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20篇
  免费   600篇
  国内免费   1618篇
林业   486篇
农学   1073篇
基础科学   763篇
  1840篇
综合类   9632篇
农作物   925篇
水产渔业   1459篇
畜牧兽医   3878篇
园艺   1658篇
植物保护   724篇
  2024年   214篇
  2023年   594篇
  2022年   646篇
  2021年   629篇
  2020年   573篇
  2019年   780篇
  2018年   685篇
  2017年   597篇
  2016年   671篇
  2015年   562篇
  2014年   708篇
  2013年   673篇
  2012年   963篇
  2011年   956篇
  2010年   907篇
  2009年   1062篇
  2008年   1125篇
  2007年   1198篇
  2006年   1094篇
  2005年   1035篇
  2004年   803篇
  2003年   719篇
  2002年   661篇
  2001年   524篇
  2000年   475篇
  1999年   459篇
  1998年   434篇
  1997年   439篇
  1996年   285篇
  1995年   163篇
  1994年   284篇
  1993年   256篇
  1992年   177篇
  1991年   194篇
  1990年   208篇
  1989年   204篇
  1988年   174篇
  1987年   172篇
  1986年   13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51.
良好的转基因生物技术知识产权利用制度对于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提高生物技术产业竞争力和降低社会运行成本,并将转基因生物研发优势转变为知识产权优势和相应产业发展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完善转基因生物技术知识产权许可、出资、转让、质押及利益分享等制度,有助于我国在相关领域规则和技术标准制定上增强话语权和谈判资本,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保护和分享资源,更好地维护本国利益。  相似文献   
952.
结合社会发展新时期的时代特征与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时代特色,认为化学课程作为农业院校的基础课,受到了各种新事物的冲击。就化学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应对措施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953.
张梦珂  张国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4,(14):4187-4188,4268
随着表观遗传学的兴起,获得性遗传研究开始复兴,现已发现大量获得性遗传现象,但获得性遗传作为一种进化机制仍没有得到广泛认同,其原因在于获得性(表型)遗传如何固化为基因型的研究没有取得进展.通过综合分析表观遗传学所揭示的获得性遗传事实,提出一种获得性遗传的表观遗传学机制,给出获得性(表型)转化为基因型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954.
张国强  周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597-11598
大力发展棉麦套作棉花种植机械是保证我国粮食和棉花战略任务的重要手段。该文介绍了我国棉麦套作种植情况,分析了棉花种植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并从农机与农艺相融合、大力发展多功能联合作业技术和实施产-学-研-推运行模式3个方面对如何促进棉麦套作机械化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55.
农民工回乡创业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玉红  黄贻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4,(7):2137-2139,2150
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特点、影响因素、问题、社会经济效益和对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农民工回乡创业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56.
许亚宝  周帮扬 《安徽农业科学》2014,(11):3391-3392,3394
食品安全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具有高度的契合性,由于我国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差异,导致我国城乡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问题也有所不同.分析了城乡食品安全监管的差异及原因,并提出完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和统筹城乡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57.
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及影响因素的区域分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2001-2010年选取的我国30个省份有关粮食生产的面板数据,运用基于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我国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和平衡区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进行了测算和分解,并分析了动态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时空差异及变化源泉,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值—技术效率指数、技术进步指数的外生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主产区全要素生产率指数10年内平均增长0.28%,得益于技术效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主销区呈现出粮食生产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损失并存,"双轨损失"导致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平均下降0.35%,平衡区受技术进步的恶化影响导致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平均下降0.69%;中央惠农政策的实施对提高主产区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有显著作用,而对主销区和平衡区的影响具有一定滞后性;人均粮食生产规模和种粮机械化水平对粮食主产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均有负向影响,而对粮食主销区的全要素生产率都为正向影响。对于粮食产销平衡区,人均粮食规模的扩大能够改善技术效率,但对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有反向抑制作用。最后,提出了有效提高粮食生产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58.
参考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方法,从产业、来源、土地承载三个方面分析湖北省2001-2010年碳排放结构,测算其碳排放总量,探讨碳排放的时序特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湖北省第二产业碳排放较高,且产出效率低,第三产业单位碳排放效益最高;能源消费碳排放占总量的90%以上,占比远高于IPCC给出的参考值;城镇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碳排放占总量的74.98%,碳排放强度为229.92 t/hm2。十年间湖北省碳排放量由3705.66万t增长到7740.47万t,年平均增加9.65%。能源消费增长率高于碳排放增长率,是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动力,畜牧业碳排放减少7.78%。湖北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状态以弱脱钩和扩张连接为主,2009年后出现由弱脱钩向扩张连接的状态转移,近些年经济发展质量有所下降。因此,湖北省应以经济转型升级为契机,提高碳排放利用效率,改进农业生产方式,加强土地用途管制,促进经济绿色增长。  相似文献   
959.
蛋鸭养殖作为一项投资少、门槛低、见效快、产出高的产业,一直是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全国水禽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湖北省蛋鸭产业发展在全国水禽养殖区域中占有重要的份额和地位,且湖北在蛋鸭养殖方面拥有突出的资源环境和区位优势,具有独特性、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研究湖北蛋鸭产业现代化经营及其可持续发展对解决湖北农民增收问题、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壮大农产品加工业、调整产业结构等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根据国家水禽产业体系经济研究团队对湖北省的实地调查情况,介绍了湖北省蛋鸭产业现代化经营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湖北蛋鸭产业现代化经营中存在的利弊,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阐释了未来湖北蛋鸭产业实现现代化经营的着力点及对策。  相似文献   
960.
筛选适宜冷浸田生产的水稻(Oryza sativa)栽培品种,于2011年在阳新县冷浸稻田中设置大田试验,研究在冷浸田条件下不同中稻品种产量构成及生理指标差异。结果表明,冷浸田严重抑制了水稻的生长发育,最终产量显著低于湖北省水稻产量平均水平(7 000 kg/hm2)。相对而言,籼稻比粳稻、糯稻更能适应冷浸田的环境;不同水稻品种在冷浸田条件下生理性状表现出显著差异,抽穗期水稻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根系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高低与水稻最终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叶片脯氨酸含量与产量关系不显著。单纯从水稻品种方面着手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冷浸田水稻产量低的问题,需要配套使用合理的耕作方法和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