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7篇
农学   31篇
  11篇
综合类   123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34篇
畜牧兽医   43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利用转录组测序数据信息和PCR技术克隆褐牙鲆白细胞介素21(IL-21)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模式分析。试验结果显示,白细胞介素21基因开放阅读框429 bp,编码142个氨基酸,分子量16.0 ku,在N端具有19 bp信号肽序列。分子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褐牙鲆白细胞介素21蛋白与尖吻鲈以及深裂眶锯雀鲷白细胞介素21蛋白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PCR结果显示,白细胞介素21基因在所检测的褐牙鲆7种健康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肝脏的表达量最高。用提取的迟钝爱德华氏菌脂多糖免疫刺激褐牙鲆后,白细胞介素21基因的表达在头肾和脾组织中产生不同程度上调,表明该基因参与了脂多糖诱导的免疫应答。利用RNA干扰技术沉默髓样分化因子(MyD88)基因后,白细胞介素21基因的表达出现下调,当再用提取的迟钝爱德华氏菌脂多糖免疫刺激后,MyD88和白细胞介素21基因的表达又均开始逐渐回升,暗示白细胞介素21与MyD88通路具有一定关联性。  相似文献   
132.
通过盆栽土壤基质填充废胶粒,研究草坪植物高羊茅对NaCl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填充胶粒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当NaCl浓度超过0.4%时,与对照相比胶粒处理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有所增加。草坪基质中填充胶粒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没有显著影响,但NaCl浓度高于0.4%时,胶粒处理POD均高于对照;在所设的NaCl浓度范围内,胶粒的加入明显增加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尤其在0.2%NaCl浓度下SOD活性比对照提高了161.66%。另外,胶粒能显著缓解NaCl胁迫导致的高羊茅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的增加,对脯氨酸含量的影响不大。在草坪基质中填充废胶粒,可以减轻盐胁迫对高羊茅的伤害,提高高羊茅的抗盐性。  相似文献   
133.
杨树叶片离体再生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杨树叶片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使用不同激素不同浓度配比,建立了杨树叶片离体培养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叶片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2,4-D 1.0 mg/L+6-BA 1.0 mg/L;不定芽培养基为:MS+NAA1.0 mg/L+6-BA0.5 mg/L。NAA与BA对愈伤组织诱导有调控作用,NAA/BA比值增大有利于不定芽的诱导,但不能超过4∶1;BA与2,4-D关系比较复杂,当2,4-D和6-BA的浓度均为1.0mg/L时,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4.
对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核心区内病虫害进行了调查,以确定西花蓟马的种群变化、空间分布及番茄果实的受害情况。结果表明:西花蓟马成虫在温、湿度相对较高的环境条件下,种群密度高,较为活跃。西花蓟马在作物种植地块中部、靠墙等区域的植株中下部隐秘位置种群密度较高,为害严重,应该是灭虫时的主要防治部位。  相似文献   
135.
党晨  高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293-17295
[目的]了解除草剂对黑麦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方法]从生理生化和细胞水平分析了2种除草剂[阿特拉津(Atrazine)和甲酰胺草磷(Amiprophos methyl,APM)]对黑麦早期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Atrazine可明显降低黑麦幼苗叶绿素a、b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当用0.100和1.000 mg/LAtrazine处理黑麦幼苗16h时,叶绿素a、b含量分别从对照的1.26(a)、0.49(b) mg/g(FW)下降至1.15(a)、0.46(b) mg/g(FW)和0.81(a)、0.33(b) mg/g(FW)。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则随着Atrazine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减少。Atrazine对黑麦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和染色体结构无显著影响。APM处理后,黑麦幼苗叶绿素a、b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变化,但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如桥、多极分裂、滞后染色体和不均等分裂中期细胞数量显著增加。[结论]黑麦中Atrazine使用的临界剂量为0.100~1.000 mg/L,而APM为4.000mg/L。  相似文献   
136.
梁爱军  王淞  鲍迪  孙少起  董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7109-17113
[目的]分析乌克兰鳞鲤的遗传结构,以期为乌克兰鳞鲤的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水平式淀粉凝胶电泳法对乌克兰鳞鲤(46尾)进行了AAT、α-GPD、GPI、IDH、MDH和PGM共6种同工酶以及肌浆蛋白(PROT)的电泳分析。应用PCR技术扩增了其mtDNA的D-loop区段,利用12种限制性内切酶对其扩增片段进行了RFLP分析;并对2种单倍型的PCR扩增片段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同工酶检测出的12个基因座位中,α-GPD*、GPI*和PGM*存在变异,多态基因座位比例及平均杂合度预期值分别为25%和0.092 0。RFLP检测结果表明PCR扩增到约1.6 kb的DNA片段,8种限制性内切酶(AluⅠ、DraⅠ、EcoRⅠ、HaeⅢ、HapⅡ、HinfⅠ、TaqⅠ和XspⅠ)有酶切位点,DraⅠ和TaqⅠ个体间存在变异。将不同酶切类型结果组合后,得到2种单倍型。[结论]根据同工酶检测结果,可以认为乌克兰鳞鲤含有中国鲤与欧洲鲤2种血统;与RFLP分析结果相比,序列分析表明2种单倍型在DraⅠ和TaqⅠ酶切位点以外也存在碱基差异。  相似文献   
137.
蜕皮激素受体(ecdysteroid receptor,EcR)介导调控甲壳动物蜕皮生长、附肢再生等重要生命活动。为了解EcR在人工控制甲壳动物的繁殖和生长中的作用,采用RACE方法结合同源克隆技术,首次从中华绒螯蟹Y-器官中克隆得到蜕皮激素受体基因全长cDNA序列(Ers-EcR,登录号:KF736985),并进行了结构解析和组织表达分析。结果发现,Ers-EcR编码基因全长2 176 bp,开放阅读框为1 638 bp,编码545个氨基酸,具有DNA结合域(DBD)和配体结合域(LBD)等典型的核受体超家族结构域,但不具有信号肽结构。其中,DBD含有8个保守的Cys残基,可以形成2个锌指结构(C156-C159-C173-C176、C192-C198-C208-C211),是典型的DBD特征。多重序列比对分析表明,Ers-EcR氨基酸序列与拳手招潮蟹同源性最高,达到91%。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成体中华绒螯蟹ErsEcR基因在Y-器官和肌肉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在血液、肠道、卵巢、眼柄、心脏和肝胰腺中有一定表达,在鳃、胸神经节和精巢表达量较低。这表明Ers-EcR基因在中华绒螯蟹各组织器官中的表达不具有典型的特异性,提示Ers-EcR基因可能参与体内多种生命活动的调控。  相似文献   
138.
用手持微气候仪测定了内蒙古高原荒漠区狭叶锦鸡儿(Caragana stenophylla)灌丛内部、灌丛背风面、裸地(对照)的风速、温度、湿度指标,掌握了狭叶锦鸡儿灌丛导致的微气候特征,进而讨论微气候特征对新生苗形成和定居的意义。结果表明:狭叶锦鸡儿灌丛降低了灌丛内部和周围的风速,灌丛背风面的风速降低幅度比灌丛中心更大;灌丛减小了内部及周围的温度波动,使之保持平稳;灌丛提高了内部和周围的湿度,灌丛中心的湿度增加幅度比灌丛背风面更大;灌丛改变微气候的效应随灌丛体积的增大而增强。这些微气候特征有利于新生苗在灌丛内部的定居。  相似文献   
139.
开花时间(抽穗期)是农作物一个重要的农艺性状,与农作物的产量息息相关。调节农作物的开花抽穗时间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一条重要途径。为了揭示水稻开花时间基因OsDTH10在水稻抽穗期调控中的功能,利用反向遗传学方法构建了水稻OsDTH10基因过量表达载体,获得转基因植株,分析目的基因在过量表达条件下的功能。结果表明,过量表达OsDTH10导致水稻的抽穗期推迟;RT-PCR检测结果表明OsDTH10的表达量在晚抽穗的转基因株系中明显提高,但在没有表型的转基因株系及野生型中表达量较低,说明晚抽穗的表型是由于OsDTH10过量表达所致。组织特异性表达结果表明OsDTH10在植物的不同器官中都有表达,但在水稻的茎、叶鞘中表达量较高。分析OsDTH10在不同叶龄叶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OsDTH10在未完全展开的剑叶叶片及倒2叶中的表达量较高,但在下部较老的倒3叶及倒4叶中的表达量下降。另外,分析OsDTH10在不同光周期条件下的昼夜节律性表达,结果表明无论在短日照还是长日照条件下,OsDTH10都在白天(光期)有表达高峰,在夜晚(暗期)表达降低,表明OsDTH10可能涉及光周期调控通路调节水稻的抽穗期。  相似文献   
140.
点带石斑鱼溃烂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烂病是我国北方海水工厂化养殖点带石斑鱼的主要病害之一。作者连续3a对天津地区的养殖点带石斑鱼溃烂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从患病鱼病灶分离到7株致病菌,采用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7株致病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1株为杀鲑气单胞菌,5株为哈维氏弧菌,1株为河流弧菌。在连续3a的调查中,每年都分离到哈维氏弧菌,表明哈维氏弧菌是天津地区海水工厂化养殖点带石斑鱼溃烂病的主要条件致病菌,而杀鲑气单胞菌和河流弧菌是次要条件致病菌。研究结果将为控制石斑鱼溃烂病在海水工厂化养殖中的爆发和流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