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8篇
农学   4篇
  4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75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文蛤养殖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文蛤(MeretrixmeretrixLinnaeux)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真瓣鳃目、帘蛤科、文蛤属,是我国沿海常见的一种重要经济贝类。文蛤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是出口创汇的重要水产品之一。文蛤养殖以其投入少、见效快、效益好、技术管理方便等优点,极大地推动了该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沿海各地区的文蛤养殖业发展迅速。南到广西北海,北至辽宁各地,文蛤养殖已成为我国沿海渔区加速实现农村小康和现代化进程的一项支柱产业。1 文蛤的养殖现状我国沿海均有文蛤分布,其中辽宁省的辽河口附近、山东省的渤海湾、江苏省南部沿海…  相似文献   
102.
中国帘蛤目16种经济贝类DNA条形码及分子系统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帘蛤目主要经济贝类的分子系统发育进行了研究,应用DNA条形码通用引物扩增了6种中国近海帘蛤目经济贝类共计60个个体的COI基因片段,与GenBank收录的10种帘蛤目贝类50条同源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帘蛤目贝类COI基因存在碱基插入和缺失现象,在16个物种中有6个物种存在103个插入和缺失位点,其中杂色蛤仔Ruditapes variegata、裂纹哥特蛤Katelysia hiantina插入和缺失位点均为30个,大竹蛏Solen grandis为27个;碱基的组成出现偏倚现象,A+T含量(64.2%)明显高于G+C含量(35.8%);基于K2P模型的计算,16个物种的种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010 6,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388 4,后者是前者的21.34倍;系统发育树聚类分析表明,COI基因在科、属、种水平上的鉴定及其系统进化关系重构方面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一致性较高。研究表明,线粒体COI基因作为帘蛤目贝类DNA条形码在物种鉴定的适用性上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同时也为形态分类系统提供了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03.
大鹏澳牡蛎养殖区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南海典型的浅海养殖区——大亚湾大鹏澳牡蛎养殖区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2012年,牡蛎养殖区生态服务价值总量为3 460.52万元,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为17.30万元/hm2。在各项服务价值组成中,供给服务中的养殖生产服务价值(3 158.00万元)占主要份额(91.26%);此外,文化服务中的休闲娱乐(124.00万元)和科研服务(71.52万元)也比较可观,分别占价值总量的3.58%和2.07%;其他服务价值,如氧气生产(31.34万元),气候调节(61.06万元)以及废弃物处理(14.60万元)所占份额较小。2013年,养殖区生态服务价值总量降为814.10万元,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降为4.07万元/hm2。在各项服务中,养殖生产服务价值(540.00万元)较2012年出现大幅度降低,但仍占主要份额(66.33%);氧气生产(31.34万元),休闲娱乐(124.00万元)和科研服务(71.52万元)价值与2012年持平,但其所占份额有所提升,分别占服务价值总量的3.85%,15.23%和8.79%;调节服务(包括气候调节与废弃物处理)价值相较2012年有大幅度下降,而其所占份额却有所上升。2013年养殖区生态服务价值的降低主要是由于养殖生产服务价值的大幅度降低造成的,而养殖规模过大和海区环境老化是造成该结果的直接原因。总体来说,牡蛎养殖大大提升了海区的生态服务价值,但是必须对养殖模式进行合理规划,这样才能实现大鹏澳生态服务功能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4.
高菲  许强  杨红生 《水产学报》2010,34(5):760-767
运用脂肪酸标志法分析了刺参的食物组成及季节变化。刺参饵料中含有硅藻、褐藻、多种异养细菌、大型绿藻、鞭毛藻或原生动物等,其中硅藻、褐藻和细菌在全年的食物贡献比较大,各种饵料来源比例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实验期间,刺参体壁的硅藻脂肪酸标志22:5(n-3)相对含量很高(7.24%~14.45%),且16:1(n-7)/16:0比值全年在0.73~1.82之间(平均1.10),表现出典型的硅藻脂肪酸特征,表明硅藻是刺参主要的食物来源。褐藻脂肪酸标志20:4(n-6)在刺参体壁脂肪酸组成中相对含量较高(4.88%~8.16%),且在秋冬季节达到较高水平,表明秋冬季节褐藻类对刺参的食物贡献可能较大。噬纤维菌—黄杆菌类的脂肪酸标志奇数碳及支链脂肪酸(Odd&brFAs,5.31%~8.29%)和变形细菌的脂肪酸标志[18:1(n-7),5.85%~6.86%]相对含量比较高,表明细菌在全年都是刺参重要的食物来源。主成分分析发现,1月份刺参的主要食物来源是硅藻、鞭毛藻或原生动物、褐藻及细菌;3月份硅藻、鞭毛藻或原生动物、大型绿藻的食物贡献较大;6月份大型绿藻在刺参的食物来源中占较大比重;7月份细菌和大型绿藻的食物贡献较大,细...  相似文献   
105.
铜藻人工栽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铜藻(Sargassum horneri)藻株高大,枝叶繁茂,是中国暖温带海域和浅海植被优势种。2007年10月至2008年5月,在南麂列岛进行了铜藻筏式人工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铜藻在水温7.1~20.5℃范围内和表层水体强光下都有很好的生长。海藻鲜重和株高平均日增长最高分别为81g和18cm。栽培190d,平均海藻鲜重5.3kg,株高8m,最大海藻鲜重和株高达到13.2kg和12.3m。  相似文献   
106.
中国经济海藻养殖技术概况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全球海藻生产和消费大国。当前,我国海藻养殖种类以海带、紫菜、江蓠和裙带菜等为主体,兼有小规模养殖的羊栖菜、鼠尾藻、麒麟菜、石花菜、礁膜、浒苔、长茎葡萄蕨藻等。海藻养殖方式包括浅海养殖、潮间带养殖和陆基养殖。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海水污染、海岸工程等多重压力下,海藻养殖环境不佳,养殖病害多发;另外,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的近海水域利用政策变化,对海藻养殖产业及其养殖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对我国海藻养殖技术进行回顾,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提出新思路、新方法,以期为我国海藻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7.
选取体质健康、均重为(180±28)g的大西洋鲑(Salmo salar) 420尾,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和3个不同菌剂水平的实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实验组分别投喂添加1%、3%和5%芽孢杆菌和酵母菌复合益生菌制剂(BSCP)的基础饲料42 d.结果发现,大西洋鲑投喂1%-5%的BSCP后生长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增重率显著升高(P<0.05),饵料系数和死亡率显著降低(P<0.05);饲料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呈升高的趋势,5%组蛋白质消化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肠道和肝脏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其中5%组肝脏脂肪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肝脏免疫指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其血清免疫指标无明显变化,仅中高剂量组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BSCP可以显著提高大西洋鲑的生长性能,提高部分消化酶活性和蛋白质的消化率,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西洋鲑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其饲料中适宜添加水平为3%.  相似文献   
108.
海水双壳贝类的N、P排泄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双壳贝类的氮(N)排泄中,尽管NH4^ —N含量占主导地位,但氨基酸含量占据着相当可观的比例,其他形态的N,如尿素、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也有检出,但比例不大。在双壳贝类磷(P)排泄中,有机磷含量约占总溶解磷排泄的1/3。双壳贝类N、P排泄在沿岸生态系统的营养动力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我国高密度的沿岸贝类养殖海区,双壳贝类N、P排泄对养殖海区的营养循环可能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镉在虾夷扇贝的沉积及对GPx、GST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海洋重金属污染物镉(Cd)在虾夷扇贝体内鳃、消化腺组织中的沉积规律及对其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将虾夷扇贝置于不同Cd浓度污染的水环境中,观察其镉的累积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鳃、消化腺中最大Cd沉积分别出现在10d,0.2mg·L-1胁迫组(鳃,134.20μg·g-1)和14d,0.1mg·L-1胁迫组(消化腺,109.20μg·L-1),两组织Cd的浓度累积均随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升高;鳃、消化腺组织GSH-Px活性随胁迫浓度的升高、胁迫时间的延长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后者GSH-Px活性显著高于前者;鳃、消化腺组织GST活性在胁迫浓度为中低浓度时(0.05mg·L-1、0.1mg·L-1),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但高浓度胁迫下(0.2mg·L-1),均在短时间内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不同浓度的Cd随时间及胁迫浓度的增加可在虾夷扇贝体内出现明显累积,GPx、GST可作为虾夷扇贝Cd污染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0.
我国是全球海藻生产和消费大国。当前,我国海藻养殖种类以海带、紫菜、江蓠和裙带菜等为主体,兼有小规模养殖的羊栖菜、鼠尾藻、麒麟菜、石花菜、礁膜、浒苔、长茎葡萄蕨藻等。海藻养殖方式包括浅海养殖、潮间带养殖和陆基养殖。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海水污染、海岸工程等多重压力下,海藻养殖环境不佳,养殖病害多发;另外,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的近海水域利用政策变化,对海藻养殖产业及其养殖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对我国海藻养殖技术进行回顾,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提出新思路、新方法,以期为我国海藻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