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64篇
林业   46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30篇
  114篇
综合类   369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69篇
畜牧兽医   74篇
园艺   40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2331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第一法对10种含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中成药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有2个厂家的2种中成药的二氧化硫超标,合格率为86.7%。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百日草炭疽病的病原菌,依据柯赫氏法则,对采集的病叶进行病原物分离并进行分离菌株致病性试验.确定菌株的致病性后,结合菌落形态,初步判断其为炭疽菌.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扩增获得肌动蛋白基因(actin gene,ACT)、几丁质合酶基因(chitin synthase A gene,CHS)、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g...  相似文献   
13.
14.
粪卟啉原Ⅲ氧化酶(coproporphyrinogen-III oxidase,CPOX)是卟啉类化合物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而卟啉是形成机体色素的重要化合物。采用RACE方法克隆获得文蛤粪卟啉原Ⅲ氧化酶基因(MmCPOX)的cDNA序列,该序列全长1490 bp,其中开放阅读框1173 bp,编码390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12.04 ku,理论等电点为5.05;预测该酶含有跨膜结构域和Coprogen-oxidas结构域;从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来看,软体动物门的文蛤、加州海兔和太平洋牡蛎首先聚在一起,显示出较近的亲缘关系。qRT-PCR结果显示,MmCPOX基因在文蛤早期发育的各个时期均有表达,但在D形幼虫期以后表达量显著升高;在文蛤成贝的7个组织中,外套膜和血液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表明其与血卟啉合成和壳色卟啉形成相关;在不同壳色文蛤中,红壳文蛤、暗纹文蛤、细纹文蛤的外套膜中表达量显著高于黑斑文蛤和白壳文蛤,表明其参与形成红色和褐色壳色。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通过在养殖水体中添加底泥或单胞藻调节悬浮颗粒浓度,研究了悬浮物数量浓度和质量浓度变化对文蛤(Meretrix meretrix)、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保留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文蛤、硬壳蛤及菲律宾蛤仔的保留效率分别在粒径为8、6和6 μm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1.1%、59.6%和62.6%。随着数量浓度的增加,文蛤在低(4.32× 107 cells/L)、中(5.27×107 cells/L)、高(6.65×107 cells/L) 3个数量浓度下保留效率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粒径逐渐增大,分别为9、13和14 μm,保留效率最大值分别降至49.7%、33.4%和26.2%;与文蛤相似,菲律宾蛤仔保留效率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粒径也分别增大至9、12和14 μm,但最大保留值无明显变化;硬壳蛤保留效率的最大值保持不变,但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粒径略有增大,分别为8、9和10 μm。随质量浓度的增加,文蛤和菲律宾蛤仔在低(5.7 mg/L)、中(11.8 mg/L)、高(23.3 mg/L) 3个质量浓度下的保留效率最大值和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粒径均无明显变化;硬壳蛤保留效率最大值显著降低,分别为60.7%、27.6%和25.5%,但保留效率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粒径保持不变。研究表明,文蛤和菲律宾蛤仔的保留效率对食物颗粒数量浓度变化更敏感,而硬壳蛤的保留效率受质量浓度变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益生菌在水产动物肠道内黏附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晓东  吴天星  陈斌 《水产科学》2005,24(11):53-54
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芽孢杆菌、酵母是益生菌制剂中最常用、最具代表性的菌种。大多数商品化的益生菌制剂是将这些菌以单一的或复合的形式,混合在粉料载体中或添加些蛋白性原料,然后将益生菌制剂直接混合在饲料中添加或制成混合液直接加入水体。各种菌通过肠道并在肠道壁黏附发挥益生作用,能否黏附定植于肠道壁是益生菌作用的前提,也是菌种筛选的重要指标。已有的研究表明,各类微生物的黏附是非特异性的,即与菌体的结构有关,菌体能接近肠道上皮细胞,菌体的特殊配体进一步与宿主细胞相应的受体之间特异性结合,既黏附素一受体学说。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乌贼墨多糖(SIP)对体外培养的B16F10细胞的生物学效应,以乌贼墨为原材料,对SIP进行提取分离,并研究SIP提取物对B16F10细胞活力、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及黑色素合成等的影响。结果表明,SIP提取的最优条件为提取温度40℃,料液比1∶3,提取时间4h,提取次数3次,在此条件下SIP得率为14.12 mg·g~(-1)。SIP提取物对B16F10细胞形态有一定影响,对细胞活性、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合成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且呈现一定剂量效应。综上可知,SIP提取物能抑制黑色素合成,具有作为美白剂的发展前景,这为乌贼墨合理利用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陈伟  吴昌荣  鲁成  杨震峰 《核农学报》2016,(6):1227-1233
为明确线粒体呼吸代谢与果实成熟期间颜色形成的关系,本试验探究了3种葡萄果实(夏黑、巨峰和金手指)成熟期间颜色、总花色苷含量、呼吸强度、内源乙烯产生和线粒体呼吸代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夏黑和巨峰葡萄果实的果皮颜色指数(CIRG)值和总花色苷含量随着果实成熟呈上升趋势,而金手指葡萄果实CIRG值在整个成熟期间变化不显著;葡萄果实成熟期间呼吸强度和内源乙烯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花后63d达到峰值。同时,葡萄果实成熟期间,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逐渐增加,线粒体膜流动性(MMF)持续下降;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随着成熟进程逐渐下降,而细胞色素氧化酶(CCO)活性在花后63d开始上升。表明盛花63d之后是果实色泽快速形成阶段,可能为葡萄果实色泽形成的关键时期。线粒体呼吸代谢增强促进了果实成熟期间呼吸强度增加和内源乙烯释放,从而使夏黑和巨峰果实中花色苷大量积累,加快了金手指葡萄果实叶绿素的降解和类胡萝素的合成。本研究结果为调控南方葡萄果实着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超微细菌Glaciecola多糖的超声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多糖已作为免疫药物,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研究了超微细菌Glaciecola多糖适宜的提取方法。通过研究常规水浸提法中不同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时间对细菌多糖得率、黏度和表面张力的影响,以及超声提取对多糖得率、黏度和表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时间对多糖得率和多糖黏度均存在着显著的影响(p<0.05),细菌多糖的适宜提取条件为料水比1∶15,提取温度在100℃左右,提取时间4~6 h。超声强化处理能显著提高超微细菌多糖的得率,降低提取液的表面张力(p<0.05),超声强化处理后提取2 h的多糖得率,可达未处理前提取6 h的水平;超声提取条件以选择10~15 min、100 W功率,提取4 h为宜。超微细菌Glaciecola多糖的得率可达8.82%。  相似文献   
20.
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及农产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物联网(IOT)技术正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食品及农产品领域。首先简介了无线射频识别标签(RFID)和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原理和技术,然后较全面地分析归纳了近年来这些技术在食品、农产品的生产监控、安全监管及供应链的溯源与追踪等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最后展望了这些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