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13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48篇
水产渔业   388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饲料中添加肽聚糖对大黄鱼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初始体重(30.8±1.33)g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为研究对象,探讨饲料中添加肽聚糖对其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分别向每千克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组)、100、500mg肽聚糖,配制出3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实验在海水浮式网箱(1.5m×1.5m×2.0m)中进行,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40尾.实验采取饱食投喂方式,每天投喂2次(05:00和17:30),实验期间海水水温为27.5~30.5℃,盐度为29~33,溶解氧含量在7mg·L-1以上.饲喂实验结束后测定实验鱼的生长及相关的免疫学指标,同时每网箱取10尾实验鱼转入室内300L水族箱内进行攻毒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肽聚糖显著影响大黄鱼的成活和生长.当饲料中添加100和500mg·kg-1肽聚糖时,成活率(分别为95.8%和95.0%)显著高于对照组(88.3%).当饲料中添加100和500mg·kg-1肽聚糖时特定生长率(分别1.44%·d-1和1.41%·d-1)显著高于对照组(1.12%·d-1)(P<0.05).饲料中添加肽聚糖实验组大黄鱼血液白细胞吞噬活力和血清溶菌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添加肽聚糖的两实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而血清替代补体途径活力则随着饲料中肽聚糖添加水平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哈维氏弧菌攻毒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肽聚糖实验组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25.0%和25.7%)显著低于对照组(64.3%)(P<0.05).因此,饲料中添加适宜含量的肽聚糖可显著提高大黄鱼生长率和非特异性免疫力,肽聚糖可以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口服免疫增强剂应用于大黄鱼的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132.
黄、渤海区分布的硬骨鱼类鱼卵几乎涵盖了所有鱼卵生态类型。本研究借助扫描电镜观察技术对近年来黄、渤海渔业资源监测调查期间采集的15种不同生态类型鱼卵卵膜和受精孔区亚显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以阐明其亚显微结构并总结提炼可用于鱼卵形态分类的特征,同时将相应鱼种产卵场环境因子引入到卵膜形态特征的认识中,以揭示其生境适应性。结果显示不同生态类型或不同鱼种卵膜形态不尽相同,浮性鱼卵和口含鱼卵卵膜较薄,沉性鱼卵和具卵膜丝鱼卵卵膜较厚;浮性鱼卵卵膜表面壁孔密度、卵膜外表面呈现的蚀刻或特殊结构以及受精孔形状类型,沉性鱼卵卵膜黏膜层表面结构、受精孔形状类型,具卵膜丝鱼卵卵膜丝数量、着生位置及受精孔形状类型,口含鱼卵受精孔区形状及周边附着丝数量等均可用于鱼卵形态分类。鱼卵卵膜和受精孔区亚显微结构差异与鱼种系统分类地位、产卵场环境和地理分布区相关联。鱼卵卵膜表面结构可以作为区分鱼类科或属的性状,卵膜壁孔密度、表面呈现的蚀刻或奇异结构是鱼卵形态分类的重要依据;受精孔结构则一般具有物种特异性。卵膜结构与厚度可反映鱼卵对不同生境的适应性,而卵膜表面的许多特殊结构和装饰被认为是鱼卵应对产卵场环境的保护和适应性策略。本研究将为黄、渤海区硬骨鱼类早期生活史阶段个体发生和鱼卵形态分类研究积累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3.
经历10a探索与系统研究,构建了水产养殖专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围绕着这个体系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专业建设,其理念和做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4.
厦门海域渔业资源现存量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07年夏季(2006年8月)、冬季(2007年1月)、春季(2007年4月)和秋季(2007年10月)在厦门海域利用底拖网渔船开展渔业资源调查.根据调查资料,对厦门海域(约2713km2)的渔业资源现状进行了评析.研究结果表明,4个季节渔业资源平均密度为981.97ks/km2,其中秋季居首位,约为1261.39ks/km2;冬季和夏季次之,分别为951.31kg/km2和936.93kg/km2,而春季资源密度最低,约为778.24kg/km2.各个季节的资源密度,鱼类均居首位,甲壳类次之,头足类最低.各季节鱼类优势种分别为:春季鱼类优势种有6种,以二长棘鲷(Parargyrops edita)幼鱼和短吻鳐(Leiognathus brevirostris)分别为第一和第二优势种;夏季有7种,以中华海鲶(Arius sinensis)和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分别为第一和第二优势种;秋季也有7种,以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叫姑鱼和中华海鲶为主要优势种;冬季有4种,以叫姑鱼为最主要优势种.4个季节的平均渔业资源现存量约为1694.71t;渔业潜在可捕量约10523t.渔业资源分布与水温、水深及盐度关系较密切.该海域渔业资源已经明显衰退,急需加强渔业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相似文献   
135.
[目的]研制草鱼模拟肠液配方。[方法]根据草鱼成鱼的肠道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pH以及钠离子环境,研制了一套草鱼成鱼的模拟肠液配方,并研究其在仿生消化仪上的应用。[结果]利用配制的草鱼模拟肠液进行体外仿生消化试验,发现饲料中干物质和粗蛋白的消化率与真实值的绝对差值均在10%左右,达到仿生消化的目的与要求。此外,经过仿生消化,外源植酸酶能够显著提高干物质消化率、粗蛋白消化率和代谢能值,促进植酸磷的释放。[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草鱼的体外模拟消化提供更可靠的试验数据,并为水产其他动物模拟肠液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6.
灰色预测是建立从过去引申到将来的灰色预测模型(Grey Prediction Model),从而确定所研究系统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以青岛市1998-2007年海水养殖产量统计数据为基础,分别利用灰色GM(1,1)模型和Verhulst模型对该市传统海水养殖产量变化作预测。预测结果表明,GM(1,1)模型和Verhulst模型都显示了青岛市海水养殖产量在未来5年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但通过对GM(1,1)模型和Verhulst模型的模拟精度验证和模拟预测结果的比较,发现灰色Verhulst模型预测精度较高,Verhulst模型更适合对该市未来几年的海水养殖产量进行预测。该研究结果可为青岛市合理保护和利用海水养殖资源、制定海水养殖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7.
介绍了我国渔药的发展概况、渔药使用原则和渔药使用安全体系建设的内容,指出了我国目前渔药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我国渔药研究是随着鱼病调查和对鱼类病原体研究而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渔药研究偏重于药物筛选、有效浓度、安全浓度、应用范围和给药方法等应用方面,尚未形成商品。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对细菌性鱼病研究的深入,出现了以鱼服康A型、B型为代表的商品性渔药。渔药科学安全体系建设内容应涵括法规标准制度、渔药管理技术支撑体系、渔药检测及安全评估体系、渔药安全使用和残留监控等。  相似文献   
138.
由于拖网作业时选择性比较差,在捕捞目标种类的同时产生大量的副渔获物和抛弃,为此,世界上渔业发达国家在虾拖网和底层鱼拖网中,开发研究了副渔获物分离栅,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实践证明,拖网分离栅能够有效地提高拖网作业的选择性,降低副渔获物和抛弃,保护渔业资源,因此,许多国家通过立法使其被强制使用。文中笔者介绍了国外在分离栅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今后中国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9.
南极冰藻绿藻B-7的异养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10月至2002年4月在中国第18次南极科学考察时采得南极海水水样和海冰样品,从中分离纯化出南极冰藻绿藻B 7,通过单因子试验及L25(56)正交试验表对其进行异养培养条件研究,并采用全量凯氏定氮法及气相色谱法测定该藻在异养培养条件下生化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异养培养条件下,绿藻B 7的生长速率约为自养条件下的2倍。绿藻B 7异养培养最适有机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蛋白胨;绿藻B 7的最佳异养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4℃,培养液起始pH值6~8,250mL三角瓶装液量50mL,接种量20%。与自养条件相比,异养绿藻B 7细胞内生化组成有所变化:蛋白质含量升高,饱和脂肪酸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含量下降,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基本维持不变或有所上升。研究说明,通过异养培养可有效地提高绿藻B 7的藻体最终收获量,且异养条件下绿藻B 7的营养价值不低于自养绿藻B 7。在我国北方寒冷季节,可以利用异养培养方式大规模培养南极绿藻B 7,为育苗提供充足的饵料。  相似文献   
140.
将经过不同酶解方式处理的肽聚糖制剂配制成饲料投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测定不同肽聚糖对对虾血清酚氧化酶和酸性磷酸酶的影响并分析不同酶解处理组肽聚糖制剂中的成分及其含量。肽聚糖制剂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经72h溶菌酶水解的肽聚糖制剂的低分子量肽聚糖含量较经过24h水解的肽聚糖制剂高,且蛋白酶的水解作用可促进溶菌酶的水解作用。对虾血清酶活力结果显示,对于提高对虾的酚氧化酶及酸性磷酸酶活力,酶解后的肽聚糖制剂比未经酶解的肽聚糖制剂效果明显,且含有较多低分子量肽聚糖的制剂组的效果优于含有较少低分子量肽聚糖的制剂组。实验结果表明,肽聚糖的免疫增强活性与肽聚糖分子量的大小相关,肽聚糖制剂中低聚糖含量的增加会提高其免疫增强效果。[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631—6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