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57篇
农学   6篇
  2篇
综合类   34篇
水产渔业   462篇
畜牧兽医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61.
一龄栉孔扇贝壳长与壳高对湿重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查清栉孔扇贝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和影响湿重的因素以及各因素所占的比例。选取栉孔扇贝春季升温苗种进行为期6个月680组扇贝形态学数据的跟踪,测定壳长、壳高、湿重,计算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以壳长和壳高为自变量对湿重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结果表明:其壳长和壳高对湿重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高对湿重的直接影响最大P1=0.867,是影响湿重的主要因素,壳高对湿重的直接影响则较小P2=0.080,间接作用较大(0.862),壳高通过壳长间接的影响湿重,壳长与壳高对湿重的回归系数为R2=0.897。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壳长和壳高对湿重的多元回归方程为:W=-0.842+0.099SL+0.009SH。该结果为栉孔扇贝选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即以提高湿重为目标,主要选择壳长,同时加强对壳高的协同选择。  相似文献   
462.
细菌检测基因芯片的简述及其在水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芯片技术作为生物学高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已经成功地应用于生物学多项研究,尤其是在疾病的诊断和病原微生物的确定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已经制作出多种细菌基因芯片,用于细菌基因水平上的研究。本文在介绍基因芯片的概念、分类以及制作方法的同时,简述了水产上细菌检测基因芯片产生的背景及不同靶基因的选用情况,并总结了基因芯片技术的优点及其在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相似文献   
463.
牙鲆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其后代生长速度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标记技术为直接从DNA水平上认识生物个体遗传差异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用其分析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后代生长性状之间的关系是水产育种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选用21个多态性微卫星分子标记,以8个日本牙鲆(JS)个体和24个抗病牙鲆(RS)个体为亲本产生的28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分析了该32个牙鲆亲本的遗传多样性,同时对牙鲆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其后代生长速度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1个微卫星标记共扩增出123个等位基因,32个牙鲆亲本中的等位基因数(A),有效等位基因数(Ae),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在2~15,1.3423~7.8168,0.2333~1.000,0.2593~0.8859,0.2225~0.8613之间变动,相应的平均值分别为5.86,3.7951,0.6931,0.6784,0.6237。(2)进行亲本间遗传距离(GD)与其后代生长速度(AGRw)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亲本间最小遗传距离为0.2578,最大遗传距离为0.9773,不同遗传距离范围内,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后代生长速度之间呈现不同的相关性:在0.2578~0.5958范围内,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后代生长速度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在0.6099~0.6604范围内,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后代生长速度之间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在0.6640~0.9773范围内,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后代生长速度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464.
通过对江鳕(Lota lata Linnaeus)和大头鳕(Gadus macrocephalus Tilexius)的形态学比较研究发现,江鳕和大头鳕都有胆囊、幽门盲囊,肝脏较大。脊柱和附肢骨骼种类相同,区别仅在于骨块的数量和嵴的发达程度上,尾都是等尾型。  相似文献   
465.
厚壳贻贝的同化率及其生物沉积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1年3~9月在青岛海区自然养殖状态下,利用沉积物收集器测定厚壳贻贝(Mytiluscrassitesta)的生物沉积及其对物质的输运,并采用灰分比例法计算厚壳贻贝的同化率。结果显示,厚壳贻贝的同化率分别为:小个体(壳长42~49mm)43 2%~59 9%、中等个体(壳长54~60mm)41 3%~56 1%、大个体(壳长65~74mm)47 6%~53 5%,平均值分别为51 6%、49 5%和52 5%。厚壳贻贝通过生物沉积作用加速海洋中颗粒物质的沉积,生物沉积率随个体的增大而增加,呈正相关关系,分别为:小个体[(42 3±4 4)~(77 9±10 8)]mg·ind-1·d-1,中等个体[(68 5±5 8)~(134 1±12 7)]mg·ind-1·d-1和大个体[(83 4±10 4)~(167 1±10 8)]mg·ind-1·d-1。海水温度和环境中饵料数量是影响厚壳贻贝的生物沉积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466.
渤海近岸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其数量变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8年5、8和10月渤海近岸浮游植物调查结果显示,已鉴定的浮游植物有2门23属53种,其中硅藻门占绝对优势,计有19属45种,其次是甲藻门有4属8种,且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其优势种类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浮游植物的月平均数量为56.73×10~4 cells/m3,其中,硅藻门的平均数量为55.21×10~4 cells/m3,占浮游植物总量的97.3%,甲藻门的平均数量为1.52×10~4 cells/m3,占浮游植物总量的2.7%。渤海近岸浮游植物数量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数量高峰出现在春季(5月)和秋季(10月)。与历史同期调查资料相比,渤海近岸浮游植物数量的年间变化亦较明显。  相似文献   
467.
秋季黄海底层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85年和2000年秋季渔业生物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黄海底层鱼类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渔业资源优势种的组成随区域和时间不同有着较大的差异。黄海北部和中部渔获种类组成相似性较高,北部与南部、中部与南部的相似性较低;黄海渔获生物种类组成年间相似性较高,为65。进一步的单因子ANOSIM分析表明黄海底层鱼类群落不同区域和年间种类组成没有显著性差异。黄海渔业生物多样性由北向南递减。与1985年相比,2000年鱼类群落长度谱表现出小型种类和小个体增多,大个体减少,且长度范围变小;主要优势种的长度组成也呈现小型化趋势。长度谱区域变化则是从北部向南部小个体数量增多,大个体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468.
以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Jones etPreston)](♀)和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杂交子代担轮幼虫为材料,分别用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基因组作探针,采用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ISH)的方法,对杂交后代杂交子的确切身份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子代分别继承了双亲各  相似文献   
469.
菲律宾蛤仔养殖对底质AVS影响的模拟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祁铭华 《水产学报》2006,30(1):81-89
采用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菲律宾蛤仔养殖对底质酸挥发硫的影响,分析了酸挥发硫与其他底质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养殖会增加底质中酸挥发硫的含量,而且酸挥发硫含量随养殖密度增加而升高;与酸挥发硫密切相关的环境因素有底质温度、氧化还原电位(Eh)值、有机物(OM)含量、Fe^3+/Fe^2+比值、硫酸盐还原菌(SRB)数量;菲律宾蛤仔的养殖导致沉积物中SEM和AVS的比值小于1,束缚了重金属的生物活性或生物毒性。  相似文献   
4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