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7篇
水产渔业   136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我国养殖大菱鲆病毒性红体病及其流行情况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菱鲆病毒性红体病(Viral reddish body syndrome,VRBS)是一种新发现的感染我国养殖大菱鲆的流行性疾病。本文描述了病鱼的外观症状和解剖病理特征,报道了该病的病原及疾病流行情况调查结果。外观检查发现,病鱼的体表无明显损伤,但腹面沿脊椎骨附近皮下淤血、发红,鳍及鳍基部充血、发红;病鱼贫血,血液凝固性差;肾脏肿大,呈灰白色。组织病理学研究显示病鱼脾组织中存在大量肥大细胞,电镜切片中可见大量平均直径约125nm的二十面体病毒粒子,即大菱鲆红体病虹彩病毒(Turbot reddish body iridovirus,TRBIV)。将过滤除菌的含TRBIV的病鱼脾组织匀浆液,经腹腔注射进行人工感染,感染鱼在3周内的累积死亡率达85.7%,死亡大菱鲆表现出腹面和鳍边发红等外观症状,并在感染鱼脾组织切片中观察到大量同样的病毒粒子,由此证实TRBIV是我国养殖大菱鲆病毒性红体病的病原。疾病流行情况调查显示,该病多在养成期大菱鲆中流行,高发季节为每年的8~12月。  相似文献   
32.
抗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途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罗展  黄倢  周丽 《海洋水产研究》2007,28(5):116-122
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引起养殖对虾大规模死亡的病原。在过去的10年中,各国学者不断地寻找预防和控制WSSV感染的方法及途径。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和抗体与噬菌体展示单链抗体、免疫增强剂、重组蛋白疫苗和灭活疫苗、遗传育种、RNAi等几种方法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开发抗WSSV药物和饵料,更有效地防治WSSV及相关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异源精子诱导条斑星鲽雌核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冷冻保存的花鲈精子作为异源精子,采用紫外线(UV)对精子进行照射使其遗传物质失活,然后与卵子进行授精,可以刺激条斑星鲽鱼卵进行雌核发育,在受精后一定时间采用冷休克处理“受精”卵,抑制第二极体排出成功获得了条斑星鲽雌核发育二倍体鱼苗。实验表明,花鲈精子只有经过紫外线照射遗传失活后,才能诱导产生条斑星鲽雌核发育二倍体鱼苗。经过大量实验筛选出诱导条斑星鲽雌核发育的最佳条件为花鲈冷冻精子采用80 MJ/cm2 的紫外线照射,然后与条斑星鲽卵子进行授精,在受精后7~9 min,将受精卵放在-1.0~1.5 ℃海水中进行冷休克处理,持续时间为60~90 min,在此条件下,获得的雌核发育二倍体的相对诱导率达40.68%±7.24%。由于不失活精子与条斑星鲽卵形成的杂交胚只能存活到原肠期,而染色体未被成功加倍的胚胎会由于单倍体的致死效应在孵化前后死亡,所以存活的仔鱼全部为条斑星鲽雌核发育二倍体。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雌核发育鱼苗进行了分析,证明了雌核发育鱼苗为雌核发育二倍体。首次报道了采用异源冷冻精子诱导条斑星鲽鱼卵进行雌核发育的技术方法,为条斑星鲽性别控制和遗传改良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4.
目前,应用于水产动物病毒感染诊断中的核酸检测技术主要包括核酸杂交、聚合酶链反应、聚舍酶链反应与分子杂交联用、聚合酶链反应与免疫学联用、限制性酶切技术、环介导的等温扩增、基因芯片及测序等技术。这些技术发展迅速,并在原有基础上根据实际的需求产生出很多相应的衍生技术。它们已被广泛应用在水产动物病毒感染诊断中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核酸检测技术以其无法比拟的优点得到了快速的推广和应用,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5.
将经过不同酶解方式处理的肽聚糖制剂配制成饲料投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测定不同肽聚糖对对虾血清酚氧化酶和酸性磷酸酶的影响并分析不同酶解处理组肽聚糖制剂中的成分及其含量。肽聚糖制剂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经72h溶菌酶水解的肽聚糖制剂的低分子量肽聚糖含量较经过24h水解的肽聚糖制剂高,且蛋白酶的水解作用可促进溶菌酶的水解作用。对虾血清酶活力结果显示,对于提高对虾的酚氧化酶及酸性磷酸酶活力,酶解后的肽聚糖制剂比未经酶解的肽聚糖制剂效果明显,且含有较多低分子量肽聚糖的制剂组的效果优于含有较少低分子量肽聚糖的制剂组。实验结果表明,肽聚糖的免疫增强活性与肽聚糖分子量的大小相关,肽聚糖制剂中低聚糖含量的增加会提高其免疫增强效果。[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631—636]  相似文献   
36.
以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不同发育期胚胎为实验材料,研究了7种渗透性和5种非渗透性抗冻剂对牙鲆尾芽期和心跳期胚胎的毒性,同时对玻璃化液在不同胚胎发育期的毒性作用,以及玻璃化颗粒冷冻过程中,冷冻颗粒降温和解冻的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一渗透性抗冻剂对牙鲆胚胎的毒性随着抗冻剂浓度的升高、平衡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其毒性由大到小依次为乙二醇(EG)、酒精(EtOH)、甘油(Gly)、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亚砜(DMSO)、甲醇(MeOH)、1,2-丙二醇(PG)。非渗透性抗冻剂中聚乙烯吡咯酮(PVP)对牙鲆尾芽期胚胎的毒性最强,其次是蔗糖和D果糖,葡聚糖和葡萄糖毒性最弱。在总体积分数一定的情况下,PG、MeOH与DMSO体积比为9∶6∶5的混合抗冻剂对牙鲆尾芽期胚胎毒性最低;各发育期胚胎经过玻璃化液平衡后,尾芽期以前胚胎的成活率随胚胎发育期逐渐升高,心跳期以后逐渐降低,尾芽期和心跳期成活率最高。含胚胎的玻璃化颗粒冷冻降温时间最短为15.09 s,解冻时间最短为6.22 s;而不含胚胎的玻璃化颗粒冷冻降温和解冻时间分别为(13.83±1.86)s和(7.20±0.90)s。将PG、MeOH与DMSO按体积比9∶6∶5配成总体积分数为35%的混合溶液,再添加5%的蔗糖配制成玻璃化液,采用此玻璃化颗粒冷冻方法对173粒牙鲆尾芽期至心跳期胚胎进行超低温冷冻保存,解冻后共获得4粒成活胚胎。  相似文献   
37.
对虾工厂化养殖与池塘养殖系统结构与效益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水质因子4个方面对工厂化对虾养殖和池塘对虾养殖生态系统的差异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工厂化对虾养殖系统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及底栖生物的丰度均低于池塘对虾养殖系统(分别为22815个/ml<31590个/ml,490.5个/L<650.0个/L,4.5个/10cm2<267.5个/10cm2),而溶解氧(DO)含量、氨态氮(NH4-N)和无机磷(PO4-P)浓度均高于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对虾的生长量、生长速度及存活率均低于池塘养殖,但其养殖密度高,能很好的弥补生长速度之不足,更好的利用水体获得更高的单位生产量。  相似文献   
38.
异源冷冻精子诱导大菱鲆的雌核发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冷冻保存的鲈(Lateolabrax japonicus)精液不经紫外线照射直接与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卵进行杂交,可以刺激大菱鲆卵进行胚胎发育,胚胎发育率(发育至原肠期后胚胎成形的卵占总卵数的百分比)可达79.1%.通过与精子照射组单倍体发育过程等对比观察发现,杂交后代为大菱鲆的单倍体.如果在"受精"后2~10min内将大菱鲆卵在0~6℃冷休克处理110~50min,均能诱导卵子染色体加倍.对冷休克处理条件的筛选结果表明,在0℃条件下,卵子在受到鲈鱼精子刺激后6min开始进行冷休克处理25min,二倍体孵化率(雌核二倍体苗占受精卵的百分比)最高,可达34.8%.通过对各实验组卵发育情况的跟踪观察,发现单倍体与雌核发育二倍体在发育过程中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最早出现在8细胞期.单倍体胚胎头部发育不正常,眼泡较小,身体短且扭曲较严重,从肌节期开始沉积大量的黑色素颗粒.仔鱼孵化1周内单倍体即全部死亡.与正常二倍体对照组相比较,证明所得正常形态仔鱼即为雌核发育二倍体.  相似文献   
39.
分析了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人工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后,其血细胞吞噬(Phagocytosis)活性,肝胰腺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的变化规律,其目的是为WSSV感染与螯虾的免疫防御反应等研究提供依据.分析结果显示,随着WSSV感染克氏原螯虾时间的延长,血细胞吞噬活性、肝胰腺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也随之改变,其中血细胞吞噬活性的变化规律性比较明显,可作为WSSV感染的敏感指标,也可以用作间接指示克氏原螯虾健康状况的指标.而在不同的感染时间,克氏原螯虾肝胰腺ACP与AKP的活性波动较大,无明显的规律可循,难以作为WSSV感染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0.
黄智慧  马爱军 《水产学报》2010,34(5):719-725
以体重(150±10)g,体长(18±2)cm的大菱鲆为研究对象,利用阿利新蓝-过碘酸希夫氏试剂(AB-PAS,AB染液pH2.5,pH1.0)染色方法,研究高温23和(27±0.5)℃胁迫对大菱鲆体表黏液细胞分布与类型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温度不断升高的外界刺激下,体表皮肤不同部位粘液细胞的分布与数目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与对照组[常温(16±0.5)℃]相比,Ⅱ型粘液细胞增幅最大,Ⅳ型次之,Ⅰ型变化不显著,而Ⅲ型增幅呈现出无规律性。研究认为,体表粘液中含丰富的溶菌酶、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等水解酶类,其酸性环境可以溶解寄生物从而保护机体,但是,随着水温不断增加,病原微生物活力提高,对鱼体构成威胁,而Ⅱ型和Ⅳ型粘液细胞均为使AB呈阳性的酸性粘多糖,随温度的升高其分泌的酸性粘液成分而显著增加,可有效地防止病原菌侵入,为体表粘液的免疫防御功能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