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76篇 |
免费 | 472篇 |
国内免费 | 36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篇 |
农学 | 41篇 |
基础科学 | 2篇 |
56篇 | |
综合类 | 1002篇 |
农作物 | 2篇 |
水产渔业 | 1791篇 |
畜牧兽医 | 116篇 |
园艺 | 2篇 |
植物保护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7篇 |
2023年 | 114篇 |
2022年 | 182篇 |
2021年 | 144篇 |
2020年 | 134篇 |
2019年 | 176篇 |
2018年 | 159篇 |
2017年 | 229篇 |
2016年 | 256篇 |
2015年 | 196篇 |
2014年 | 212篇 |
2013年 | 227篇 |
2012年 | 259篇 |
2011年 | 247篇 |
2010年 | 221篇 |
2009年 | 150篇 |
2008年 | 5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针对鱼菜共生系统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效率低的问题,该研究旨在筛选出抗逆性好、矿化功能强的鱼源性乳酸菌,加强鱼粪残饵的发酵矿化性能。试验从鱼菜共生系统中的生物滤料和鱼体中分离乳酸菌,并通过抗逆性及发酵矿化性能检测,筛选出2株具有应用潜力的鱼粪残饵矿化菌株,经鉴定分别为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L1和糊精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xtrinicus)L2。耐温性、耐酸碱性和耐盐性检测结果显示,L1表现出较好的抗逆性。在 50 ℃时,L1存活率为96.60%,显著高于L2的存活率80.35%(P<0.05);在pH值分别为5.0和9.0时,L1的存活率分别为65.43%和71.25%,高于L2的存活率31.10%和52.22%(P<0.05);当盐浓度为60 g/L时,L1的存活率为37.33%,而L2无法存活。通过比较对照组(CK组,未添加乳酸菌)和乳酸乳球菌组(L组,添加乳酸乳球菌)发酵矿化过程中发酵液水质和矿物元素含量,结果显示 L组的有机物降解及矿化效果更好,除硫(S)元素以外,钾(K)、钙(Ca)、镁(Mg)、铁(Fe)、锰(Mn)和锌(Zn)元素的矿化率均在第3天达到最高(27.59%~94.67%)。综上所述,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显著的发酵矿化效果,且其最佳发酵矿化周期为3 d。该研究可为提高鱼菜共生系统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效率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2.
23.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2,(3)
为了解西大洋水库示范区内春秋两季浮游植物种类、丰度和生物量变化,分别于2018年10月秋季及2019年5月春季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秋季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53属93种(含未鉴定种),生物量为30.34 mg/L,浮游植物密度为4745.39×104 cells/L;春季共鉴定出8门52属82种(含未鉴定种),生物量为1.19 mg/L,浮游植物密度为367.52×104 cells/L;春季共鉴定出8门52属82种(含未鉴定种),生物量为1.19 mg/L,浮游植物密度为367.52×104 cells/L;春秋两季优势种更替较为明显,相似度仅为11.7%;生物多样性分析显示,春、秋两季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3.87、4.19,为典型的蓝-绿藻为主的群落结构;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春秋季节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与NH4 cells/L;春秋两季优势种更替较为明显,相似度仅为11.7%;生物多样性分析显示,春、秋两季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3.87、4.19,为典型的蓝-绿藻为主的群落结构;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春秋季节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与NH+_4-N、SD和pH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水温(T)、Chl-a、COD_(Mn)、NO+_4-N、SD和pH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水温(T)、Chl-a、COD_(Mn)、NO-_3-N、NO-_3-N、NO-_3-N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研究表明,西大洋水库示范区浮游植物多样性较好,群落结构较稳定,修复工程对示范区内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4.
使用益生菌是预防和控制水产养殖细菌感染的非抗生素方法之一。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可在机体内分泌抗菌物质,具有抑制有害菌生长、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和增强抗毒抗病能力等功能。研究了不同氧环境和不同培养基条件下嗜酸乳杆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哈维氏弧菌(V. harveyi)、溶珊瑚弧菌(V. coralliilyticus)的生长情况,并通过牛津杯法和液体培养法结合PCR荧光定量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系统评价了嗜酸乳杆菌对上述弧菌的拮抗效果及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厌氧条件下,哈维氏弧菌的菌量显著高于在好氧环境培养后的菌量(P<0.05)。不同培养基配比对4种细菌的生长均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嗜酸乳杆菌对3种弧菌的生长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在对虾肠道菌群背景下,嗜酸乳杆菌对副溶血弧菌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处理组的弧菌属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减少,高菌量组的有益菌属均显著增加。研究表明,嗜酸乳杆菌对上述3... 相似文献
25.
缺钾在内陆低盐度盐碱水中经常发生,为探究低盐水体中不同钾缺乏程度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存活、体成分以及鳃和肝胰腺组织结构的影响,实验参照海水离子组成配置盐度为2的低盐度水体,在Na+/K+ (mg/mg)比值为27、47、67、87、107 (分别记为A、B、C、D、E组)的条件下,对体重为(1.04±0.23) 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开展了为期60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E组对虾的存活率为44.64%±20.95%,显著低于A、B、D三组;E组体重为 (4.86±0.66) g,显著低于其他4组;A~D组之间的湿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差异不显著,但均大于E组且差异显著;在饲料系数上,E组最高并与A、D组差异显著。在体成分上,各组全虾钾含量、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E组的水分含量高于其他组,并与A、B组差异显著;E组粗蛋白含量最低,且与B组差异显著。E组对虾鳃组织角质层明显受损,红细胞数量减少,空泡增多,肝胰腺B细胞及其内部转运泡体积增大,肝小管结构受损。研究表明,低盐条件下严重缺钾引起了对虾鳃和肝胰腺损伤,降低了对虾的存活率和生长率;水体缺钾在前期即可对对虾的生长产生明显影响,而对存活的影响随养殖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实验结果有助于为内陆低盐度盐碱水养殖凡纳滨对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26.
《海洋渔业》2021,43(3)
为探讨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在不同养殖密度下的生理响应,并筛选密度应激敏感指标,在34.2 kg·m~(-3)(A组)、22.8 kg·m~(-3)(B组)、11.4 kg·m~(-3)(C组)和5.70 kg·m~(-3)(D组)4种养殖密度下,分析了大黄鱼生长调节、能量代谢、抗氧化和免疫防御相关理化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高密度应激状态下大黄鱼功能基因的表达情况,探讨了应激与适应过程中大黄鱼的生理响应规律和相关检测指标作为应激指示指标的可行性。结果显示,A组大黄鱼血清中皮质醇、血糖、乳酸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IGF-1)含量以及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力在应激过程中均出现过显著升高的情况(P0.05),其中CAT活力在处理结束时仍处于较高的水平,而生长激素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B组除乳酸和溶菌酶外,其他指标与A组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同时,高密度养殖条件下,肝脏中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基因、IGF-1基因和C型溶菌酶(C-lysozyme)基因均出现过高表达。研究表明,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大黄鱼的神经内分泌系统、能量代谢系统、抗氧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参与了应激调节过程;而皮质醇、血糖、SOD和CAT等生理指标在该过程中显示出较好的生物指示作用,适用于作为大黄鱼密度应激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7.
九龙江口仔、稚鱼种类组成和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九龙江口湾区设置3个断面共9个站位,于2007年11月~2008年8月按季度采用浅水I型浮游生物网进行垂直拖网和表层水平拖网,并在2号站位进行中层水平拖网.共采集到仔、稚鱼1 763尾,鉴定出33种,隶属于16属15科.其中垂直拖网167尾(密度为1.97 ind · m-3),表层水平拖网965尾(密度为0.30 ind ·m-3),中层水平拖网631尾(密度为5.39 ind · m-3).调查结果表明,虾虎鱼类(Gobiidae)占绝对优势,普氏细棘虾虎鱼(Acentrogobius pflaumi)、美肩鳃鳚(Omobranchus elegans)、斑NFDA3(Konosirus punctatus)、鳀(Engraulis japonicus)和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等为主要优势种.春季种类数最多(22种),冬季仅为5种.春季的平均密度最大,秋季和冬季的密度最小.中层水域仔、稚鱼种类数和数量均多于表层水域,且在水层分布也存在种类差异.比较以往的研究成果,在种类组成和主要优势种方面均发生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28.
利用人工湿地系统探讨了海水养殖外排水中不同形态氮的去除效果,分析了系统内部微生物空间分布、基质酶活性对氮去除效率的影响,深入研究了系统内部各微生物间相互作用、基质酶活性与微生物空间分布关系。选择互花米草为人工湿地植物,种植密度为64株/m2;基质填料选择细纱、高炉矿渣和珊瑚石。在3种不同工况条件下,研究人工湿地系统中氮的去除效果、微生物数量和基质酶活性。结果显示,系统对 TN、NH4-N 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5.02±12.69)%、(82.91±17.51)%;系统中不同基质层次的微生物数量和脲酶、脱氢酶活性不同,基质中、上层好氧微生物数量和脲酶、脱氢酶活性显著大于下层,系统下行池中、上层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显著高于下层,中、上层反硝化细菌数量明显低于下层;细菌总数与 TN(R2=0.50)和 NH4-N(R2=0.61)去除率存在一定正相关性,基质脲酶与 TN 去除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2=0.86)。研究结果将有助于理解海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中氮的迁移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29.
采用解剖学、组织切片、电镜观察和2种染色技术研究了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vis)消化道的组织结构特征.半滑舌鳎消化道可分为口咽腔、食道、食道胃、前肠、后肠5部分,观察了各部分消化道的显微和超微结构,测定了消化道各部分的黏膜褶皱数、黏膜褶皱高度、肌肉层(纵肌和环肌)厚度、黏液细胞相对密度等指标.结果显示,半滑舌鳎不具备结构特征明显的胃,摄食后,食道后部与肠道连接部形成一个囊状膨大结构,称之为食道胃;食道前部开始出现杯状黏液细胞,整个食道以Ⅲ型黏液细胞为主,食道胃中黏液细胞以Ⅲ型为主,前肠黏液细胞以Ⅳ型为主,后肠黏液细胞以Ⅱ型为主.研究结果为认识半滑舌鳎消化与吸收生理机制及研制人工养殖用饲料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0.
罗非鱼微卫星DNA指纹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微卫星DNA指纹图谱技术对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和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进行品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03对罗非鱼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82对多态性高、带型清晰稳定的引物,用这 82对引物检测3种罗非鱼的遗传结构,共检测到605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7.37个,数据经Popgen32计算和EXCEL工具作图,构建3种罗非鱼的DNA指纹数据库,并绘制了DNA指纹图谱模式图。结果显示,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和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179 6、0.530 1和0.312 2,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203 2、0.678 6和0.291 3,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075 4、0.608 3和0.152 8,由此可见,尼罗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奥利亚罗非鱼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低。同时筛选得到16对具特异性条带的核心引物组合可将3种罗非鱼完全区分,每个位点可在其中一种罗非鱼中扩增出独有的条带,从而将这种罗非鱼与其它两种区分开来,将16对特异引物的图谱数据转化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码指纹,可以方便地应用于罗非鱼及其杂交种的鉴定研究。为解决罗非鱼品种混杂遗传渐渗问题和保护罗非鱼种质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