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58篇
农学   6篇
  2篇
综合类   34篇
水产渔业   462篇
畜牧兽医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以tl为靶基因,将菌落PCR技术和平板菌落计数法相结合,建立致病性副溶血弧菌快速、半定量检测方法。PCR扩增的目的片段为673 bp,人工污染样品检测最低限固体样品为3.1×102cfu/g,液体样品为1.3×102cfu/mL,菌落PCR每反应体系的检测低限为90 cfu。对人工污染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PC-PCR方法检测结果与常规检测结果一致,可用于养殖环境及水产品中细菌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22.
以异养菌、弧菌、副溶血弧菌为监测对象,对中国对虾的工厂化育苗进行实时监测,探寻育苗过程中细菌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对虾健康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3.
人们为了追求口味和营养习惯于食用生的或半熟的贝类食品,容易受到生物(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危害,并有感染疾病的危险,尤其是贝类等食源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24.
黄智慧  马爱军 《水产学报》2010,34(5):719-725
以体重(150±10)g,体长(18±2)cm的大菱鲆为研究对象,利用阿利新蓝-过碘酸希夫氏试剂(AB-PAS,AB染液pH2.5,pH1.0)染色方法,研究高温23和(27±0.5)℃胁迫对大菱鲆体表黏液细胞分布与类型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温度不断升高的外界刺激下,体表皮肤不同部位粘液细胞的分布与数目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与对照组[常温(16±0.5)℃]相比,Ⅱ型粘液细胞增幅最大,Ⅳ型次之,Ⅰ型变化不显著,而Ⅲ型增幅呈现出无规律性。研究认为,体表粘液中含丰富的溶菌酶、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等水解酶类,其酸性环境可以溶解寄生物从而保护机体,但是,随着水温不断增加,病原微生物活力提高,对鱼体构成威胁,而Ⅱ型和Ⅳ型粘液细胞均为使AB呈阳性的酸性粘多糖,随温度的升高其分泌的酸性粘液成分而显著增加,可有效地防止病原菌侵入,为体表粘液的免疫防御功能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25.
采用RAPD和GISH技术对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杂交子代胚后发育4个重要时期(担轮幼虫期、D形幼虫期、壳顶幼虫期和眼点幼虫期)的遗传构成进行了检测。在RAPD检测中,50条随机引物在亲贝中共扩增出35条栉孔扇贝的特异条带和28条虾夷扇贝特异条带,其中栉孔扇贝特异条带在杂交子代4个时期出现的条数分别为:担轮幼虫期21条、D形幼虫期19条、壳顶幼虫期23条和眼点幼虫期23条;而虾夷扇贝特异条带在杂交子代4个时期出现的条数分别为:17、16、1和1。GISH结果表明,杂交扇贝在担轮幼虫期和D形幼虫期均继承了来自父母本遗传物质,而在壳顶幼虫期和眼点幼虫期未检测到来自父本的遗传物质。结果表明,杂交子代遗传结构在进入壳顶幼虫期时发生重大改变,大部分父本遗传物质从杂交贝基因组中丧失。  相似文献   
126.
2007年6~9月,利用悬挂不同网目的试网方法,对夏季青岛流清河湾栉孔扇贝筏式养殖区附着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其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流清河湾附着生物群落的优势种在6月份为麦秆虫和钩虾,7月份以后贻贝成为优势种。附着生物湿重随挂网时间延长而增加,8月份增长最快,特定增长率最高可达8.77%/d,主要是由于优势种贻贝的快速生长。玻璃海鞘等海鞘类在流清河湾较少出现。附着生物的数量受网目和水深的影响,总体上随水深的增加而下降,较小网目上附着生物量较大。贻贝为群落优势种是流清河湾夏季附着生物数量较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7.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方法,结合全光谱扫描分析方法,对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的精子及卵子的受精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包括精卵产出后形态学变化、卵水的特性、精子顶体反应、卵子皮层反应以及精子分级分离组分对卵子的作用5个方面.结果表明,这两种扇贝精卵生物学特性没有本质的区别,扇贝精子排入海水中10min以内,外形没有太大的变化,但30min以后约有1/4的精子出现头部膨大变成圆球形的现象,受精能力明显下降;扇贝卵子产入海水中1h以内受精能力没有变化,但2h以后,约1/3的卵子出现卵裂现象,未见极体的排放,且卵裂多停止在2细胞期,少数达到4细胞期,基本属于均等卵裂,并失去受精能力;滴入卵水中的精子极易发生自溶解体,未解体的精子发生凝集,10min之后卵水中基本检测不到完整的精子,卵水和钙离子载体A23187均能诱导精子发生顶体反应;精子分级分离组分分别为精浆、精子头部和精子尾部,这三部分除了少数精子头部能够附着在卵子表面外,其他都不具备激活卵子的作用.对扇贝精子和卵子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将为解释不同种扇贝的精卵相互识别并受精的现象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8.
采用带正电的尼龙膜作为片基,利用手动芯片点样仪将鳗弧菌6个毒力基因的寡核苷酸探针点样于膜基底上,然后进行紫外交联,制备膜芯片.制备好的膜芯片与6个毒力基因的带有地高辛标记的PCR产物进行杂交,通过观察杂交信号来判断是否含有该基因.通过对膜芯片点样浓度、杂交时间及洗膜步骤进行优化,确定所设计膜芯片最适杂交时间为30 min、点样探针最适浓度50 μmol/L、洗膜过程只需要3步,时间缩短了45 min.  相似文献   
129.
在pBAD/gIIIA-VP37重组表达载体构建的基础上,研究发酵工艺参数对重组WSSV-VP37(rVP37) 蛋白表达量的影响,并对重组质粒的稳定性和重组菌的生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BAD/gIIIA-VP37表达的rVP37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于菌体中,发酵温度及诱导时间影响rVP37蛋白表达和菌体产量,以37 ℃诱导5h最佳.重组质粒在宿主菌中具有良好的分离稳定性,WSSV-VP37基因的插入对宿主菌的生长规律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0.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水温时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摄食和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温对圆斑星鲽生长发育的影响明显,在适宜的水温条件下,圆斑星鲽的生长发育速度是不适宜水温条件下的5倍.圆斑星鲽的适宜摄食温度为15~24℃,最佳摄食温度为18~21℃,每天的平均摄食率为鱼体重的1%左右.水温<18℃或>21℃时,摄食量开始迅速下降,到了12℃时,摄食率比最高时下降了80%左右,6℃时几乎不摄食.2~26℃水温是圆斑星鲽养殖生产的安全上下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