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4篇
  8篇
综合类   34篇
水产渔业   6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81.
根据2017―2018年夏季长江口海域浮游动物连续站及断面站的数据,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主要类群数量年际变化、昼夜变化、空间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2017年和2018年夏季分别鉴定浮游动物49种和50种,两年共同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精致真刺水蚤(Euchaeta concinna)、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和肥胖三角溞(Evadne tergestina)。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分析表明,年间浮游动物群落差异的主要贡献种为肥胖三角溞、中华哲水蚤、海樽类(Thaliacea),CCA分析表明,表层温度(TS)、底层盐度(Sb)和表层叶绿素a (CS)是影响年际间浮游动物类群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解释了两年浮游动物类群变异的47.51%。根据2018年叶绿素a空间分布,将站位分为叶绿素a锋面区和非锋面区,L1~L2站为非叶绿素a锋面区,L3~L4站为叶绿素a锋面区。浮游动物群落在二者空间差异的主要贡献种为肥胖三角溞、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精致真刺水蚤,CCA分析表明,底层盐度(Sb)、底层温度(Tb)和表层叶绿素a (CS)是影响浮游动物类群空间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解释了2018年浮游动物类群组成变异的56.31%。该结果表明,引起盐度和叶绿素a变化的长江冲淡水径流量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年际变化造成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2.
分析了浙江省现代渔业发展的现状,探讨了影响浙江省现代渔业发展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渔业基础设施、强化政策与资金支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装备水平和发展现代化渔业等促进浙江省现代渔业发展的措施建议,为浙江省的现代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3.
为精准判别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中鱼类摄食行为动态,实现精准投喂,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傅里叶频谱特征提取并通过支持向量机分类的鱼类摄食行为判断方法。首先,对采集到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中鱼群的摄食影像作水花前景提取,并从空域转化至频域;然后,在频域内构建环形滤波器,通过频谱滤波确定特征向量提取范围(更明显表征图像灰度变化剧烈程度的频谱区域),并提取区间内幅值,以此表征鱼类摄食欲望的强弱,从而可以实现鱼类摄食行为的判断。统计每一区间所得幅值样本之和并以此构建特征向量集,并将所得特征向量训练支持向量机。结果表明,该研究所提出的方法在工厂化养殖鱼类摄食行为判断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判断准确率可达99.24%,研究结果能以极高准确率判断鱼类摄食行为,为指导精确投喂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4.
为研究含水饱和度和含油饱和度对石油污染土壤电阻率产生的影响,以柴油作为代表污染物,粉土、粉质亚粘土和砂土为研究对象,将其按不同油水比配制成污染土,利用Miller Soil Box法进行电阻率测试。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污染土在相同的条件下电阻率存在差异,其中含水饱和度的影响大于含油饱和度。不同油水比砂土的电阻率变化最大,粉质亚粘土次之,粉土最小。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大,污染土电阻率呈幂函数降低,符合Archie公式,其中砂土的电阻率下降最快。初始含水率对柴油污染土电阻率影响较大,含水率为5%时,出现高阻石油污染低阻异常;含水率为15%时,电阻率随含油饱和度增大先降低后升高。  相似文献   
85.
为了验证 DNA 条形码在鲹科(Carangidae)鱼类物种鉴定和系统分类中的适用性, 本研究自测 6 属 7 种 17 条序列, 同时筛选了 BOLD 数据库中的有效序列, 共获得 25 属 95 种 273 条鲹科鱼类 DNA 条形码序列, 通过 BLAST 比对、遗传距离和系统关系树, 构建了鲹科鱼类的 DNA 条形码分类系统。结果表明: (1)鲹科鱼类属间、种间、属内种间和种内三级分类单元遗传距离的平均水平分别为 0.186、0.169、0.090 和 0.008, 种间平均遗传距离是种内平均遗传距离的 21 倍, 可见 DNA 条形码适用于鲹科鱼类分类鉴定; (2)运用 DNA 条形码技术可以识别出形态鉴定有误的物种, 表明 DNA 条形码可以弥补传统形态学鉴定的局限性, 可对鲹科鱼类形态学分类结果进行精准修正; (3)鲹科鱼类 DNA 条形码分析表明, BOLD 数据库中仍存在一定的“同种异名”和“异种同名”现象, 建议使用该数据库信息时应严格评估信息的准确性; (4)鲹科鱼类系统发生关系研究对物种的分类地位提出了新的见解, 即拟鲳鲹 (Parona signata)和镰鳍波线鲹(Lichia amia)亲缘关系较近, 支持将二者均归为鲳鲹亚科(Trachinotinae)。本研究旨在为丰富鲹科鱼类 DNA 条形码数据, 完善鲹科 DNA 条形码分类系统, 并为鲹科鱼类物种鉴定和系统分类提供分子证据。  相似文献   
86.
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具有特殊的卵胎生繁殖模式和长期储存精子的特性。虽然先前有关于许氏平鲉多重父权的研究报道, 但关于交配后雌鱼卵巢内子代的父权分布尚未有报道。本研究选取已纳精的雌性许氏平鲉为实验对象, 采用 6 个高度多态的微卫星位点对 9 尾雌鱼卵巢前部(靠近泄殖孔端)、中部、后部(远离泄殖孔端) 3 个分区的子代(共 291 个)进行父权分析。结果显示: (1) 9 尾雌鱼中有 8 尾(88.89%)检测到了多重父权现象, 平均父权数 3.56。其中 4 个母本子代群(50%, B>0)的各父本贡献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倚; (2)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父本在雌鱼卵巢 3 个分区的子代比例差异不显著; (3) 卡方均匀分布检验结果显示, 每个母本卵巢各分区的父权分布均无显著偏倚, 表明许氏平鲉卵巢内子代多重父权随机分布。分析认为, 交配时雌鱼卵巢尚未发育成熟, 来自不同雄性的精子在细小的卵巢内得以充分混合并储存于卵巢中, 雄性精子数量与精子活性的差异可能是导致父权贡献率发生偏倚的重要原因。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许氏平鲉繁殖生物学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87.
冯文静  相欢  胡晓  李来好  陈胜军  邓尚贵 《水产学报》2023,47(8):089817-089817
为了高值化利用罗非鱼副产物资源以及为酶解物-硒螯合物的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以罗非鱼鱼皮胶原蛋白(TSC)为原料,用4种蛋白酶对其进行酶解,分别获得了酸性蛋白酶酶解物(TSCAc)、木瓜蛋白酶酶解物(TSCP)、菠萝蛋白酶酶解物(TSCB)、碱性蛋白酶酶解物(TSCAl),以Na2SeO3为硒源,制备并筛选出硒螯合量最高的酶解物,测定酶解物及其硒螯合物的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红外光谱、表面疏水性,并对酶解物及其硒螯合物的抗氧化性与抗氧化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TSCAl的水解度(DH)最高(18.2%),其与硒螯合后的硒螯合量最高(153.5 mg/g),硒螯合率最高(23.7%),小分子量(500~1 000 u)的含量最高。其与硒螯合后,紫外光谱吸收峰强度增大,荧光光谱吸收峰由波长419.8 nm红移到422.0 nm且荧光强度减弱,疏水性在螯合后降低,表明TSCAl与硒螯合生成了新的物质。推测酰胺键、氨基的氮原子、羧基的氧原子可能参与了与硒的螯合反应。研究表明,碱性蛋白酶酶解物-硒螯合物(TSCAl-Se)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其在不...  相似文献   
88.
基于2019年莱州湾芙蓉岛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利用Ecopath with Ecosim 6.6 (EwE 6.6)软件构建了芙蓉岛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Ecopath模型,系统分析了芙蓉岛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和结构特征,估算了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生态容量。Ecopath模型由16个功能组组成,基本涵盖了芙蓉岛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过程。结果发现,生态系统各功能组的营养级范围为1.000~3.978,其中,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处于最高营养级;生态系统总转换效率为10.6%,来自初级生产者的转换效率为10.8%,来自碎屑的转换效率为10.1%;生态系统总流量为2 596.108 t/(km2·a),其中44%来自碎屑;系统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量为1.454,连接指数为0.402,系统杂食指数为0.211,Finn´s循环指数和平均路径长度分别为8.860%和2.980。结果表明,芙蓉岛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成熟度和稳定性较低,食物网结构较简单。根据模型计算得出,仿刺参的生态容量为131 t/km2,是现存量的6.55倍,具有较大的增殖潜力。  相似文献   
89.
黄颡鱼群体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周伟  王俊  金斌松  高天翔  宋娜 《水产学报》2016,40(10):1531-1541
为了解中国黄颡鱼群体遗传变异规律,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片段对本研究采集到的5个群体和文献收集的4个群体共258尾黄颡鱼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基因交流和群体历史动态分析。结果显示,在长度为413 bp的控制区片段上,9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度在0.336±0.095~0.700±0.078之间,核苷酸多样度为0.087%±0.096%~0.258%±0.208%。基于所有单倍型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不存在明显的谱系结构。单倍型网络图显示存在两个主单倍型。遗传结构分析显示不同水系间存在显著的遗传结构差异,其中洪泽湖和射阳河群体遗传结构位置不确定。群体历史动态分析表明,黄颡鱼群体存在群体扩张事件,扩张时间发生在末次间冰期时期。研究表明,9个群体遗传多样性呈现中—低等水平;射阳河和洪泽湖群体与长江和黄河水系在历史上尤其在黄河夺淮期间存在广泛的基因交流,导致其遗传结构位置不确定。黄颡鱼有效种群数量变化与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气候波动有一定关系,中更新世气候转型后的末次间冰期升温可能导致了黄颡鱼群体扩张。  相似文献   
90.
以平均体重为(416.67±14.21)g的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为捕食者,平均全长为(18.40±0.04)mm(A)、(27.77±0.07)mm(B)和(38.90±0.07)mm(C)三种规格的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is)幼虾为猎物,采用种间捕食作用研究方法,开展了中华鳖对日本沼虾的捕食选择性和功能反应的研究,以期为进一步优化虾鳖混养模式参数和提高日本沼虾养殖效益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中华鳖的捕食活动时段为18:00~6:00,主要集中于0:00~4:00,该时间段中华鳖对日本沼虾幼虾的捕食量占总捕食量的80%;(2)当日本沼虾幼虾密度为30尾/m~2时,中华鳖表现出对B规格的日本沼虾幼虾更具捕食选择倾向,当密度为60尾/m2和90尾/m2时,中华鳖则表现出对A规格的日本沼虾幼虾更具捕食选择倾向;(3)中华鳖对日本沼虾幼虾的捕食功能反应属Holling-Ⅱ型,中华鳖对A、B和C三种规格日本沼虾幼虾理论上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169、75和70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