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7篇
农学   31篇
  11篇
综合类   123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34篇
畜牧兽医   43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不同pH对甘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春蕾  曹福磊  丁云洁  王景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270-8272,8310
[目的]研究甘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适pH,优化甘草中药材产业化栽培技术。[方法]用不同pH溶液(pH3,5,6,7,8,9,10,11)处理甘草种子7 d,分别计算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并测定胚根胚芽长度及整株幼苗鲜重;采用水培法,以不同pH的营养液(pH为5,6,7,8,9)培养甘草幼苗,30 d后测定其生物量、药用成分,蛋白质,氨基酸,可溶性总糖,淀粉,丙二醛含量以及硝酸还原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等指标。[结果]pH为6时甘草种子的发芽率最高、出苗整齐,且发芽后胚芽长度及幼苗鲜重均有最大值;溶液培养pH为6时,甘草生物量、甘草酸、蛋白质、淀粉等含量最高,同时其硝酸还原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也最大。[结论]pH6时最利于甘草种子的萌发,幼苗生长及药用成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92.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桦褐孔菌原生质体最佳制备与再生条件从酶条件、酶解时间、温度等5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其原生质体制备最佳条件是以液体静置培养6d的菌丝体,0.6mol·L-1KCl作为渗透压稳定剂,在30g·L-1溶壁酶作用下,32℃酶解4h,制备率达2.675×107个·mL-1;再生最佳条件是液体静置培养10d的菌丝体,0.6mol·L-1NaCl为渗透压稳定剂,在30g·L-1溶壁酶作用下,32℃酶解2h,再生率为6.83%。  相似文献   
93.
以西伯利亚白刺幼苗子叶为材料,采用L(934)正交试验,比较酶组合、渗稳剂甘露醇浓度、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其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宜酶解条件为1%纤维素酶OnozukaR-10+0.2%果胶酶Y-23+0.8mol·L-1甘露醇,28℃下酶解3.5h。而且,经过预处理的子叶,其原生质体得率优于未处理的。在MS+2,4-D1mg·L-1+6-BA0.5mg·L-1+0.7mol·L-1甘露醇的固液双层培养基中,原生质体能形成细胞团。  相似文献   
94.
通过调查荒漠锦鸡儿(Caragana roborovskyi)灌丛的繁殖倾向、克隆生长特性及分株特征,研究荒漠锦鸡儿的繁殖特点并探讨其适应干旱荒漠环境的机制。结果表明:荒漠区荒漠锦鸡儿既可以进行无性繁殖,又可以进行有性繁殖,且无性繁殖所占的比例(95.8%)明显高于有性繁殖(4.2%)。荒漠锦鸡儿由根萌蘖产生无性系分株,其克隆生长构型为游击型。综合分析认为,荒漠锦鸡儿通过游击型克隆繁殖和发达的根系适应荒漠区的干旱贫瘠环境,使其成为荒漠区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95.
为探究根结线虫胁迫下丝状真菌Sr18代谢产物对黄瓜的作用机理,采用温室盆栽及人工接种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Sr18代谢产物对南方根结线虫胁迫下黄瓜叶片保护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线虫侵染黄瓜根部以后,黄瓜叶片SOD、POD和CAT活性减弱,PPO和PAL浓度降低。施加不同浓度的Sr18代谢产物,能够使线虫胁迫下的黄瓜叶片SOD、POD和CAT活性增强,使PPO和PAL的含量增加,说明Sr18代谢产物能够提高黄瓜的保护酶活性与含量,增强黄瓜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抗性。  相似文献   
96.
呼伦贝尔典型草原三种植物群落土壤凝结水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呼伦贝尔地区不同植物群落产生的土壤凝结水量,为当地沙化草地植被恢复中合理有效利用水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称重法测定3种植物群落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和羊草(Leymus chinensis)土壤凝结水形成的时间、数量和月动态变化,比较植被类型和环境因子对土壤的影响。[结果](1)3种植物群落内土壤凝结水的形成趋势基本一致,即每天18:00以后逐渐形成,至次日6:00结束。土壤凝结水夜间动态呈双峰型,其中第1个峰值出现在20:00左右,第2个峰值出现在4:00左右。(2)3种植物群落日均凝结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茵陈蒿样地、糙隐子草和羊草样地的日均凝结量分别为7月0.28,0.22,0.32mm,8月0.50,0.35,0.69mm,9月0.28,0.23,0.37mm。(3)土壤凝结水在土壤不同深度的凝结量大小依次为0—5cm20—25cm5—10cm10—15cm15—20cm,其中0—5cm的凝结量羊草样地的最多为0.147mm,其次为茵陈蒿样地0.125mm,最后是糙隐子草样地0.094mm。[结论]土壤凝结水来源主要有2个,植被类型的不同导致这两种来源对总量的贡献比例不同,其中羊草植物群落能够形成更多的土壤凝结水,在草原植被恢复中能够起到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
采用红色可视嵌入性荧光(visible implant elastomer,VIE)标记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观察了荧光标记在中华绒螯蟹中的保持率和对其存活、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荧光标记幼蟹不同部位在室内饲养并观察8周,结果表明,在中华绒螯蟹幼蟹不同部位的标记保持率均为100%,对照组和各试验组幼蟹的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荧光标记幼蟹螯掌节和腕节间的关节膜后移入室外养殖池养殖,中华绒螯蟹室外养殖的生长和发育速度与对照组也无显著差异(P0.05)。挑选标记后经室外池塘养成的中华绒螯蟹进行小水体繁育实验,抱卵率为83.3%,平均抱卵量30×104egg·ind-1,与未标记中华绒螯蟹小水体繁育实验结果比较,抱卵率、平均抱卵量无显著性差异,荧光标记不影响中华绒螯蟹交配抱卵。本文结果表明,VIE可视荧光标记可作为中华绒螯蟹个体识别标记,应用于育种、资源调查等研究和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98.
为了探讨储藏条件和盐胁迫对四翅滨藜种子萌芽力的影响,以冷藏10个月(冷藏种子)、自然存放10个月(新种子)、自然存放22个月(旧种子)的四翅滨藜种子为材料,在不同NaCl浓度的溶液中培养,测定3种不同处理的四翅滨藜种子在盐胁迫下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和胚轴的生长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①新种子的最高萌发浓度为0.2mol/L,旧种子和冷藏种子最高萌发浓度为0.25mol/L。②与对照相比,旧种子和冷藏种子的各指标均小于新种子,且旧种子最低。长时间自然存放和冷藏均会推迟四翅滨藜种子胚根和胚轴的延伸日期,且长时间自然存放推迟的更晚。得出长时间自然存放使种子的活力降低最快。③尽管低浓度的NaCl(0.05mol/L)处理下冷藏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高于对照,但盐胁迫会抑制四翅滨藜种子的发芽。而对3种处理种子的胚根、胚轴的长度和生长速率的影响均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相同浓度盐胁迫对新种子和旧种子的抑制作用大于冷藏种子。说明冷藏提高了四翅滨藜种子的耐盐潜力。  相似文献   
99.
猪场废水灌溉对潮土硝态氮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该文应用猪场废水处理工艺中3个阶段的出水(原水—猪圈舍干清粪后冲洗直接流入积水池的水;厌氧水—原水经厌氧池处理后的出水;仿生态塘水—经曝气和植物吸收处理的厌氧水)与地下水1︰5(体积比)配比和厌氧水不同灌溉量进行冬小麦小区灌溉试验,通过监测土壤硝态氮含量动态变化和残留量筛选适宜的混合水类型和厌氧水灌溉量,为制定合理的猪场废水灌溉制度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应用3种混合水灌溉0~10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随深度增加呈现“S”形变化趋势,小麦收获后各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均比初始值有所增加;收获后3种混合水灌溉处理0~100 cm土层中的硝态氮累积量比拔节期均有很大增加,仿生态塘水︰地下水1︰5处理变化幅度最小,较适宜灌溉;厌氧水灌溉量与土壤中硝态氮淋溶量和残留量成正相关关系,中灌水量(500 m3/hm2)较适宜。灌浆期灌水大大增加了收获后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灌浆期宜使用地下水灌溉。  相似文献   
100.
玉米抵御氯化钠胁迫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化钠胁迫是盐胁迫中对玉米产量危害较严重的胁迫,综述了氯化钠胁迫对玉米的影响,包括氯化钠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率的影响、氯化钠胁迫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氯化钠胁迫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及玉米响应氯化钠胁迫的生理生化机理,概述了近年来玉米抵御氯化钠胁迫分子机理研究进展,最后对研究玉米抵御氯化钠胁迫机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阐述,为选育玉米耐盐种质提供基本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