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李松林  韩志豪  王小源  陈乃松 《水产学报》2021,45(10):1787-1795
鳜是我国名贵的淡水经济鱼类,2019年其养殖产量已达33万t。本文从养殖现状、养殖模式及良种选育等方面介绍鳜的养殖概况。同时,鳜摄食习性独特,终生以活鱼为食。养殖生产中,主要以活饵料鱼直接饲喂,这种以鱼养鱼的方式不仅资源利用率低,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也极大。据此,本文从环境因素和饵料性质等方面概述了影响鳜摄食的外在因素,并从摄食感觉器官和摄食调控因子剖析鳜摄食特性的内在因素,这有助于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调整鳜的摄食习性,为其转食配合饲料提供必要的支撑。此外,需加强鳜摄食调控机制及营养生理需求特性的研究,实现鳜配合饲料的突破,促进其养殖业的绿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究池塘养殖脊尾白虾的饲料适宜蛋白水平。【方法】在12个长14 m×宽12 m×深1.2 m的水泥池中各放入1 kg规格接近(平均2.5 g/尾)的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亲本,数量400尾,雌雄各半,每3个水泥池作为一个处理,分别投喂蛋白水平为30%、34%、38%和42%的配合饲料(1#~4#饲料组)。养殖周期为4个月,测定各饲料组脊尾白虾的体质量、肝胰腺指数(HSI)、出肉率和生理生化指标。【结果】(1)各饲料组之间脊尾白虾的体质量、肝胰腺和出肉率均无显著性差异,其中2#饲料组的体质量和HSI略高于其他组。(2)各饲料组肝胰腺中谷草转氨酶(GO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差异显著,其中3#饲料组GOT活力最低,而2#饲料组SOD活力最高;(3)饲料中的蛋白水平对肝胰腺中灰分含量影响显著,3#饲料组显著高于1#、2#饲料组;(4)饲料蛋白水平对肌肉中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存在显著影响,随着饲料中蛋白水平的增加,肌肉中粗脂肪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而1#~3#饲料组肌肉中的灰分含量显著上升,其中1#饲料组的粗脂肪、3#饲料组的灰分含量最高。【结论】池塘养殖条件下脊尾白虾饲料最适蛋白水平为34%左右。  相似文献   
53.
上海市环城绿带休憩型河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7年对上海市环城绿带11条休憩型河道的浮游植物进行了季节调查,分析了沉水植物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其结构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采集到浮游植物8门83属143种,年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7.10±0.64)×10~6 ind/L和(3.28±0.58)mg/L,其中蓝藻密度最高、硅藻生物量最大。有水草(WSM)和无水草河道(NWSM)浮游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分歧种为微小平裂藻、颤藻1种和尖尾蓝隐藻,前两个物种为NWSM类型河道的特征种,后一物种为WSM类型河道的特征种。WSM河道的密度(P0.001)、生物量(P0.01)和丰富度指数(R,P0.001)均显著低于NWSM河道;有水草和无水草河道群落的Shannon物种多样性指数(H′)存在显著差异(P0.05)、均匀度指数(J)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季节和河道类型对它们有显著交互作用(P0.01)。浮游植物密度与五日化学需氧量(BOD_5)、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氨氮(NH_3-N)、总氮(TN)和总磷(TP)显著正相关,生物量与BOD_5和TN显著正相关。BOD_5和沉水植物是影响浮游植物物种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多数参与RDA分析的主要浮游植物物种如微小平裂藻、颤藻1种、伪鱼腥藻1种、小球藻、直链藻1种在BOD_5比较高、无沉水植物的河道中密度较高,尖尾蓝隐藻与沉水植物存在正相关关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指示物种法、R和H′指示这些河道已经富营养化且处于中污染状态,无沉水植物河道使用R和有沉水植物河道使用H′进行水质评价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54.
为了评估长江口薦草盐沼湿地有机污染现状及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了解重金属在较大空间尺度上的分布特征和垂岸生境间的变化格局,本试验于2018年8-9月从芦潮港(LCG)、南汇东滩(NHDT)、炮台湾(PTW)、团结沙(TJS)和东旺沙(DWS)5个湿地的不同生境(光滩、薦草、互花米草或芦苇)采集沉积物,并对Cu、Cr、Zn...  相似文献   
55.
闽江水系野生绒螯蟹的营养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活体解剖和生化分析方法,研究闽江水系野生绒螯蟹(Eriocheir sensu stricto,简称河蟹)成蟹的性腺指数(GSI)、肝胰腺指数(HSI)、出肉率(MY)、总可食率(TEY)和可食部位的常规生化成分、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并比较雌雄间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1)雄蟹的平均体质量和MY均显著大于雌蟹,雌蟹的GSI显著高于雄蟹(P0.05),两者的HSI和TEY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雄蟹性腺中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雌蟹,雌蟹性腺中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均显著高于雄蟹(P0.05);雄蟹肝胰腺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雌蟹(P0.05),雌蟹肝胰腺的总脂含量显著高于雄蟹(P0.05);雌雄蟹肌肉中的水分、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雌蟹和雄蟹肝胰腺中的脂肪酸组成差异较小;雌蟹性腺中的总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显著高于雄蟹,雄蟹性腺中的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及∑n-6PUFA含量均显著高于雌蟹(P0.05);雌蟹肌肉中的∑MUFA含量显著高于雄蟹,雄蟹肌肉中的∑PUFA、∑HUFA和∑n-6PUFA含量较高(P0.05)。(4)雌蟹性腺中大部分氨基酸及总氨基酸(TAA)含量显著高于雄蟹,仅脯氨酸含量以雄蟹较高(P0.01);雄蟹肌肉中的半胱氨酸含量显著高于雌蟹(P0.05),其余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雌蟹性腺和肌肉中大部分必需氨基酸评分(EAAS)高于雄蟹,雄蟹性腺苏氨酸、蛋氨酸+半胱氨酸和肌肉色氨酸、蛋氨酸+半胱氨酸的EAAS高于雌蟹。综上,闽江水系河蟹雌雄个体的总可食率无显著性差异,各可食部位的比例存在性别差异;雌雄成蟹均具有较高的氨基酸和脂肪酸营养价值,雄蟹性腺和肌肉中的脂肪酸组成优于雌蟹,雌蟹性腺和肌肉中的氨基酸组成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56.
为了解渔业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特征对生态循环的影响,基于高通量测序与Biolog-ECO相结合的方法,探究白洋淀鲥鯸淀湿地浮游微生物和不同基质附着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碳源利用能力.结果表明:鲥鯸淀湿地中优势菌群为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等,其中,浮游细菌与附着细菌在组成及丰度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蓝细菌门是浮游细菌第一优势菌门,疣微菌门是附着细菌第一优势菌门;Biolog-ECO板中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ur development,AWCD)检测发现,不同微生物组的碳源利用能力与时间表现出正相关性;浮游生物的变化幅度最大,说明对碳源利用能力最强,其生物活性明显高于附着微生物,不同基质上的附着微生物活性依次为人工水草>芦苇>棕榈片>网片基质;主成分分析显示,不同微生物群落代谢作用的主要碳源类型为氨基酸类、聚合糖类和醇类,不同微生物群落差异主要体现在对氨基酸类和聚合糖类碳源的利用上.研究表明,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是导致微生物利用碳源整体能力和偏好程度不同的主要原因之一,相对附着细菌而言,浮游细菌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7.
以商品饲料为对照组(A组)、喷涂市售光合细菌菌液(B组)、红假单胞菌菌液(C组)和红螺菌菌液(D组)饲料为试验组,研究饲料喷涂不同光合细菌对凡纳滨对虾幼虾[(1.21±0.24) g]生长、肝胰腺消化酶活性及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光合细菌处理组(B、C和D组)的增重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 C组和D组对虾肝胰腺淀粉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B、C和D组对虾肝胰腺脂肪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蛋白酶活性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随着对虾的生长,其肠道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提高。摄食喷涂光合细菌饲料后对虾肠道γ-变形细菌纲所占百分比减少,其中C组和D组γ-变形细菌纲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对虾肠道中检测到的占比大于0.5%的主要微生物属有9个,分别为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嗜冷菌属(Algoriphagus)、纤维弧菌属(Cellvibrio)、GpXIII、小梨形菌属(Pirellula)、浮霉状菌属(Planctomyce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红细菌属(Rhodobacter)。使用光合细菌没有显著改变对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的整体丰富度和多样性,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对虾肠道微生物属水平的组成。  相似文献   
58.
郭鹏  王际英  李宝山  王美琪  孙永智  黄炳山  王世信 《水产学报》2023,47(12):129603-129603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水苏糖对刺参生长、消化生理与糖代谢的影响,以初始体重为(11.46±0.03) g的刺参幼参为实验对象,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包膜水苏糖,配成水苏糖含量分别为0 (D1,对照组)、0.04%(D2)、0.11%(D3)、0.15%(D4)、0.21%(D5)和0.27%(D6)的6组实验饲料,在循环水养殖桶中进行为期67 d的生长实验。结果显示,(1)随着饲料中水苏糖含量的增加,刺参的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均先上升后下降,D2~D5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体壁基本营养成分不受水苏糖添加量的影响;(2)肠道蛋白酶、脂肪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D3、D4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丙二醛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在D3组达最低值,淀粉酶、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D3、D4组肠道皱襞高度显著大于对照组,D6组出现炎症细胞浸润;(3)葡萄糖激酶活性先上升后平稳,D5、D6组显著高于其他组,果糖磷酸激酶和丙酮酸激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分别在D4、D3组达最大值;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活性呈上升趋势,D6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研究表明,水苏糖提高了刺参糖代谢效率,改善了机体消化生理和抗氧化能...  相似文献   
59.
为了解青田田鱼(Cyprinus carpio var. qingtianensis, Paddy Field Carp)对稻田急性溶氧变化的水环境适应性, 依据青田田鱼对低氧耐受性参数及当地稻田水环境溶氧日变化的实际情况模拟急性低氧和复氧环境,基于RNA-seq技术对青田田鱼幼鱼常氧对照组[温度:(25.37±0.76)℃,溶氧:(7.07±0.39)mg/L,CB组],低氧胁迫6 h组[温度:(25.65±0.76)℃,溶氧:(0.57±0.16)mg/L,HB组]和复氧恢复6 h组[温度:(25.78±0.58)℃,溶氧:(7.21±0.53)mg/L,RB组]脑组织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HB组与CB组文库比较发现存在1 094个差异基因,其中,730个上调,364个下调;RB组与HB组文库比较发现2 288个差异基因,其中,803个上调,1 485个下调;RB组与CB组文库比较发现201个差异基因,其中,80个上调,121个下调。进一步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 GO 功能注释和 KEGG 富集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糖酵解/糖异生、HIF-1信号、mTOR信号及VEGF信号等通路上。通过RT-qPCR对糖酵解/糖异生及相关通路中的6个差异基因进行验证,证实了转录组测序结果的可靠性。这些结果为研究青田田鱼在急性溶氧变化环境下的生理调节机制提供了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60.
为研究饲料中胆碱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以及血清抗氧化机能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 (对照组)、700、1 400、2 100和2 800 mg/kg的氯化胆碱,配制成5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胆碱实测含量分别为2 369.57、2 716.90、2 993.49、3 443.60和3 799.05 mg/kg),分别投喂初始体质量为(20.00±0.10) g的大口黑鲈幼鱼56 d。结果显示,实验鱼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随着饲料中氯化胆碱添加量的提高呈先升后降的变化,在添加量为2 100 mg/kg的饲料组均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对照组;饲料中添加氯化胆碱对实验鱼的存活率(SR)、肝体比(HSI)、脏体比(VSI)和肥满度(CF)无显著影响。当氯化胆碱添加量达到2 100 mg/kg饲料及以上时,鱼体肌肉和肝脏的粗脂肪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比于对照组,添加1 400~2 800 mg/kg氯化胆碱组的鱼体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提高,血清中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降低;氯化胆碱添加量为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