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13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48篇
水产渔业   388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为研究环境因子对人工鱼礁区鰉分布的影响,实验以莱州湾芙蓉岛人工鱼礁区鰉为对象,根据2014—2017年春季和秋季礁区三重刺网调查数据,主要应用GAM模型研究了水温、盐度、pH、溶解氧、饵料生物和人工鱼礁等环境参数以及年份、月份对鰉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和各站位平均体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春季礁区和非礁区CPUE差异不显著,秋季礁区CPUE高于非礁区,是非礁区的3.53倍。礁区和非礁区体长差异不显著。三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鰉CPUE受到年份、月份、人工鱼礁、年份和月份的交互作用影响,平均体长则主要受到年份的影响。Delta GAM模型表明,人工鱼礁和水温对CPUE影响显著,鰉在人工鱼礁区出现的概率大于非礁区,随着水温的升高,鰉出现的概率降低;CPUE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8°C达到最高值;饵料浮游植物丰度和浮游动物丰度是影响鰉平均体长的关键因子,当硅藻丰度小于3×10~5个/m~3时,鰉平均体长随硅藻丰度上升而下降,随后趋于稳定;鰉平均体长随浮游动物丰度增加而呈现降低趋势。研究表明,鰉主要分布在秋季水温较低时的人工鱼礁区,体长较大的鰉主要出现在硅藻丰度和浮游动物丰度较低的区域。  相似文献   
102.
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取自山东省胶南市养殖场,盐度设置范围分别为12-40和5-47。实验表明,盐度12-40对平均初始体质量约2.6g的褐牙鲆幼鱼的湿重生长、湿重摄食率和湿重饲料转化效率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蛋白质和能量表示的特定生长率、摄食率、饲料转化效率都有显著影响(实验周期为30d)。盐度5(IS5)和47(IS47)处理能够使初始体质量为6.93g的褐牙鲆幼鱼在10d内的生长显著比盐度19(IS19)处理慢(P〈0.05),并且由于低盐度(盐度为5)引起的生长阻滞能够在30d内得到完全补偿,而高盐度(47)引起的生长阻滞未能得到补偿。在整个恢复期间(11-40d),IS5处理的摄食率显著高于IS47处理(P〈0.05),IS19处理处于中间水平。在盐度恢复至19后,不同处理在所有阶段的饲料转化效率和整个实验期间的平均饲料转化效率相互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低盐度(盐度为5)导致的生长阻滞的补偿主要依靠提高摄食率获得。结论认为,褐牙鲆幼鱼对盐度尤其对低盐度的适应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03.
采用^3H-TdR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河流弧菌(Vibrio fluvialis)TS-1对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表皮黏液的黏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经TSB培养的河流弧菌对青石斑鱼表皮黏液的黏附作用极显著高于经TSA培养的河流弧菌(P〈0.01);河流弧菌经TSB培养后能很好地黏附于青石斑鱼表皮黏液,其黏附量随菌浓度升高而增大并符合饱和黏附动力学特征;不同生长阶段河流弧菌的黏附能力不同,在培养初期阶段细菌的黏附量先是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并在培养24h后黏附量达到最大,而后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其黏附量急剧下降。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河流弧菌对青石斑鱼表皮黏液有较强的黏附作用,其黏附作用受细菌培养条件、营养状况等自身因素的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河流弧菌的流行病学和致病机理。[中国水产科学,2008,15(2):347—351]  相似文献   
104.
都煜  徐宾铎  薛莹  纪毓鹏  任一平  张崇良 《水产学报》2017,41(12):1888-1895
日本枪乌贼和短蛸是头足类中重要的经济种类,一般为一年生,其空间分布受季节变化的影响较大。由于受调查时间的限制,鲜有在该方面的研究报道。本研究根据2011年春季(5月)、秋季(9月)和冬季(12月)在海州湾及邻近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以及变异函数等方法分析了日本枪乌贼和短蛸的空间结构的季节性变化。研究表明:(1)日本枪乌贼和短蛸全局空间自相关性不强,存在局部空间热点,变异函数分析结果与全局空间自相关结果基本一致。(2)日本枪乌贼和短蛸空间自相关的尺度存在季节变化,两个物种均表现为在春季的空间结构性较强,而在秋、冬季的空间结构性较弱,春季的空间自相关性程度高于秋、冬季。(3)在春季,二者均在35.0°~35.5°N、120.0°~121.0°E海域存在一个空间热点,在资源密度最高的季节时其空间分布呈现出随机性特征。物种的空间分布模式可能与环境的季节变化以及其洄游分布和摄食习性相关。本研究有利于深入了解日本枪乌贼和短蛸的生活史特性及其栖息地,可为该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以及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5.
2011年6月~2012年5月,逐月采集青岛浮山湾沿岸海域的多棘海盘车样品,对其进行生物学测定,分析了青岛近海多棘海盘车生物学特征的周年变化。结果表明,青岛近海多棘海盘车周年内的优势辐径为50~70mm,属成年组范围,其中1月优势辐径占到91.2%;间辐径、消化腺长、性腺长与辐径的关系均可用线性方程模拟;体质量(W)与辐径(R)为幂函数关系,W=2×10^-3 R^2.298,呈异速生长;消化腺指数(PI)与性腺指数(GI)呈负相关,PI在12月至次年7月连续增加,10、11月下降到周年内的最低值,而GI在10、11月为最大值;雌雄性比为1.05:1;水温对其生长有显著影响,夏季高温促进性腺发育,秋季低温则刺激繁殖;繁殖期为10月至次年1月。  相似文献   
106.
半滑舌鳎的循环水养殖模式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3月至10月进行了半滑舌鳎(Cynoglossuss semilaevis Guanther)生产性养殖试验,期间对一套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水处理效果及半滑舌鳎养殖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养殖水体经系统处理后,养殖池内水温18~21℃,pH 7.0~8.0,DO≥6.6 mg/L,养殖池进水氨氮0.017~0.178 mg/L,亚硝酸氮0.012~0.064mg/L。文中详细阐述了放苗前养殖车间消毒、苗种选择与运输、生物滤池的培养、苗种投放、养殖过程中系统的日常维护、饵料投喂、光照控制、水质因子控制等内容,并对养殖半滑舌鳎8个月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国内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半滑舌鳎提供技术支持和经济效益分析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7.
褐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幼鱼分别在温度8.5℃(T8.5)、13.0℃(T13.0)、17.5℃(T17.5)、22.0℃(T22.0)、26.5℃(T26.5)下养殖10d后,调整至生长最快的温度22.0℃养殖30d,研究了生长激素(GH)、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I)、RNA/DNA比值和糖原质量分数的变化。除在胁迫阶段T17.5处理血浆IGF-I质量浓度显著低于T22.0处理外,不同处理的血浆GH和IGF-I质量浓度在胁迫和恢复阶段均无显著差异。不同处理的肝脏RNA/DNA比值仅在20-40d阶段有显著差异,不同处理的肌肉RNA/DNA比值在所有时间均无显著差异。胁迫结束时T8.5、T13.0、T26.5处理的肝脏糖原质量分数显著低于T17.5,处理,试验结束时T22.0处理肝糖原质量分数略低于其余处理。胁迫结束时T25.5处理肌肉糖原质量分数最高,而在恢复的第一个10d时T13.0处理肌肉糖原质量分数最高。不同温度下养殖10d导致的生长减缓能够在恢复至22.0℃后的30d内获得完全补偿生长,但此试验中GH、IGF-I和RNA/DNA比值与生长率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8.
绿鳍马面鲀CYP17-I基因克隆及其在繁殖周期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海深  任源远  张冬茜  赵梅琳 《水产学报》2014,38(12):1945-1955
为探究CYP17-I基因在绿鳍马面鲀繁殖周期中的作用及其与性激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实验首先通过SmartTMRace技术克隆得到了绿鳍马面鲀CYP17-I c DNA全长序列1 580 bp,编码511个氨基酸。通过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了CYP17-I基因的时空表达,并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雄鱼和雌鱼血清睾酮(T)和雌二醇(E2)的含量变化。结果发现,CYP17-I在卵巢、精巢和脑中表达量较高,其次为胃、心脏、脾脏、肾脏,在垂体和鳃中也检测到了微弱表达。在周期表达中发现,无论在卵巢还是精巢中,CYP17-I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血清T含量密切相关,呈明显周期性变化,最高值均出现在5月份的卵细胞或精子成熟期,而与血清E2含量无显著的相关性。研究表明,CYP17-I在鱼类繁殖周期中对雄性激素睾酮的生成起关键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9.
温度与盐度对云龙石斑鱼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饱食和饥饿状态下温度(24、27、30和33℃)、盐度(15、20、25、30和33)对云龙石斑鱼幼鱼(Epinephelus groupers)耗氧率(OCR)和排氨率(AER)的影响,采用密闭流水式呼吸实验方法对OCR和AER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饱食和饥饿状态下,温度、盐度对云龙石斑鱼幼鱼OCR和AER影响均显著(P0.05);当温度为24℃~33℃时,饱食状态下的OCR和AER分别比饥饿状态的提高30.29%~131.84%和131.82%~316.19%。饱食状态下,氧氮比(O∶N)、蛋白质供能比(PSR)、Q10(呼吸)、Q10(代泄)分别为12.54~20.18、27.74%~48.48%、1.21、1.60;而在饥饿状态下分别为25.77~35.90、19.49%~27.19%、1.87、3.41;当盐度为15~33时,饱食状态下OCR和AER分别比饥饿状态的提高100.41%~128.21%、182.19%~382.83%。饱食状态下,O∶N、PSR分别为13.32~20.72、39.47%~49.42%,而在饥饿状态下分别为29.18~30.98、22.59%~23.98%。研究表明,云龙石斑鱼幼鱼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4℃~27℃,最适生长盐度为30~33。  相似文献   
110.
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中国明对虾caspase2基因cDNA序列全长,并对该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明对虾caspase2基因全长为1517 bp,开放阅读框长924 bp,5'非编码区长78 bp,3'非编码区长515 bp,命名为FcCasp2。推测该基因编码307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34.21 ku,理论等电点为7.62。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发现,FcCasp2基因与凡纳滨对虾caspase2和斑节对虾caspase的相似性分别为88%和80%,与其他节肢动物caspase家族基因聚为一类。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FcCasp2基因在肝胰腺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在肌肉中表达量最低。WSSV感染后该基因在中国明对虾肌肉、肝胰腺和鳃丝中的表达量有不同的时空表达趋势,表明FcCasp2基因可能参与中国明对虾生物胁迫的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