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57篇
农学   6篇
  2篇
综合类   34篇
水产渔业   462篇
畜牧兽医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为分析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抱卵体重与抱卵量、排幼量及Ⅰ期溞状幼体大小的关系,以进一步了解其繁殖生物学特征,试验通过抱卵亲蟹单独培育、大小分组的方法,测定亲蟹抱卵体重、卵块重、排幼前后体重、排幼数量、Ⅰ期溞状幼体(Z1)的背棘长、额棘长、头胸甲宽、腹部长和尾节长等指标.结果表明,亲蟹抱卵体重与抱卵量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亲蟹排幼前后体重与排幼量、幼体体重和每克幼体数量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相关,与排幼数量相关性不显著(r=0.244,P>0.05);幼体体重和每克幼体数量与排幼数量无显著相关关系;Z1幼体的背棘长(F=96.222,P<0.01)、头胸甲宽(F=85.036,P<0.01)、腹部长(F=35.095,P<0.01)和尾节长(F=56.285,P<0.01)均表现为大规格组极显著高于小规格组.背棘长/额棘长和尾节长/腹部长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表明亲蟹越大,产卵量越多、Z1幼体的总重量越高、单个幼体的体重越大,每克幼体的数量却越少.亲蟹排幼数量的多少与幼体体重的大小无关(r=0.323,P>0.05).亲蟹排幼前,体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Z1幼体的大小,但对其形态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412.
根据2006年6月、8月和10月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无脊椎动物的底拖网定点捕捞调查资料,研究区域内无脊椎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其生物多样性.调查共捕获无脊椎动物49种,共2232.277kg、1 037 641尾.分析了调查区域内虾类、蟹类、头足类及口虾蛄4个类别的生物量及密度组成,虾类在密度组成中占主导地位,占总密度的90.1%,蟹类在生物量组成中占主导地位,占总生物量的58.2%.运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研究不同种类的生态优势度,细点圆趾蟹(1 822.64)为6月份的唯一优势种,双斑蝠(1 573.90)及中华管鞭虾(1 135.36)为8月份优势种.三疣梭子蟹(3 667.30)、鹰爪虾(1 568.35)及口虾蛄(1248.70)为10月份优势种.使用多样性指数D、H'、J分析了该水域无脊椎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发现在3个航次调查中,10月份多样性指数最高;在不同调查区域,长江口中部多样性指数最高.采用Bray-Curtis指数Cn比较了长江口不同区域的无脊椎动物群落之间物种组成的相似性.结果表明,长江口中部及长江口南部种类组成相似性最高,Cn=0.628;长江口北部和长江口南部种类组成相似性最低,Cn=0.1660与历史资料对比,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无脊椎动物主要捕获种类变化不大,群落结构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413.
依据大菱鲆红体病虹彩病毒(Turbot viral reddish body iridovirus,TRBIV)主要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MCP)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并在正反向引物中分别引入EcoR Ⅰ和Not Ⅰ酶切位点,从而将PCR扩增得到的TRBIV MCP基因双酶切后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GAPZαA的GAP启动子的下游位点,并电转化入大肠杆菌DH5α宿主菌内。经抗生素Zeocin筛选、PCR、EcoR Ⅰ和Not Ⅰ双酶切以及测序分析,构建了含有α-factor信号肽的真核重组表达载体pGAPZαA MCP。重组表达质粒pGAPZαA MCP经Avr Ⅱ单酶切后电转导入毕赤酵母X-33中,挑选阳性克隆,提取表达上清经SDS-PAGE和Western-blot免疫印迹分析。结果显示,TRBIV MCP基因在酵母中成功实现分泌表达。阳性重组酵母菌经过72h诱导培养后,重组TRBIV MCP的表达量高达60.2μg/ml左右。  相似文献   
414.
以初始体重为5.27±0.20g的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饲料中添加0、0.5%、1.0%和2%的盐,配制成4种实验饲料,在盐度为1.5和30的水体中喂养50d,探讨饲料中添加盐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虾体成分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度为1.5时,饲料中添加盐的各组饲料其特殊增长率(SGR)比对照组均有显著提高(P<0.05);饲料中添加盐组的饲料系数(FCR)均比对照组低(P<0.05),饲料中盐的添加量为2.0%时,饲料系数(FCR)达到最低(P<0.05);饲料中添加盐有助于提高对虾的成活率(P<0.05);随着饲料中盐添加量的增加,对虾体蛋白质含量有增加的趋势,而虾体脂肪含量和水分有下降的趋势;随着饲料中盐添加量的增加,凡纳滨对虾肌肉游离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及游离氨基酸总量有增加趋势,甘氨酸、丙氨酸和谷氨酸等呈鲜味氨基酸都大幅度增加;对虾的色泽、嗅觉、味觉及组织等多项指标的感官评价显示,饲料中添加盐2.0%组的综合感官指标优于对照组及其他实验组;饲料中添加盐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肝胰脏碱性磷酸酶活性,而且随着饲料中盐的添加量的增加,其酶的活性显著上升(P<0.05).当盐度为30,饲料中添加盐显著降低特殊增长率(SGR)(P<0.05),而且随着盐度的增加,其影响加重;饲料中添加盐显著增加对虾的饲料系数(FCR)(P<0.05).  相似文献   
415.
以成熟的鼠尾藻生殖托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13~23℃)、光照度(3000~12000lx)和光照周期(15L∶9D,12L∶12D,9L∶16D)对鼠尾藻排卵及幼孢子体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温度在20~23℃范围,有利于鼠尾藻卵子的排放;在3000~12000lx范围内,光照度越高,越有利于鼠尾藻卵子的排放;光周期不是影响卵子排放的主要因素,光照度是鼠尾藻幼孢子体生长的重要因子;温度是制约鼠尾藻幼孢子体生长的关键因子,水温低于16℃时不利于幼孢子体的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416.
RNA干扰(RNAi)是由双链RNA(dsRNA)诱发的特异性沉默目的基因表达的过程,一种大规模制备双链RNA的方法可以便利RNAi技术的应用。以斑节对虾kazal型蛋白激酶抑制剂(KPI)基因为例,详细介绍了一种以体内载体表达大量制备dsRNA(>300nt)的方法。使用商业载体pGEMT和pDRIVE,以2步克隆法构建含有发夹环(hairpin loop)dsRNA表达载体,转化RNA酶Ⅲ缺陷的大肠杆菌HT115(DE3)进行体内转录制备dsRNA。构建的发夹RNA表达载体含有494bp的正向靶序列和403bp的反向互补靶序列,其中正向靶序列多出的91bp即可成为loop环,而无需再次克隆加入。培养30mL的细菌,即可得到1mg纯化的dsRNA,而其成本仅为使用商业化体外转录试剂盒的四分之一。为评估RNAi效果,按照每1克虾体肌肉注射2μg dsRNA的剂量,在dsRNA注射后0,6,12和24h采集血淋巴,RT-PCR检测KPI mRNA的基因转录水平。与对照组GFP-dsRNA和NaCl注射组相比,KPI-dsRNA注射组可以在24h内沉默血淋巴中的KPI基因。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大规模制备长的dsRN...  相似文献   
417.
张志伟  栾生  郑波  张庆文  孔杰 《水产学报》2010,34(2):213-219
为探究中华卤虫不同生长阶段以及性状间的相关性,以确定合适的选择时间和目标性状,2008年收集来源于中国不同地区的3个两性生殖品系卤虫卵,SIN品系(山西运城解池盐湖)、YIM品系(内蒙古伊克昭盟)和ALXZ品系(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利用人工静水孵化技术进行孵化,每个品系随机选取50尾个体单独养殖30d,每5天测定卤虫个体的全长(TL),并在第25日龄、第30日龄测定全长(TL)、体长(BL)、体宽(BDW)和体重(BW)性状值。中华卤虫3个品系6个生长阶段的各性状值测定数据显示,25d是卤虫生长的最高峰。不同生长阶段间全长表型相关分析表明,两个生长阶段间隔时间越长,相关系数越小。SIN、YIM和ALXZ3个品系第5天和第25天的相关系数仅为0.073、0.091、0.026。特别是15d前和15d后的生长阶段间,生长性状值甚至存在着负相关。对于卤虫生长性状的遗传改良,早期选择特别是15d之前进行选择,可能并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方案。中华卤虫性状间相关分析表明,第25日龄、30日龄全长、体长分别与体宽、体重性状间的表型相关虽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但相关系数较小。在选育生长快、体型大的卤虫新品种(系)时...  相似文献   
418.
中国北部海域主要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根据2010年5月、8月在渤海及黄海北部进行的底拖网定点调查资料,分析了中国北部海域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其生物多样性。中国北部海域共捕获无脊椎动物32种,其中虾类15种,蟹类10种,头足类7种;在渤海,虾类占主导地位,春季其生物量及密度比例分别为86.57%和96.55%,夏季为46.16%和80.85%;在黄海北部,春季蟹类在生物量组成中占绝对优势地位(91.07%),夏季则为头足类占优势地位(80.41%)。运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研究了渤海及黄海北部的优势种类组成,优势种类随季节及海区的变化差异较大。使用多样性指数D、H’、J’分析了无脊椎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渤海生物多样性高于黄海北部。分析了渤海及黄海北部群落物种组成相似性,两个海区物种组成相似性分别为春季0.315和夏季0.297。使用季节更替指数和迁移指数研究了两个海区无脊椎动物群落的稳定性,表明从春季至夏季,黄海北部部分种类向渤海迁移。  相似文献   
419.
黄海北部鱼类群落的摄食生态及其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根据2010年5月和8月对黄海北部渔业资源的底拖网调查,分析了黄海北部鱼类群落的摄食生态及其变化.结果表明,黄海北部鱼类群落共有9种重要种类,与5月相比,8月没有游泳动物食性鱼类,广食性鱼类减少,浮游动物食性鱼类的比例大大增加.黄海北部鱼类群落在5月和8月总摄食量分别为0.5万t和19.6万t,细长脚虫戎、中华哲水蚤、脊腹褐虾、中华安乐虾、小黄鱼和鳀是黄海北部鱼类群落被摄食量最高的6种主要饵料种类.1985年至2010年的25年间,黄海北部鱼类群落的优势种更替,游泳动物食性鱼类减少,广食性鱼类增多;鱼类群落的平均营养级每10年下降0.24,尽管近10年的下降速度有所放慢,但仍远远高于渤海和黄海中南部的下降速度.  相似文献   
420.
比较了酚-氯仿法、煮沸法、试剂盒法3种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对WSSV DNA提取效率、纯度及病毒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DNA提取效率平均值分别为101.5、372.6、21.5 ng/μl;OD260/OD280范围分别是1.979~2.175(平均值为2.070)、1.699~1.932(平均值为1.796)、1.784~2.075(平均值为1.951);OIE巢式PCR阳性率分别为60%、50%、70%;TaqMan定量PCR检测的病毒阳性率均为100%,病毒拷贝含量分别为916.0~2.23×106、63.3~1.78×106、479.7~2.70×106Copies/μl D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