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7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5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DNA条形码是应用有足够变异的标准化短基因片段对物种进行快速、准确鉴定的新的生物身份识别系统。2003年,加拿大Guelph大学Hebert等首次正式提出了DNA条形码概念,2004年成立了生物条形码联盟,目前有来自50个国家的两百多个组织成为其成员,2007年5月加拿大Guelph大学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DNAbarcoding鉴定中心,2009年1月正式启动“国际生命条形码计划”,中国科学院代表中国与加拿大、美国和欧盟共同为iBOL4个中心节点。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基因COI具有引物通用性高和进化速率快等优点,是理想的动物DNA条形码,不过,COI在植物中应用效果较差,因此,核糖体ITS序列和质体rbcL、matK和trnH—psbA等序列也相继被引入植物的DNA条形码研究。虽然DNA条形码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巨大挑战,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DNA条形码可以广泛应用于生物的分类和鉴定,是一种简便、高效、准确的物种鉴定技术,已经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研究中取得了显著成果,是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快的学科前沿之一。本文从DNA条形码的开发、应用、国内相关文献研究现状、DNA条形码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前景等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期推动我国DNA条形码和分类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92.
综述了尖塘鳢养殖生物学研究现状与进展,为尖塘鳢在我国的繁育、养殖及研究推广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3.
在"宁波大学3#培养液"配方的基础上,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氮、磷、铁、硅、维生素B1和B12等主要营养元素对翼茧形藻(Amphiprora alata)生长繁殖的影响。获得了以天然海水为基础的翼茧形藻优化培养基:40 mg·L-1Na NO3-N、8 mg·L-1KH2PO4-P、0.5 mg·L-1Fe SO4-Fe、20 mg·L-1Na2Si O3-Si、0.1mg·L-1Vitamin B1和0.05 mg·L-1Vitamin B12。用优化培养基与"宁波大学3#培养液"对比培养翼茧形藻,结果表明,培养第2~7天,优化培养基比"宁波大学3#培养液"收获翼茧形藻的生物量(细胞密度)每天分别提高了1.45、1.83、2.12、2.26、2.32和2.40倍。  相似文献   
94.
芋螺毒素(CTX)来源于芋螺毒管分泌的毒液,是一类分子质量小、结构新颖、作用靶点广泛且特异性高的活性多肽,具有开发成为药物或药物先导化合物的价值。芋螺毒素按其作用靶点不同等特点可以分为多个家族,其中α-芋螺毒素家族(α-CTXs)的半胱氨酸模式为:CC-C-C。根据α-CTXs半胱氨酸残基间的氨基酸数目进一步分为不同的亚家族。α-CTXs是肌肉或神经型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的选择性拮抗剂,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乙酰胆碱受体(nAChRs)与神经痛、帕金森病、痴呆、学习记忆障碍以及小细胞肺癌等多种疾病的发病、诊断和治疗密切相关。笔者详述了α-芋螺毒素与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结构、分类及其相互间的作用关系,旨在为该类药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5.
为探讨马氏珠母贝与大型海藻的最佳混养体系,分别设置马氏珠母贝稚贝与针叶蕨藻、麒麟菜、长茎葡萄球藻混养实验组及马氏珠母贝稚贝对照组,记录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体NH_4~+-N,NO_3~--N的浓度变化及马氏珠母贝稚贝的存活率。结果表明,实验组在养殖过程中可保证较好的水质状况,稚贝存活率也高于对照组;长茎葡萄球藻混养实验组对养殖水体的NH_4~+-N,NO_3~--N处理效果最优,分别在第47天和第49天达最低值[(0.015±0.003)mg·L~(-1)和(0.266±0.002 mg·L~(-1)],该组的稚贝存活率和藻体日增体质量(0.86 g·d-1)均最高(93.33%);不同混养实验组的马氏珠母贝平均壳高日增长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6.
运用科研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了341个马氏珠母贝贝壳内表面珍珠质层的厚度,同时分析了这341个贝壳内表面珍珠质层厚度性状与5个微卫星标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其中4个微卫星位点(2PM206,4PM34,4PM50和PM6)与检测的珠层厚度性状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2PM206标记173/173基因型个体的贝壳珍珠质层厚度的平均值、4PM34标记189/189基因型个体对应的性状平均值、4PM50标记201/205基因型个体的珍珠质层厚度值和PM6标记260/266基因型个体对应的珍珠层厚度平均值较同一标记的其他基因型均为最大值;4PM50标记中含有209 bp等位基因个体的珍珠层厚度平均值均低于其他基因型,209 bp等位基因可能与贝壳珍珠质层厚度性状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7.
采用直接干燥法测定海上吊笼养殖和循环水养殖的马氏珠母贝软体部鲜肉含水量,用湿法消解软体部干肉后,分别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其钙(Ca)、镁(Mg)、锌(Zn)、铁(Fe)、铬(Cr)元素含量和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其硒(Se)、铜(Cu)、锰(Mn)、镍(Ni)、钒(V)、钼(Mo)、镉(Cd)、钴(Co)元素含量。结果表明:相同养殖时间不同养殖模式下,马氏珠母贝鲜贝肉水分含量及13种元素含量除了元素钴(Co)和硒(Se)外,其他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元素Mg,Ca,Zn,Fe,Cr,Cu的含量高于海上吊笼养殖模式,而元素Mn,Cd,Mo,V,Ni的含量则低于海上吊笼养殖模式;元素Co和Se在2种养殖模式下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8.
[目的]为了提高热带四爿藻的生长速率。[方法]以"宁波大学3#微藻培养基"为基础,分别添加有机碳(葡萄糖和乙酸钠)对四爿藻进行自养、兼养及异养培养,筛选出促进四爿藻快速生长的培养模式,并通过单因子及正交试验,优化其培养基配方。然后用优化培养基与"宁波大学3#微藻培养基"对比培养四爿藻。[结果]乙酸钠是四爿藻兼养培养的适宜有机碳,其最佳的乙酸钠浓度为6 g/L。获得了四爿藻的兼养培养基为:6 g/L CH3COONa、50 mg/L NH2CONH2-N、2 mg/L Ca(H2PO4)2-P、1 mg/L Fe SO4-Fe、1 mg/L Vitamin B1、0.000 5 mg/L Vitamin B12和0.5 mg/L Vitamin H。优化兼养培养基与"宁波大学3#微藻培养基"对比培养四爿藻的结果表明,培养第7天,兼养培养收获的藻细胞密度、干重分别达到3.84×106cells/m L及1.14 g/L,分别是"宁波大学3#微藻培养基"的2.83倍、3.12倍。[结论]四爿藻进行兼养培养可获得高密度培养。  相似文献   
99.
海马齿和长茎葡萄蕨藻的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解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和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fera)的营养结构,笔者测定了2种植物的粗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及矿物质含量,并进行了营养学评价。结果表明:(1)海马齿和长茎葡萄蕨藻中水分含量较高,占90%以上;粗蛋白含量分别占其干质量的14.23%和9.22%;两者脂肪含量均较低,分别占其干质量的2.16%和0.81%;灰分、多糖和粗纤维含量较多,均占其干质量的80%以上。(2)海马齿和长茎葡萄蕨藻尽管蛋白质含量不是很高,但氨基酸分析显示,两者氨基酸种类齐全,配置良好,氨基酸评分分别为61.31和66.69,高于海带(47)和紫菜(54);第1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胱氨酸+甲硫氨酸;呈味氨基酸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40.69%和49.13%,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等含量亦较高。(3)海马齿和长茎葡萄蕨藻中Na,K,Mg,Ca,Fe,Mn,Zn,Se等矿物质元素含量较高。海马齿和长茎葡萄蕨藻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及矿物元素,具有较高的食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0.
袁天昆  宣雄智  金敏  董杨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475-8475
[目的]研究宁波3号培养液和f/2培养液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方法]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宁波3号和f/2培养液对小球藻进行为期7 d的培养,每天上午用血小球计数器在显微镜下对2种培养液中的小球藻计数。[结果]前4 d在f/2中生长的小球藻优于宁波3号培养液中生长的小球藻,第5天以后,也就是处于指数生长期和稳定期的小球藻在宁波3号培养液中的生长比在f/2中生长得快,在数量上明显占有优势。[结论]在相同条件下,宁波3号培养液相对f/2培养液更有利于小球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