最高;‘台农一号’的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最高;‘Khiew Saway’的总酸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5.
为寻求蔬菜花卉秸秆简单、有效的利用方法,减少滇池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通过堆肥试验研究了蔬菜花卉秸秆接种微生物菌剂农冠和微元后,在翻堆和不翻堆2种处理方式下,高温堆肥过程中温度、全氮(T-N)、水溶性NH4 -N和水溶性NO3--N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翻堆的3个处理由于缺氧,发酵速率低,短期内不易腐熟。翻堆处理中,纯物料对照样品升温过程缓慢,高温分解阶段持续时间短, T-N损失大,堆肥品质差;添加微生物菌剂农冠后,与纯物料对照相比,提前3天进入高温分解阶段,高温分解持续时间延长4天,T-N含量损失比对照低10.9%,水溶性NH4 -N比对照降低24.7%,水溶性NO3--N则比对照增加14.0%;添加微生物菌剂微元后,与纯物料对照相比,提前5天进入高温分解阶段,高温分解持续时间延长6天,T-N含量损失比对照低24.1%,水溶性NH4 -N比对照降低29.3%,水溶性NO3--N则比对照增加24.2%。接种微生物菌剂可促进水溶性NH4 -N向水溶性NO3--N转化,降低堆肥容重,其中添加微元综合效果更理想。在翻堆条件下接种微生物菌剂微元可加快蔬菜花卉秸秆堆肥化进程,提高堆肥产品品质,且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在全流域进行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6.
木醋液对有机烟草产质量及病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将木醋液施入植烟土壤和叶面喷施,研究了木醋液对有机烟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讨木醋液对有机烟草生长及品质改善方面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木醋液增加了有机烟草产量和产值,根施150 kg/hm2和叶面喷施稀释1000倍木醋液处理效果最好,分别使产量增加了32.0%和25.4%,产值增加了52.0%和32.4%。对有机烟草的茎围没有明显影响,但在烟草打顶期可增加烟草的株高和最大叶面积。明显提高了有机烟叶钾含量,叶面喷施稀释1000倍木醋液处理比对照增加了1.44%,并且叶面喷施的效果要优于根施,有机烟叶的有机物质总糖、还原糖、烟碱含量适中,化学成分比例更协调。明显降低了有机烟草普通花叶病和黑胫病的发病率,对烟草白粉病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7.
小水电建设中水土流失特征及水土保持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我国小水电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盲目地开发小水电对生态环境和景观所产生的负面效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一种国际公认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小水电资源变得越来越重要。但由于在小水电的开发建设中,人为强烈地扰动和破坏地表及植被,产生大量弃土、弃渣,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甚至引发了地质灾害。本文通过分析小水电开发中由于工程建设而产生的一些水土流失问题及主要侵蚀类型,给出了小水电开发中水土保持的原则、生态工程护坡的方法以及弃渣场和取石(土)场的防治措施。最后,提出了从开发方式和水保措施等方面有效地防止小水电开发中的水土流失的建议。  相似文献   
28.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铅锌尾矿污染土壤中施用有机肥、石灰、蛭石和白云石等4种改良剂对光叶紫花苕生长发育、叶绿素及重金属Cu、Cd、Pb、Zn积累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了施用改良剂后土壤pH和有效态重金属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改良剂及其不同施用水平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pH,显著降低土壤各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并显著抑制了Cd、Pb向光叶紫花苕地上部转移,降低了重金属在光叶紫花苕植株地上部的积累,改善了光叶紫花苕的生长和发育,光叶紫花苕株高、地上部鲜重和地下部鲜重、叶绿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株高和地上部鲜重增加达到显著水平。4种改良剂的不同处理水平对光叶紫花苕地下部重金属含量影响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9.
元阳梯田周围不同群落P元素背景值特征及其元素循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元阳梯田周围森林群落P元素背景值特征状况,了解不同林木类型P元素循环情况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笔者研究元阳梯田中心区周边9个不同森林群落优势种叶片、土壤以及枯落物中P元素含量及各群落元素循环系数及特征。结果表明:(1)在优势种叶片中,P元素含量的平均值为1.69 g/kg,范围为1.05~3.00 g/kg,在枯落物中,P元素含量的平均值为1.51 g/kg,范围为0.76~2.33 g/kg,叶片和枯落物N含量平均值依次为:人工林茶园>阔叶林>针叶林。(2)土壤全P含量平均值在0~20 cm和20~40 cm分别为0.72、0.38 g/kg;速效P含量平均值为3.50 mg/kg(0~20 cm)和2.62 mg/kg(20~40 cm)。表层土P含量为:阔叶林>人工林茶园>针叶林。(3)植物叶富集系数的平均值为2.63,枯落物存留系数的平均值为1.06,归还土壤系数的平均值为2.46。3种循环系数大小为:富集系数>归还土壤系数>存留系数。存留系数和归还土壤系数为阔叶林最大,富集系数针叶林最大。  相似文献   
30.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氯水平对云南烤烟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氯水平与烟叶氯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K2O/Cl比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在0~112.50kg/hm2的施氯水平范围内,施氯对烟叶具有增产、增加产值和提高中上等烟比例的效应。烤烟产量、产值和中上等烟比例以67.50 kg/hm2的施氯水平为最高,其产值与CK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烟叶化学成分含量以施氯水平为22.50kg/hm2时最接近优质烟叶的含量范围且各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因此,从烤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品质综合考虑,云南省优质烤烟合理的施氯水平为22.50~67.5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