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4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0篇
  7篇
综合类   58篇
水产渔业   227篇
畜牧兽医   57篇
园艺   3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21.
利用Trizol法和两种RNA提取试剂盒对刺参的肠、呼吸树、纵肌、体壁等不同组织总RNA进行了提取。综合分析结果表明,F试剂盒提取刺参组织总RNA的效果较其他两种方法而言方法最适宜,能获得纯度高、污染少,而且无降解的高质量总RNA。刺参的肠组织富含RNA,且质地较软容易研磨彻底,是提取总RNA的最佳组织,可获得量大、质优的总RNA。  相似文献   
222.
为探究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主要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及在三代选育群体间的差异性,以随机采集8月龄许氏平鲉群体内选育F1代、群体内家系选育F2代和F3代为研究对象,本研究每代各选取80尾分别测量了体质量(Y, g)和11个形态性状指标(cm):全长(X1)、体长(X2)、体高(X3)、头长(X4)、尾长(X5)、尾柄长(X6)、尾柄高(X7)、吻长(X8)、躯干长(X9)、眼径(X10)、眼后头长(X11),采用通径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2种方法对许氏平鲉三代选育群体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三代选育群体11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或显著水平(P<0.05)。通径分析中,F1、F2代的体高和躯干长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F3代的体高和尾柄长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三代选育群体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F1:Y=?47.383+17.097X3+ 7.308X9;F2:Y=?34.615+15.779X3+3.901X9;F3:Y=?54.496+21.966X3+7.283X6。灰色关联度分析中,三代选育群体体质量与形态性状的关联度大小及次序存在一定差异,但三代间与体质量关联度最高的前3个性状均为体高、全长和体长。研究表明,2种分析方法得到的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有所不同,且在三代群体间也有所差异,但2种方法在三代选育群体中得到的第一主控性状均为体高,说明体高是影响许氏平鲉三代选育群体体质量的最主要的形态性状。本研究可为许氏平鲉选育测量指标的确定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23.
为探究在饲料中添加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 YB1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力和肝脏抗氧化酶活力以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选取720尾初始体质量为(3.6±0.7) g的大菱鲆幼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60尾。4组大菱鲆幼鱼在投喂的饲料中分别添加活菌量为0 (对照)、105、106和107 CFU/g的YB1,养殖期为50 d。结果显示,YB1添加量为107 CFU/g时,大菱鲆幼鱼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YB1添加量为106 CFU/g组的大菱鲆幼鱼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分别提高了57.86%和82.3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YB1添加量提高到107 CFU/g时,脂肪酶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YB1对大菱鲆幼鱼肝脏过氧化氢酶活力无显著性影响(P>0.05);YB1添加量为106 CFU/g组的幼鱼肝脏丙二醛含量下降了42.0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大菱鲆幼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相较于对照组有上升的趋势,差异不显著(P>0.05)。YB1添加量为106 CFU/g组的大菱鲆幼鱼肠道肌层厚度增加最为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实验末期提高了68.91%。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蜡样芽胞杆菌YB1具有促进大菱鲆幼鱼生长、提高幼鱼肠道消化酶和肝脏抗氧化酶活力以及改善幼鱼肠道组织结构的作用,推荐添加量为106 CFU/g。  相似文献   
224.
本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维生素B6含量对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幼鱼生长、体成分、肝脏酶活和转氨酶基因表达的影响,以确定其对维生素B6的需求量。配制6组维生素B6实际含量分别为2.08(对照组)、3.25、4.16、6.32、10.17和31.14 mg/kg的实验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36.35± 0.06) g的许氏平鲉幼鱼63 d。结果显示,随着维生素B6含量的增加,实验鱼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4.16 mg/kg组达到最高。4.16 mg/kg组脏体比(VS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25?10.17 mg/kg组的肝体比(HSI)和肠体比(IS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25?31.14 mg/kg组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全鱼和肌肉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先升高后降低,4.16?10.17 mg/kg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含量(MDA)先降低后升高,3.25?31.14 mg/kg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脏维生素B6含量先升高后平稳;3.25?31.14 mg/kg组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谷草转氨酶(GOT1和GOT2)基因相对表达量先升后降,3.25?31.14 mg/kg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谷丙转氨酶(GPT1和GPT2)基因相对表达量先升后降,均在6.32 mg/kg组达到最大值;酪氨酸转氨酶(TAT)基因相对表达量先升后降,4.16?10.17 mg/kg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丝氨酸转氨酶(SerC)基因相对表达量呈下降趋势,4.16?31.14 mg/kg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和3.25 mg/kg组(P<0.05)。以WGR、肝脏维生素B6含量和GPT为评价指标,经折线回归分析表明,体重36 g的许氏平鲉幼鱼维生素B6的需求量为3.53?6.32 mg/kg饲料。  相似文献   
225.
为探讨拟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sp.)粉替代鱼粉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L.)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用拟微绿球藻粉替代基础饲料中0%、3.88%、7.76%、11.64%和15.52%的鱼粉,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N_0、N_(3.88)、N_(7.76)、N_(11.64)、N_(15.52))。选取初始体重为(24.60±0.02) g的大菱鲆幼鱼60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养殖周期70d。结果显示:1)各实验组大菱鲆幼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饲料系数(FCR)、日摄食率(DFI)、肥满度(CF)和成活率(SR)均无显著差异(P0.05);2)随着藻粉添加量的增加,全鱼及肌肉中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粗蛋白、粗灰分和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3)血清溶菌酶(LZM)、补体蛋白C3、补体蛋白C4及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别在N_(7.76)、N_(7.76)、N_(11.64)、N_(7.76)组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N_0组(P0.05),N_(15.52)组碱性磷酸酶(ALP)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其他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4)藻粉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N_(7.76)组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N_0组(P0.05);5) N_(7.76)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其他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藻粉组血清总胆固醇(TCHO)显著低于N0组(P0.05),各藻粉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6)藻粉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力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N_(11.64)组达到最小值,显著低于N_0组(P0.05),藻粉组谷丙转氨酶(ALT)活力显著低于N_0组(P0.05)。研究表明,本实验条件下,拟微绿球藻粉替代大菱鲆幼鱼饲料中15.52%的鱼粉对其生长无显著影响,替代7.76%可显著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力,降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226.
2015―2018年,对千里岩海域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海水、沉积物、海洋生物、保护生物资源概况进行调查和评价,并研究了主要保护对象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保护区海水所测参数均符合评价标准,但氮磷比远高于Redfield比值,磷相对缺乏。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显示,调查海域属Ⅰ级贫营养。沉积物均符合国家Ⅰ类质量标准。海洋生物多样性多处于较高水平(H¢≥2),但2015年8月小型浮游动物多样性偏低(H¢=0.93),2016年5月和2018年5月大型浮游动物多样性偏低(H¢=0.82,H¢=0.22)。综合评价认为,该保护区的海洋生态环境良好,满足保护区功能需求。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刺参的单倍型多样度指数为0.976,核苷酸多样度指数为0.033,遗传多样性较高,但资源量较保护地初建时下降;另一个保护对象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资源极少。需尽快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开展保护区管理及资源恢复工作。  相似文献   
227.
本实验研究了在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人工促熟期间,向刺参体内注射血清素对刺参繁育效果的影响。在实验条件下,设置20、50、100和200 μg/g亲参体重的4种血清素注射剂量,每种剂量又按每5、10、15和20 d注射1次。以注射生理盐水的刺参为对照组,不做处理的刺参作为空白组。实验结束时,对亲参进行阴干流水升温刺激,诱导亲参排放精卵,检测雌参的繁殖力指标和子代质量指标。结果显示,所有注射血清素的实验组雌参排放率均高于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和未处理的空白组,其中,按50 μg/g亲参体重的剂量每10 d注射1次,雌参排放率和平均产卵量最高,分别为(33.3±1.9)%和(637.0±111.1)万粒/头亲参,显著高于空白组和对照组。测定该组和空白组的子代质量指标,该组的卵子卵径、受精率、受精卵孵化率、9日龄幼体体长和幼体附着变态率分别为(165.0±3.5) μm、(93.0±1.5)%、(82.7±1.2)%、(856.0±24.8) μm和(24.0±1.9)%,与空白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人工促熟期间向刺参体内注射血清素,可促进刺参性腺发育,提高繁育效果。  相似文献   
228.
用福尔马林灭活哈维氏弧菌、鳗弧菌、迟钝爱德华氏菌、大菱鲆弧菌和溶藻胶弧菌制备成五联灭活疫苗,添加黄芪多糖作为佐剂。分别用添加黄芪多糖佐剂组和无佐剂组对大菱鲆进行腹腔注射,在第7、14、21、28、35、42、56天采取血样并检测抗体效价、溶菌酶活力和SOD活力,第56天进行人工攻毒实验,测定免疫保护力。结果表明,黄芪多糖佐剂组(免疫组2)和无佐剂组(免疫组1)两组的溶菌酶活力和SOD活力都在第28天达到最高值,且黄芪多糖佐剂组显著高于无佐剂组(P<0.05)。两个免疫组抗体效价也都在第28天达到最大值,但黄芪多糖佐剂组要显著高于无佐剂组(P<0.05),其中免疫组2的哈维氏弧菌、鳗弧菌、迟钝爱德华氏菌、大菱鲆弧菌和溶藻胶弧菌的抗体效价分别为27.25、26.75、28.5、28.75、26.25,免疫组1分别为26、25.75、26.75、27.5、25。用上述5种细菌分别进行人工攻毒实验,结果表明,免疫组2的免疫保护力依次为50.0%、50.0%、71.4%、62.5%、44.4%;免疫组1的免疫保护力依次为37.5%、30.0%、42.9%、50.0%、33.3%。实验结果证明,五联疫苗对大菱鲆具有免疫作用,而且添加黄芪多糖佐剂组的免疫效果显著好于无佐剂组。  相似文献   
229.
以海带粉饲料为对照(D1),在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饲料中等梯度添加3%(D2)、6%(D3)、9%(D4)、12%(D5)和15%(D6)的酶解海带粉(EKP),共配制6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实验幼参初重为(11.40±0.04) g,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头幼参,每天投喂1次,养殖周期为56 d。结果显示,随着EKP添加量从0上升到15%,幼参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先升高后略有降低,添加6%以上EKP显著提高幼参WGR和SGR;添加12%和15%EKP显著降低了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添加6%~9%EKP显著提高了总磷和总能表观消化率;添加3%~9%EKP显著提高了幼参肠道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脂肪酶活性不受影响;随EKP添加水平的升高,肠道葡萄糖激酶(GK)、丙酮酸激酶(PK)、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GK和PK的活性在9%添加水平达到最大;PEPCK、ALT和AST的活性在12%添加水平达到最大。添加15%EKP显著提高了幼参肠道N...  相似文献   
2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