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0篇
水产渔业   2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日本绒螯蟹(E.japonica)及其杂交种成蟹性腺指数、肝胰腺指数、出肉率、总可食率及其常规生化成分,结果显示:(1)中华绒螯蟹的精巢指数显著高于其它两种群蟹,但其肝胰腺指数、出肉率和总可食率均无显著差异;中华绒螯蟹的卵巢指数也显著高于日本绒螯蟹和杂交蟹,而杂交蟹的肝胰腺指数显著高于其它两种群蟹。(2)中华绒螯蟹、日本绒螯蟹和杂交种精巢中水分、蛋白和脂肪含量分别最低,日本绒螯蟹精巢中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杂交种肝胰腺蛋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均最高,日本绒螯蟹肌肉中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它两种群。(3)日本绒螯蟹卵巢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两种群蟹,蛋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低于其它两种群;日本绒螯蟹肝胰腺的水分和蛋白含量最高,但脂肪含量最低,杂交种肝胰腺中脂肪含量最高、水分含量最低;日本绒螯蟹肌肉中的水分含量最高,其它生化成分含量最低;中华绒螯蟹肌肉的水分含量最低,其它生化成分含量最高。整体上,中华绒螯蟹具有早熟特性,不同种群绒螯蟹性腺中的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可能与其发育阶段有关,杂交蟹肝胰腺中脂肪含量较高,日本绒螯蟹肌肉中脂肪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2.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体质量为60~75g的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对3种贝类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四角蛤蜊Mactra quadrangularis及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 的摄食喜好性和对光滑河蓝蛤的摄食节律.结果表明:在海水盐度为28~29,水温为22~24℃,溶氧为6.8~7.8mg/L的条件下,有或无底质时雌、雄蟹对光滑河蓝蛤的饵料选择指数均大于0,为其喜好的食物,而对四角蛤蜊和菲律宾蛤仔的饵料选择指数均小于0.采用定时投喂方式,每隔4h投喂一次光滑河蓝蛤,日本蟳在有、无底质条件下均表现出昼夜摄食节律.有底质组的摄食高峰出现在23:00-3:00,平均每小时最高摄食量为0.12g,7:00-19:00有少量摄食;无底质组的摄食高峰出现在19:00-23:00,平均每小时最高摄食量为0.096g,7:00-15:00有少量摄食.有底质组的日本蟳19:00-7:00的摄食量占全天的比值显著高于7:00-19:00(P<0.05),19:00-7:00的摄食频率极显著高于7:00-19:00(P<0.01);无底质组的日本蟳19:00-7:00的摄食量比值与摄食频率均高于7:00-19:00,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于2010年11月-2011年3月,连续5个月对辽河三角洲4个海水越冬池(3#、4#、5#、7#)冰下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越冬池冰下浮游动物主要由原生动物、轮虫、桡足类和环节动物多毛类组成,桡足类为主体.其中,原生动物主要有旋回侠盗虫Strobilidium gyrans、单环栉毛虫Didinium balbianii、妥肯丁拟铃虫Tintionnopsis toxantinensis、粘游仆虫Euplotes muscicola和恩茨筒壳虫Tintinnidium entzii,各池平均为285.03 ind./L;轮虫主要有喜冷疣毛轮虫Synchaeta lakowitziana和喜盐疣毛轮虫S.tavina,个别池塘还发现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和尖削叶轮虫Notholca acuminata,各池平均为116.87 ind./L;桡足类主要有近亲真宽水蚤Eurytemora affinis、太平真宽水蚤E.Pacifica、细巧华哲水蚤Sinocalamus tenellus、左指华哲水蚤S.laevidactlus和长毛基齿哲水蚤Clausocalanus furcatus,各池平均为62.87 ind./L;多毛类仅利氏才女虫一种,均为幼虫,各池平均为32.56 in./L.4个越冬池中都有一定数量的桡足类,当其大量繁殖( >100 ind./L)时,会严重影响越冬池的现存氧,本试验采用水泵筛绢网抽滤法,有效地控制其数量,保证了冰下水体的溶氧.  相似文献   
14.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温度、盐度下近亲真宽水蚤Emytemora affinis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温度和盐度对近亲真宽水蚤的个体耗氧量和耗氧率影响显著。当水温为5—25℃时,近亲真宽水蚤的个体耗氧量和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呈缓慢上升,当水温为25~33℃时,个体耗氧量和耗氧率则骤然升高,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0.1354e0.0574a(R2=0.9582)和y=0.7746e0.574a(R2=0.9584);当温度为5—33℃时,窒息点为(0.96±0.04)~(3.94±0.17)mg/L。盐度为5~15时,蚤体的个体耗氧量和耗氧率随盐度的升高而升高,当盐度为15~35时,个体耗氧量和耗氧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0.0003x0+O.0061x+0.4549(R。=0.9047)和y=-0.002x2+0.0352x+2.6059(R2=0.9047);盐度为5~40时,窒息点为(0.46±0.05)~(0.98+0.03)mg/L。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养殖方式对红壳色不同家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仔蟹生长的影响,采用室内群体养殖、室内单体养殖和室外稻田养殖3种方式,比较了红壳色(A)、红壳家系中正常壳色(B)、"光合1号"(C),以及拟建立的早熟(D)、近亲早熟(E)育种家系仔蟹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室内群体养殖方式下,红壳色A组仔蟹的存活率为35.8%,仅与D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仔蟹头胸甲宽的变异系数(CV)为27%,个体大小差异较小,与其余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仔蟹体质量特定生长率(SGR)为7.0%/d,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室内单体养殖方式下,红壳色A组仔蟹的存活率为86.7%,显著高于B、E组(P0.05);A组仔蟹头胸甲宽的CV为52%,个体大小差异较大,与C、D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A组仔蟹体质量SGR为5.7%/d,A组与B、C、E组仔蟹生长差异明显(P0.05)。室外稻田围隔养殖方式下,红壳色A组仔蟹的存活率为3.2%,极显著低于B、C、D组(P0.01);A组仔蟹头胸甲宽的CV为12%,极显著低于E、D组(P0.01);A组仔蟹体质量SGR最低,为8.1%/d,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室内单体养殖红壳色仔蟹能显著提高其成活率,有助于获得更多育种家系相关性状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正2019年3月,大连海洋大学大连市海珍品疾病防控重点实验室接诊了一例中华小长臂虾肌肉白浊病例,与已报道的虾类肌肉白浊病均有较大差异,现将诊断情况报道如下。一、发病情况2018年10月,辽宁省盘锦地区某养殖场发现部分养殖的中华小长臂虾出现肌肉混浊、不透明的现象,临床发病率50%左右。病虾主要表现为活力较弱,身体有水肿感,全身肌肉浑浊、发白,  相似文献   
17.
18.
三种亲本规格河蟹土池育苗的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为了探究大规格亲本的繁育技术,2017年11月我们选用不同规格河蟹亲本进行幼体繁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亲本来源及交配不同规格河蟹亲本于2017年11月购自上海崇明、扬州江都和常州金坛等地,均为活力好且残肢少的2龄长江水系河蟹,亲本重量和数量等信息如表1所示。所购亲本运输至上海海洋大学如东河蟹遗传育种中心后,将各规格亲本分别放入3个提前准备好的土池中交配。3个交配池环境条件一  相似文献   
19.
杨占全  席文秋  李杨  郑岩 《水产养殖》2020,41(12):33-34
<正>中华小长臂虾隶属于十足目,长臂虾科,小长臂虾属,分布于越南、缅甸、俄罗斯、日本和中国,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南以及长江中下游的河流和淡水湖泊中。中华小长臂虾作为初级和次级消费者,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同时也是许多鱼类和蟹类的主要饵料,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近年来,过度捕捞导致中华小长臂虾的野生资源日渐枯竭,而市场价格的提升使其经济价值不断提高。随着稻田增养殖中华小长臂虾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0.
中华虎头蟹幼体发育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华虎头蟹Orithyiasinica幼体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幼体发育分为4个主要时期,包括3期潘状幼体和1期大眼幼体。当海水盐度为28,水温为(25.1±0.8)℃时,Ⅰ期潘状幼体历时4~5d发育至Ⅱ期潘状幼体,Ⅱ期溢状幼体历时4~5d发育至Ⅲ期潘状幼体,Ⅲ期潘状幼体历时5—6d发育至大眼幼体,大眼幼体经过5~6d发育至Ⅰ期仔蟹,幼体自然孵化完成全部发育过程共需18—22d。幼体大小、第1和第2颚足外肢羽状刚毛数目、尾叉棘刺数目、腹部肢芽大小是区分各时期潘状幼体的主要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