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22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2篇
  5篇
综合类   102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599篇
畜牧兽医   68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21.
本文将^60Co-γ射线进行辐射诱变育种的技术首次应用于长毛明对虾的遗传育种过程,初步探讨了长毛明对虾的亲体及幼体在^60Co-γ射线下不同诱变剂量的生物学效应,并通过产卵量、孵化率、存活率及亲虾的活力等数据,对辐射诱变剂量进行筛选,确定辐射诱变育种过程中辐射剂量的适宜范围。实验数据通过SPSS11.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线性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诱变剂量同长毛明对虾幼体各性状指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R^2〉0.90),各个实验组的孵化率以及存活率都随着诱变剂量的增加而呈现出相应的下降趋势,长毛明对虾进行辐射诱变适宜剂量的范围应在1Gy-10Gy之间,而有关诱变个体的胚胎发育和遗传分析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2.
应用Schacfcr和Fox剩余产量模式及其由此衍生的生物经济模式和Gulland最适产量Y_(0.1)模式,分别估算了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渔业资源的最大持续产量、最大持续捕捞力量,最大经济产量、最大经济捕捞力量、最佳经济效益,最适产量、最适捕捞力量,并对各模式计算的诸项经济指标进行比较,讨论了渔业管理方案,确定了近期适合国情、省情的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23.
大弹涂鱼的人工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善 《福建水产》2006,(3):48-50
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是潮间带滩涂上的一种小型经济鱼类,个体小,但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大弹涂鱼肌肉中蛋白质含量占鱼体湿重的6.685~9.891%,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种类齐全,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占氨基酸总含量的47.35~48.06%。大弹涂鱼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将其和酒炖服,可治耳鸣、重听、腰酸、肾虚、盗汗和头晕病。大弹涂鱼多为鲜食,以清炖和油炸为主,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沿海滩涂不断被围垦,水质受污染,因此大弹涂鱼的天然资源渐趋衰退,已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大弹涂鱼在我国台湾省和日本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很高,国内每公斤高达120~180元。  相似文献   
24.
以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历次海洋科学调查获得的初级生产力为基础,在对该渔场的鱼类资源结构调查、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检测和生态效率的测算、52种主要经济鱼类的营养级及其有机碳含量的检测后,先采用营养动态模型和Cusing模型估算鱼类资源的生态容量(潜在生产量),然后应用Seetile模型分别估算中上层鱼类、底层鱼类的资源生产量,进而从鱼类资源生产量中分离出近底层鱼类的资源生产量,采用Gadima模式和MSY简单模式估算各生态类群的鱼类资源最大可持续开发量,并讨论它们的开发利用程度.估算结果:鱼类资源生态容量为98.62×104 t,最大持续可开发量为48.34×104 t.其中中上层鱼类资源生产量为56.90×104 t,最大持续可开发量为28.35×104 t,底层和近底层鱼类资源生产量分别为19.45×104 t和22.27×104 t,合计最大持续可开发量为21.27×104 t.底层和近底层鱼类实际年渔获量自1994年以来已连续9年超过其最大持续可开发量,呈过度捕捞.中上层鱼类实际年渔获量至今尚未超过其最大可持续开发量.  相似文献   
25.
本文分析了建国以来福建省海洋渔业资源调查研究的发展历程,包括从事海洋渔业资源调查研究机构设立和人员配置、调查研究装备、调查研究课题等的变化情况,指出目前海洋渔业资源调查研究学科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海洋渔业资源调查研究应加强和发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6.
福建南部养殖石斑鱼匹里虫(Pleistophora sp.)病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福建南部海区一些网箱养殖石斑鱼常见一种流行性孢子虫病,病鱼主要表现为游动失常、厌食、消瘦。外表无明显病理症状,部分病鱼腹部膨大变形,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剖检可见腹腔、生殖腺、肝脏、结缔组织以及肌肉组织内散布或成串排列数个到数十个大小不一的黑色或银灰色孢囊。包囊内含大量孢子虫的子孢子,子孢子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约4~5μm。根据形态学以及寄生特点确定该寄生虫是一种匹里虫。  相似文献   
27.
本文通过体外模拟实验比较不同分子量范围的甲壳低聚糖对脂质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分子量的甲壳低聚糖对各类脂质都具有较好的吸附性.其中,M_w=5kDa~10kDa的甲壳低聚糖对油脂、胆酸盐和胆固醇的吸附效果最好,对油脂的吸附率为5.3%,对脱氧胆酸钠和牛磺胆酸钠的吸附率分别为90.0%和71.1%,对胆固醇吸附率达8...  相似文献   
28.
福建海区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特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2003~2004年福建海区春季和夏季2个季度月浮游动物调查资料,分析和研究该调查海区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经鉴定共有226种,其中桡足类114种,占总种数的50.4%,以广盐高盐亚热带和热带种为主。浮游动物总生物量分布夏季比春季高,春季平均值为90.3mg·m-3,夏季为150.8mg·m-3,春季总生物量呈现由北向南递减,以闽东渔场最高,闽中渔期次之,闽南台湾浅滩渔场最低,密集区不明显,夏季则相反,随着暖流势力的增强,闽中、闽南台湾浅滩总生物量明显增加,以闽南台湾浅滩最高,且密集区明显;在调查海区总生物量起主导作用的优势种为普通波水蚤、锥形宽水蚤、微陀隆哲水蚤、亚强真哲水蚤,其密集区基本上是各种作业的主要渔场,与历史资料和邻近海域相比较,一直保持优势种地位有普通波水蚤、亚强真哲水蚤等,生物密集区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9.
紫菜味道鲜美,是低热量的食物,紫菜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富含维生素A和C,是深受群众欢迎的食品。 一、紫菜养殖技术的发展 在日本紫菜养殖始于17世纪后叶,那时紫菜养殖方法非常原始,约在1926年引进了紫菜网,当然孢子还是自然播种。现代紫菜养殖技术是K·M·Drew博士将壳斑藻丝状体和紫菜生活史联系起来后开始发展的。 起初,约在1960年采用壳孢子人工播种,1967年普及漂浮养殖系统,1969年发展了冷冻紫菜网技术,由于采用了这些技术,紫菜生产速度增长。由于壳孢子的人工播种的发…  相似文献   
30.
福建泉州湾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依据2000~2001年福建主要港湾水产养殖容量研究的调查资料,分析并评价了泉州湾的环境质量。结果表明:泉州湾DO、pH值、COD和活性磷酸盐基本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而无机氮严重超标。由于福建省第三大河流晋江携带大量工农业废水排入该海湾,造成水质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偏高,潜在富营养化因素,应加强污水排放的治理和海域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