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13篇
  1篇
综合类   26篇
水产渔业   316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不同水温对刺参幼参生长、呼吸及体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设计不同温度梯度(10~25℃),对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幼参的生长、耗氧率和体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对刺参幼参生长有显著性影响,生长曲线呈"钟形",在水温10~15℃,特定生长率逐渐升高,在水温15~25℃,特定生长率逐渐降低。根据温度与特定生长率关系式计算得出,刺参最适生长温度为15 5℃。不同温度对刺参幼参耗氧率有显著性影响,在10~25℃,随着温度升高,刺参幼参耗氧率呈逐渐上升趋势。20~25℃的温度系数(Q10)高于10~15℃和15~20℃的Q10,表明高温时温度变化对刺参幼参影响较大。协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温度对刺参幼参体组成和能值有显著影响(P<0 05)。在10℃处理组,刺参体内粗蛋白、粗脂肪与能值均最高。随着温度的升高,粗脂肪含量和能值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12.
从内蒙古哈马太湖中分离得到一株淡水硅藻NW129,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藻株与菱形藻属的普通菱形藻亲缘关系最近。该藻在温度28℃、光照100μmol/(m~2·s)、光暗周期12 h∶12 h,摇床转速为160 rpm的条件下培养。在Zarrouk培养基中,连续培养25 d。培养12 d,干重达到1.06 g/L,每天平均生长率为0.10 g/(L·d),培养至25 d,干重达到1.95 g/L,后13 d的平均生长率仅为0.08 g/(L·d)。整个生长过程中,培养液pH从初始的9.20增至12.30。培养25 d后,采收藻细胞总脂含量为24.00%,可溶性蛋白为12.00%,多糖比例为3.35%,岩藻黄素含量达13.06 mg/g。结果表明,该藻株速生性状突出,对高pH耐受能力强,岩藻黄素含量高,是一株具有开发应用潜力的藻株。  相似文献   
113.
在盐度30和水温20 ℃条件下,分别配制钙离子ρ(Ca2+)质量浓度为200 mg·L-1(A组)、400 mg·L-1(B组,对照)、800 mg·L-1(C组)、1 600 mg·L-1(D组)和3 000 mg·L-1(E组)的人工海水,研究了水体ρ(Ca2+)对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鱼体和耳石元素成分的影响。经60 d养殖发现褐牙鲆鱼体中仅钙(Ca)、锌(Zn)和铜(Cu)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P〉0.05);鱼体中磷(P)、钠(Na)、镁(Mg)、锶(Sr)、铁(Fe)、锰(Mn)和镍(Ni)质量分数随水体ρ(Ca2+)的增加而下降。不同ρ(Ca2+)对褐牙鲆幼鱼耳石长、宽、长宽比和耳石质量影响显著(P〈0.05)。低浓度A组耳石长和耳石宽显著低于B组和C组,A组耳石长宽比(L/W)显著低于D组,A组的耳石质量显著低于B组和D组(P〈0.05)。其中w(Sr)随ρ(Ca2+)的增加显著下降,锶/钙(Sr/Ca)比、镁/钙(Mg/Ca)比随ρ(Ca2+)增加而下降。结果表明,水体ρ(Ca2+)对褐牙鲆鱼体成分、耳石形成及组分产生明显影响,ρ(Ca2+)能够影响鱼体和耳石元素的累积。  相似文献   
114.
分别以16∶1(n-7)/16∶0和EPA作为硅藻特征脂肪酸标志;20∶4(n-6)作为褐藻特征脂肪酸标志;DHA及DHA/EPA作为原生动物特征脂肪酸标志;18∶1(n-7)和oddbr FAs作为细菌特征脂肪酸标志,研究分析了悬浮颗粒物的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附着基附着物的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以及二者对刺参食物来源组成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硅藻、鞭毛藻或原生动物及多种异养细菌均为悬浮颗粒物的主要生物组成,且各类生物组成比例的季节变化显著(P0.05);硅藻、褐藻、鞭毛藻或原生动物及多种异养细菌均为附着基附着物的重要生物组成,且各类生物组成比例的季节变化显著(P0.05)。对比悬浮颗粒物、附着基及刺参的食物组成可以发现,附着基附着物对刺参的食物组成有重要的贡献,悬浮颗粒物也是刺参的食物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15.
梁英  石伟杰  田传远 《水产科学》2011,30(11):653-658
用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和生物化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氮浓度[0.22、0.44、0.66、0.88mmol/L(对照组)]对海绿球藻叶绿素荧光特性、细胞密度、叶绿素含量、相对生长率、干质量、总脂含量及总脂产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第4~7d,0.22mmol/L处理组的主要荧光参数(光系统Ⅱ的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光系统Ⅱ的潜在活性Fv/Fo,相对电子传递效率rETR,光系统Ⅱ的实际光能转化效率ΦPSⅡ)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该藻的细胞密度、叶绿素a、b含量、相对生长率及干质量随起始氮浓度的增加而增加,0.22mmol/L处理组上述各项值最低,0.88mmol/L对照组上述各项值最高,其细胞密度、相对生长率和干质量分别为16.37×106个/ml,0.56、0.48g/L。0.22mmol/L处理组总脂含量(占干质量的41.84%)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而对照组总脂含量仅为35.16%。总脂产率与起始氮浓度成正相关,0.22mmol/L处理组最低,仅为0.0095g/(L.d),而0.88mmol/L对照组总脂产率最高,为0.0189g/(L.d)。研究结果表明,氮浓度为0.22mmol/L最适合海绿球藻油脂的积累;氮浓度为0.88mmol/L最适合海绿球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6.
为研究流水养殖系统中不同养殖密度对俄罗斯鲟幼鱼生长的影响,实验将初始体质量为(29.70±1.32)g的俄罗斯鲟幼鱼分置于2.5(SD1)、3.6(SD2)和4.7 kg/m3(SD3)3个养殖密度进行流水池塘(4.4 m×4.4 m×0.45 m)养殖,每个密度设3个重复,实验周期为90 d。结果显示:低密度组(SD1)幼鱼增重率(WG)、体长增长率(LG)、特定生长率(SGR)和饵料转化率(FCR)分别为362.01%±15.87%、55.88%±4.77%、(1.79±0.03)%d、114.95%±4.52%,显著高于高密度组(SD3)的272.30%±2.74%、46.34%±6.22%、(1.53±0.02)%/d、94.49%±1.96%,而SD3组幼鱼生长离散程度和死亡率显著高于SD1组幼鱼;随养殖密度增加,幼鱼体内蛋白和脂肪含量降低,水分和灰分含量升高,但是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较高的养殖密度对俄罗斯鲟幼鱼的生长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7.
饲料中添加肽聚糖对大黄鱼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初始体重(30.8±1.33)g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为研究对象,探讨饲料中添加肽聚糖对其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分别向每千克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组)、100、500mg肽聚糖,配制出3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实验在海水浮式网箱(1.5m×1.5m×2.0m)中进行,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40尾.实验采取饱食投喂方式,每天投喂2次(05:00和17:30),实验期间海水水温为27.5~30.5℃,盐度为29~33,溶解氧含量在7mg·L-1以上.饲喂实验结束后测定实验鱼的生长及相关的免疫学指标,同时每网箱取10尾实验鱼转入室内300L水族箱内进行攻毒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肽聚糖显著影响大黄鱼的成活和生长.当饲料中添加100和500mg·kg-1肽聚糖时,成活率(分别为95.8%和95.0%)显著高于对照组(88.3%).当饲料中添加100和500mg·kg-1肽聚糖时特定生长率(分别1.44%·d-1和1.41%·d-1)显著高于对照组(1.12%·d-1)(P<0.05).饲料中添加肽聚糖实验组大黄鱼血液白细胞吞噬活力和血清溶菌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添加肽聚糖的两实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而血清替代补体途径活力则随着饲料中肽聚糖添加水平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哈维氏弧菌攻毒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肽聚糖实验组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25.0%和25.7%)显著低于对照组(64.3%)(P<0.05).因此,饲料中添加适宜含量的肽聚糖可显著提高大黄鱼生长率和非特异性免疫力,肽聚糖可以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口服免疫增强剂应用于大黄鱼的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118.
浒苔营养成分分析与投喂刺参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的营养成分测定及投喂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生长试验观察。营养成分检测结果显示,浒苔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矿物元素含量丰富的安全藻类食品。另外,分别以浒苔、海泥、浒苔∶海泥(质量比3∶7)、配合饵料∶海泥(质量比3∶7)4种饲料投喂刺参30 d。试验结果:浒苔∶海泥(3∶7)组既有最好的增重率,也有良好的成活率和健康状况;配合饵料∶海泥(3∶7)组次之;而单独投喂浒苔组或海泥组则表现较差。研究结果表明,浒苔具有良好的营养作用,可替代马尾藻、鼠尾藻、海带等作为一种优质的刺参养殖用饵料源。  相似文献   
119.
9种金属离子对缢蛏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酶学分析的方法研究9种金属离子(Cu2+、Mg2+、Fe3+、Hg2+、Zn2+、Ca2+、Pb2+、Ag+和Mn2+)对缢蛏(Sinonovaculaconstricta)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缢蛏壳长(5 64±0 25)cm,9种金属离子浓度分别设置为2×10-6mol/L、2×10-5mol/L、2×10-4mol/L、2×10-3mol/L、2×10-2mol/L5个梯度。实验表明,缢蛏3种消化酶活力大小为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在实验设置的浓度范围内,Cu2+、Fe3+、Mg2+、Pb2+对蛋白酶活力影响不显著,Hg2+、Zn2+、Ca2+、Ag+、Mn2+对蛋白酶活力影响显著;Mg2+、Pb2+对淀粉酶活力影响不显著,Cu2+、Fe3+、Hg2+、Zn2+、Ca2+、Ag+、Mn2+对淀粉酶活力影响显著;Ca2+、Mg2+、Zn2+对纤维素酶活力影响不显著,Pb2+、Cu2+、Fe3+、Hg2+、Ag+、Mn2+对纤维素酶活力影响显著。不同浓度金属离子对缢蛏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0.
采用混料设计(Mixture)对复合菌比例进行优化,测定了3株芽孢杆菌(Bacillus spp.)和1株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不同比例搭配对细菌生长的光密度(OD)、氨氮和亚硝氮去除率的影响,建立了各搭配比例与试验指标之间的回归方程。使用Design Expert 8.0的优化功能(Optimization)对满足所有期望的响应值进行优化,得到复合菌的最优比例为芽孢杆菌BD6株 5.2%、BZ5株22%、溶藻弧菌VZ5 株72.8%。对该最优比例进行验证试验,得到的结果与预测基本一致。按上述比例搭配的复合菌株在第24 小时即可获得较高的氨氮和亚硝氮去除率,第72 小时的氨氮去除率为98.37%、亚硝氮去除率为93.81%。混料设计和调优软件可用于混合菌中多组分和多目标参数优化,以获得最优的复合菌比例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