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5篇
  9篇
综合类   109篇
水产渔业   332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运用阿尔新蓝—茜素红分染染色法对尖吻鲈仔、稚鱼(1~20日龄)尾部骨骼发育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尖吻鲈仔鱼体长为(1.86±0.05)mm时眼睛发育完全、口张开、消化道形成,骨骼开始发育,脊柱出现弯曲,头部与躯干形成139°~149°的夹角;在体长(2.48±0.1)mm时,第一片尾下骨出现;体长(2.58±0.1)mm时,第二片尾下骨和第三片尾下骨同时出现;体长(2.85±0.1)mm时第四片尾下骨、第五片尾下骨和尾下骨旁骨同时出现;体长(3.28±0.1)mm时尾杆骨的上翘逐渐明显,尾下骨变宽,尾杆骨尚未缩短;体长(5.11±0.2)mm时,尾杆骨缩短,尾部骨骼变形完成;体长(10.11±0.5)mm时,胸鳍发育完成,鱼体骨骼发育趋于成熟,变态发育完成。  相似文献   
52.
近岸鱼礁区浮游动物群落特征与渔业潜在资源量密切相关,而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又受环境因素影响。为此,依据2015年大亚湾人工鱼礁区(114.540°E~114.609°E,22.545°N~22.585°N)和中央列岛岛礁区(114.614°E~114.669°E,22.562°N~22.639°N)四季渔业生态调查资料,分析了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环境影响,并初步探讨了浮游动物对仔稚鱼的影响。结果显示,2个鱼礁区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30种。浮游动物组成季节变化明显,分成四大季节性群落。优势种从春、夏季以夜光虫(Noctiluca scintillens)和鸟喙尖头溞(Penilia avirostris)占显著优势到秋、冬季以红纺锤水蚤(Acartia erythraea)和肥胖箭虫(Flaccisagitta enflata)具明显优势。2个鱼礁区浮游动物种丰富度指数、生物多样性阈值、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年均值相近,浮游动物数量季节性差异明显。仔稚鱼数量分布受桡足类影响,鱼卵数量分布主要受水动力学因子驱动。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数量分布、群落结构等特征的时空差异是对季节性水团变化引起温度、盐度和浮游植物分布变动的响应。  相似文献   
53.
为探讨HACH速测法检测对虾养殖水体氮磷含量的可行性,应用HACH速测法和国标法(GB 17378.4-2007)检测对虾池塘水体NH_3-N、NO_2~--N和PO_4~(3-)含量,分析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及其相互关系;并研究了对虾养殖池塘水样直接过滤测定、过滤低温冻存和低温冻存过滤三种处理方法对NH_3-N、NO_2~--N和PO_4~(3-)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HACH速测法检测NH_3-N、NO_2~--N和PO_4~(3-)的标准曲线线性良好,检测结果与国标法检测结果差异显著(P0.05),但两者之间有显著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分别为Y(NH_3~-N)=0.891X(NH_3~-N)-0.006;Y(NO_2--N)=1.657X(NO_2~--N)+0.004;Y(PO_4~(3-))=0.901X(PO_4~(3-))-0.018(Y为国标法检测值,X为HACH速测法检测值);HACH速测法检测养殖水体的结果利用建立的函数方程进行换算,获得的计算值与国标法检测值无显著性差异;经三种方法处理后的对虾池塘水体NH_3~-N、NO_2~--N检测值之间无显著差异,但经冻存处理两组水样的PO_4~(3-)含量显著低于直接过滤检测组PO_4~(3-)含量,冻存处理组之间PO_4~(3-)含量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HACH速测法可用于检测养殖水体NH_3-N、NO_2~--N和PO_4~(3-)含量,但检测结果需要经函数转化;为保证水样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待检水样需要采取合适的保存方式或者立即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54.
为探究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在合浦珠母贝幼体发育以及组织生长过程中的作用,实验通过RACE技术克隆了合浦珠母贝EGF-like基因并做了相应的表达分析。实验结果获得cDNA全长序列4 107 bp,命名为Pf-egf1,开放阅读框(ORF)702 bp,编码234个氨基酸,包含一个信号肽序列和一个跨膜结构域,功能结构域分析发现Pf-egf1具有一个EGF-like结构域,有6个半胱氨酸残基,由3个二硫键维持,是表皮生长因子家族及其相关蛋白的特征结构域,但其余序列与现有相关基因序列差异较大,推测可能是一个新的EGF-like基因。表达结果显示,Pf-egf1 mRNA在合浦珠母贝外套膜、闭壳肌、鳃、肝胰腺、珍珠囊、肠和性腺中均有表达,在肠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在合浦珠母贝幼体发育的担轮期、D型期、壳顶期、眼点期和变态期的表达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并且其在变态期的表达量极显著地高于其他时期。上述结果表明,Pf-egf1基因可能在合浦珠母贝肠道修复和幼虫变态发育阶段起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开展育珠与生长调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5.
细胞周期蛋白B(Cyclin B)是影响卵母细胞发育成熟的重要基因。文章构建了PmCyB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和慢病毒包装复合物在293T细胞中包装成慢病毒颗粒。利用包装好的慢病毒颗粒,感染干扰了Cyclin B1基因的Hela细胞,研究了PmCyB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siRNA干扰细胞自身的Cyclin B1后,转染对照组病毒液的Hela细胞增殖减缓;同时,干扰后转入含有PmCyB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Hela细胞增殖速度明显要高于转染对照组病毒液的Hela细胞的增殖速度。这一结果表明,PmCyB基因的过表达能补偿Cyclin B1缺失导致的细胞增殖减缓的现象,说明PmCyB基因具有细胞周期调控功能,是细胞增殖与分化的重要调控基因,且功能可能与人类的Cyclin B1相似。人类的Cyclin B1是卵母细胞发育成熟的重要基因。由此可以推断,PmCyB基因可能对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卵巢发育成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6.
姜松 《海洋渔业》2014,36(4):335
以受精后24 h孵化出的糙海参(Holothuria scabra)耳状幼体为研究对象,探讨养殖水体不同微生态制剂对糙海参苗期生长、存活、消化道消化酶活性和养殖水体水质变化的影响。实验设5个处理组,每隔5 d分别向4个试验组育苗池泼洒乳酸菌(浓度为1×108cfu·mL-1)15g(G1)、芽孢杆菌(总菌数为5×109·g-1)10 g(G2)、光合细菌(浓度为1×1011cfu·mL-1)50 mL(G3)和复合菌(G4,包含光合细菌30 mL、乳酸菌10 g和芽孢杆菌3 g),对照组(C)不添加微生态制剂。实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的糙海参出苗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G1的体重明显大于其余试验组(P0.05),G3和G4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成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G4、G3、G2、C、G1,其中G2和C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微生态制剂的添加还能不同程度地影响糙海参苗体消化道的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G3和G4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G1和G4的纤维素酶活性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苗池水质的氨氮、亚硝酸盐和COD值分别在实验第10天、20天和30天显著低于对照组,微生态制剂对糙海参苗期养殖池的总磷(TP)影响不大(P0.05)。研究结果表明,糙海参育苗池中泼洒微生态制剂可以促进幼体的生长,提高消化酶活性和成活率,并有改善育苗水体水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57.
姜松 《海洋渔业》2014,36(1):44
研究了蛋白含量为34%、38%和42%的3种饲料对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血液生化指标和体成分组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斑节对虾的特定生长率(S GR)在不同的饲料组中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特定生长率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上升而上升;存活率(S R)在各饲料组中差异显著(P0.05),在38%蛋白水平饲料组中最高。斑节对虾血液中的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两种酶的活性和总蛋白(TP)、白蛋白(ALB)的含量表现出随着蛋白水平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且在各饲料组中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液中葡萄糖(GLUC)的含量也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上升而上升,但上升的趋势不明显;血液中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CHOL)的含量在34%和38%蛋白水平饲料组中趋于一致,在42%蛋白水平饲料组中TG和CHOL的含量均有所上升,CHOL的上升趋势更为明显。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斑节对虾全虾蛋白质含量上升;水分含量下降,但下降趋势不明显(P0.05);灰分和脂肪的含量没有规律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58.
5个斑节对虾半同胞家系生长、消化及免疫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海南省三亚海域野生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为父母本,采取人工授精方法建立斑节对虾家系,对其中5个半同胞家系的生长、消化酶和免疫酶活性等性状进行研究。56 d养殖实验结束后,家系5(sy446-sy240)获得了最高的终末均重和增重率,并显著高于除家系1(sy474-sy240)以外的其它各个家系。不同家系斑节对虾肝胰腺和肠道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及血淋巴的免疫酶活性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家系1的各种消化酶活性均处于中上水平,而家系5则处于较低水平;家系2(sy440-sy240)的各种免疫酶活性最高,家系1和家系5的免疫酶活性也处于较高水平。结果表明,家系1具有较好的生长和消化酶活性,家系2具有较好的与抗逆、抗病能力相关的免疫酶活性,而家系5具有最佳生长性能,可结合选育目标作为优良家系进行利用。  相似文献   
59.

以广东徐闻和海南三亚2个地理群体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为亲本, 采用人工授精方法构建了33个全同胞家系。在162日龄时从每个家系随机抽取50个个体, 1 650, 测量其壳长、壳高、壳宽和体质量4个生长性状, 利用动物模型对4个性状进行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 合浦珠母贝4个生长性状的总平均值分别为(16.28 ± 4.46) mm(14.85 ± 4.39) mm(4.58 ± 1.52) mm(0.66 ± 0.67) g4个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202 ± 0.0200.203 ± 0.0200.200 ± 0.0210.204 ± 0.020, 均属中等遗传力, 因此可以用选择育种进行遗传改良。4个性状间表型相关系数和遗传相关系数的范围分别为0.667~0.6980.685~0.959, 其中壳长、壳高和壳宽之间的遗传相关系数均低于0.7, 与表型相关一致, 而三者与体重间的遗传相关系数较高(0.868~0.959), 其中壳宽与体质量间的遗传相关系数最高(0.959)。本研究中合浦珠母贝的4个性状为中等遗传力, 并可通过对壳宽的选育来改良体质量性状。上述结果为进一步开展合浦珠母贝选择育种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0.
测定了海南岛南部海域野生斑节对虾(Penaeus mofbodon)亲虾在卵巢发育不同阶段的全虾、肝胰腺和卵巢的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在卵巢发育初级阶段(含I期和Ⅵ期)、中级阶段(含Ⅱ期、Ⅲ期和Ⅳ期)和高级阶段(V期)斑节对虾全虾样品中,牛磺酸(Tau)质量分数差异显著(P〈0.05),由高到低为中级阶段〉高级阶段〉初级阶段;而其他的氨基酸质量分数、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略有变化,但差异不显著(P〉0.05)。肝胰腺和卵巢氨基酸总量随着性腺发育逐渐上升,临产时(V期)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中级阶段卵巢中的天门冬氨酸(Asp)、谷氨酸(Glu)、脯氨酸(Pro)、酪氨酸(Tyr)和赖氨酸(Lys)等5种氨基酸质量分数处于峰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