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41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4篇
  31篇
综合类   311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196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41.
以1年生枝条为供试材料,研究了西藏核桃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42个单株聚为两个大类,一类包括10个单株,其中有2株来源于加查县,其他的8株来自于波密县,说明波密县核桃具有一定的地域特点,同时还和加查地区的核桃有一定的遗传相似程度。另一大类包括了剩余的32个单株,从这一大类的聚类结果来看,聚类情况与单株的地理来源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来自不同地区的单株随机聚在一起,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地理结构。  相似文献   
642.
西藏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与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分析西藏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以及现有森林健康状况,得出结论:外来林业有害生物传入风险极大,适宜定殖的种类繁多。同时介绍了传入西藏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主要种类、发生特点、危害程度,入侵途径和载体,提出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643.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主要问题,事关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统筹城乡经济,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在西藏273.68万人口中,有213.65万在农牧区,其中低收入者占全区总人口的63.96%,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市情。如何改变现状,提高农牧民素质,增加农牧民收入,特别是现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难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  相似文献   
644.
藏山羊微卫星DNA复合扩增的条件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微卫星DNA的复合扩增与同步扩增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微卫星位点引物组合 ,以及复合扩增反应体系中模板DNA浓度、引物浓度、Mg2 浓度、退火温度和检测时的电泳环境等一系列条件 ,其扩增产物量以及产物特异性虽然均有所下降 ,然而其扩增产物能准确反映结果 ,且具有方便、快捷、节省等优点  相似文献   
645.
不同基因型大麦品种大麦油及其母育酚含量的变异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基因型大麦品种大麦油及其母育酚含量的变异规律,采用超临界萃取法及HPLC法提取并测定了30个大麦品种的大麦油及其母育酚含量和成分.结果表明,大麦油含量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和环境效应(P<0.05),裸大麦的大麦油含量(平均为4.16%)高于皮大麦(平均为2.96%),蜡质裸麦品种(Sumire mochi)含量最高(6.15%).与去皮籽粒相比,全麦的大麦油含量较高;与麦芽相比,制啤后的大麦原料仍有较高的母育酚含量.大麦油的母育酚组成成分主要为α-生育酚(占总生育酚的65.4%)和α-生育三烯酚(占总生育三烯酚的70.7%).试验表明,大麦油及其母育酚含量既受基因型的控制,又受生长环境条件的影响;大麦种皮部分可能是大麦油的主要储存组织之一,制啤后的大麦原料有可能作为母育酚提取的资源加以利用,从而提高大麦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646.
采用RNG k-ε紊流模型、有限体积法和结构化网格,对不同设计参数下的泵站虹吸式出水管进行了数值模拟,量化分析了主要设计参数对虹吸形成时间与水力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升角宜取30°~45°;驼峰断面高宽比宜取0.6~1.0;曲率半径宜取0.8D~1.4D;下降段下降角宜取60°~82°。  相似文献   
647.
通过野外调查和文献整理,探明西藏现有乌头属植物73种,占全国乌头属植物总种数(含变种)的20.50%;该属资源丰富度在全国范围内仅次于四川和云南,且均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其中现较明确的药用种类有13种,占西藏乌头属植物总种数的17.81%;其特有性极高,中国特有种66种,其中包含西藏特有种40种,中国特有的比例达到90.41%,西藏特有也高达54.79%。在对其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建立资源圃、保护野外生境、合理有序开发和尽快进行新品种培育等保护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648.
西藏传统园林历史沿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传力  魏琴  蒙乃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042-13044,13121
笔者依据造园规模、造园要素、造园手法等园林处理方式和西藏特殊的历史进程,尝试将西藏传统园林归纳为萌芽期、形成期、成熟期3个主要发展阶段,笔者详细介绍了西藏传统园林各阶段的发展情况,认为西藏园林最终形成了以罗布林卡为典型代表的园林体系,并将西藏传统园林的特色归纳为:①园林选址及布局通常依附主体建筑周围的地势平坦之地,布局疏朗,规整大方,不作故意的曲折变化,林地、建筑、道路关系明确,密度很低,区别于汉地园林迂回曲折、欲扬先抑、曲径通幽的造园手法;②造园要素以种植各类植物为主,形成注重绿化的造园特点,与汉地园林注重"理水"的手法相反,淡于"理水";③主要具备休闲娱乐、宗教仪式、政治职能3项园林功能,特别注重宗教仪式功能。  相似文献   
649.
西藏高原垂穗披碱草成苗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西藏曲水县拉萨河谷地所进行的垂穗披碱草田间成苗试验,建立垂穗披碱草的成苗率与出苗期株高、出苗期株数2、叶期株高、2叶期株数、成苗期株高、成苗期株数、苗长、根长、根数、分蘖数、生物量、生长速度等项目的模型,经检验,所建立的模型达极显著。  相似文献   
650.
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青藏高原栽培大麦穗粒数的影响,利用121个样点的地理、气候、土壤因子数据,研究了青藏高原栽培大麦穗粒数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地理水平方向上,青藏高原栽培大麦穗粒数呈现斑状交错分布的格局,栽培大麦穗粒数的高值主要集中在西藏林芝地区和山南地区,穗粒数的低值主要集中在四川地区;在地理垂直方向上,青藏高原栽培大麦集中分布在海拔3500~4000 m,以海拔2500 m以下的栽培大麦穗粒数最多,随着海拔的升高,栽培大麦穗粒数逐渐增加,在海拔3500~4000 m达到最大值,此后,随着海拔的升高,栽培大麦穗粒数逐渐降低,海拔4500 m以上的穗粒数最少。环境因素对栽培大麦穗粒数的影响表现为土壤速效磷含量>年均降水量>日平均气温≥0℃积温>地理纬度>土壤pH含量>土壤全钾含量>土壤速效氮含量>海拔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