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0篇
农学   23篇
  4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2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小麦品种郑麦7698生育后期的光合性能及同化物运转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小麦品种郑麦7698的高产生理基础,于2011-2013年两个生长季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郑麦7698、矮抗58和周麦18三个品种生育后期的光合性能及同化物运转特性。结果表明,郑麦7698呈现下述特点:1光饱和速率达到27.1μmol·m-2·s-1,分别较矮抗58和周麦18高10.6%和13.9%;开花期、灌浆初期、灌浆后期的田间最大光合速率和日光合总量均较高,平均日光合总量为667 693μmol·m-2,分别较矮抗58和周麦18高19.8%和14.5%;灌浆初期、灌浆后期顶3叶含较多的Chl(a+b)和较高的Chla/b,具有较好的光能捕获与转化能力。2在灌浆后期13:00时,Fv/Fm、ФPSⅡ和qP降幅小,NPQ增幅大,蒸腾速率较大(3.4 mmol·m-2·s-1),叶温较低(36.7℃),具有较好的耐强光、耐高温特性。3花后同化物积累量为14.4g·10stem-1,分别较矮抗58和周麦18高15.7%和13.9%;花前积累的同化物在灌浆期的转运量为10.3g·10stem-1,分别较矮抗58和周麦18高19.8%和13.8%;灌浆速率高,最终籽粒重达到24.7g·10stem-1,分别较矮抗58和周麦18高17.6%和14.4%;收获指数达到0.524。较好的光能捕获与转化能力及耐强光、耐高温胁迫能力,较高的花后同化物积累量及花前同化物转运能力是郑麦7698的高产生理基础。郑麦7698可作为小麦品种产量潜力改良的重要亲本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72.
由于小麦茎秆基部弹性容易测定,因而本研究用其替换茎秆基部机械强度,对王勇等(1997)提出的倒伏指数进行改进。为验证这种方法的应用效果,以47个河南省区域试验小麦新品系及自育品系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小麦茎秆特性进行分析,结合多试点抗倒性验证,应用改良倒伏指数法对小麦抗倒伏能力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从灌浆中期到灌浆后期,小麦基部茎秆弹性总体处于下降趋势,但仍有22.3%的品系基部茎秆弹性呈上升趋势,72.3%的品系倒伏指数有所下降,说明大部分小麦品系在灌浆后期的抗倒伏能力相对于灌浆中期有所上升。经相关性分析,节间充实度、长度、干重、重心高度、地上部鲜重、茎秆基部节间弹性等特性均与小麦抗倒性有关,其中,茎秆基部第一、第二节间充实度、长度、基部茎秆弹性与抗到性关系最为密切。在灌浆中后期,倒伏指数与倒伏点率、严重倒伏点率、平均相对倒伏面积、平均倒伏级及乔春贵等(1988)的方法计算得到的倒伏指数均呈正相关,以灌浆中期相关性较高。说明应用改良的倒伏指数衡量小麦品种抗倒伏能力是可行的,且在灌浆中期准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73.
为明确黄淮砂姜黑土区强筋小麦品质现状及基因型与环境对品性状质的影响,于2011-2013连续3年对黄淮五省砂姜黑土区不同强筋小麦品种进行品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黄淮砂姜黑土区强筋小麦不同品质性状的变异程度不同,其中,籽粒容重的变异系数最小,不完善粒的变异系数最大。不同省份小麦籽粒各项品质指标均值均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江苏省小麦的沉降值最大,山东省小麦的面筋指数和降落数值均最高。不同省份小麦的不同品质指标的达标率不同,其中,硬度指数平均达标率最高(91.4%),吸水率平均达标率最低(58.7%);从平均达标率来看,江苏最高(81.5%)。采用AMMI模型对不同区域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沉降值、面团形成时间及稳定时间的基因型与环境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来说,济麦20稳定性较好,衡观35和郑麦366对环境比较敏感;周口点对小麦品质鉴别力最大;新麦19和郑麦366形成时间较稳定,郑麦7698和郑麦366的稳定时间变异较小;潍坊和滨州点对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的鉴别力较大。  相似文献   
74.
为了解当前黄淮冬麦区强筋小麦品种的产量和品质表现,选用9个近年来黄淮麦区育成、在河南省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强筋小麦品种,种植于河南的郑州和泛区,按AACC或国标的方法对其蛋白质和淀粉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强筋小麦品种的产量显著低于高产对照品种周麦18;有5个品种的有效穗数显著高于周麦18,有3个品种与周麦18差异不显著;分别有1个品种的穗粒数、千粒重与周麦18差异不显著,其余品种均显著低于周麦18。说明黄淮冬麦区强筋小麦品种的穗粒数和千粒重有待提高。分析各品种的品质指标,对于湿面筋含量,有5个品种在两个试点均达国标,有2个品种在一个试点达国标;弱化度、面包体积、面包评分等反映面筋质量的品质指标均表现为郑州点优于泛区点;弱化度、面包体积在2个试点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面包评分在2个试点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含5+10亚基的品种中,非1BL/1RS易位品种的烘焙品质显著优于1BL/1RS易位品种。郑麦366、师栾02-1、新麦26的麦谷蛋白亚基构成和面包烘焙品质均较优。郑麦366、矮抗58的峰值黏度较高,淀粉糊化特性较好,适合制作优质面条。  相似文献   
75.
为丰富抗赤霉病育种亲本材料,连续2年采用土表接种法对762个黄淮南部麦区小麦品种(系)的赤霉病抗性进行鉴定,发现15个小麦品种(系)表现为中抗赤霉病,133个小麦品种(系)表现为中感赤霉病。采用单小花滴注接种法对15个经土表接种鉴定为中抗小麦品种(系)以及2个多抗性基因聚合的种质材料和4个小麦-长穗偃麦草易位系的赤霉病抗性进行鉴定,发现10个小麦品种(系)表现为中抗赤霉病,10个小麦品种(系)表现为中感赤霉病。采用与抗赤霉病基因 Fhb1、 Fhb2、 Fhb4、 Fhb5和 Fhb7相关的分子标记对15个经土表接种法鉴定为中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系)、部分(120个)中感赤霉病小麦品种(系)、2个多抗性基因聚合种质材料和4个小麦-长穗偃麦草易位系进行检测,发现135个经土表接种鉴定为中抗或中感赤霉病的小麦品种(系)中,有11个小麦品种(系)含有 Fhb1基因,但未检测到含有 Fhb2、 Fhb4、 Fhb5和 Fhb7基因的品种(系);2个多抗性基因聚合的种质材料分别含有 Fhb1、 Fhb2、 Fhb4基因和 Fhb1、 Fhb2、 Fhb5基因;4个小麦-长穗偃麦草易位系均含有 Fhb7基因,且其中2个易位系还含有 Fhb1基因。  相似文献   
76.
为了解小麦小花发育成粒特性与同化物分配间的关系,以大穗型品种周麦16和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为材料,分析了两种穗型小麦小花发育成粒特性及同化物分配的差异。结果表明,周麦16的小花退化、败育速率较豫麦49-198缓慢,且在小穗结实率、小花结实率和可孕小花结实率上均高于后者。在小花发育中后期,大穗型品种周麦16转移到穗部的同化物比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多。经相关分析,花期完善小花(有完整绿色花药的小花)数与穗干重、穗氮积累量、茎干重、茎氮积累量呈微弱的正相关,与穗茎干重比、穗茎氮积累量比呈显著正相关,与穗干重/穗氮积累量比呈极显著正相关。周麦16的穗茎干重比、穗茎氮积累量比显著高于豫麦49-198,二指标均与穗干重/穗氮积累量比呈极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周麦16的开花期单位面积完善小花数与成熟期单位面积粒数分别较豫麦49-198增加3.85%和4.65%,且品种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7.
众麦1号是由河南省睢县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的小麦品种,于200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4019。该品种半冬性中晚熟,株高适中,抗倒伏,成穗多,穗较大,结实性好,产量三要素协调,增产潜力大,综合抗性好,抗逆性强,具有较广阔的利用前景。2012年众麦1号在河南省的种植面积达到43.4万hm~2,成为全省小麦五大主导品种之一,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介绍了众麦1号的选育目标、选育过程及品种特征特性,并提出了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8.
针对目前基于计算机视觉估算冬小麦苗期长势参数存在易受噪声干扰且对人工特征依赖性较强的问题,该文综合运用图像处理和深度学习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的冬小麦苗期长势参数估算方法。以冬小麦苗期冠层可见光图像作为输入,构建了适用于冬小麦苗期长势参数估算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学习的方式建立冬小麦冠层可见光图像与长势参数的关系,实现了农田尺度冬小麦苗期冠层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和地上生物量(above ground biomass, AGB)的准确估算。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该研究采用以冠层覆盖率(canopy cover, CC)作为自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和以图像特征为输入的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支持向量机回归(support vectormachinesregression,SVM)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决定系数(coefficientofdetermination,R2)和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ormalized root mean square error, NRMSE)定量评价估算方法的准确率。结果表明:该方法估算准确率均优于对比方法,其中AGB估算结果的R2为0.7917,NRMSE为24.37%,LAI估算结果的R2为0.8256,NRMSE为23.33%。研究可为冬小麦苗期长势监测与田间精细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9.
国审小麦新品种偃展4110的综合表现及利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多点区试表明,偃展4110丰产稳产、适应性较广,平均比对照豫麦18号增产7.96%;具有分蘖力较强、成穗数较多、千粒重较高、产量三要素协调、株型理想、综合抗逆力强等特点,是一个适合黄淮南片麦区及河南省大面积生产水平中、晚茬种植的弱春性、丰产稳产、广适性小麦新品种,有较广阔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80.
氮、磷、钾对强(弱)筋小麦品质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通过四个点统一设计的联合试验,探讨土壤肥力及氮磷钾三元素对强(弱)筋麦几项主要品质的效应。系统测定了小麦植株不同部位各生育阶段氮素含量的变化,从而了解不同品种类型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的氮素营养机制的差别以及氮磷钾元素对小麦品质影响的生理机制,阐明在小麦抽穗期保持旗叶高氮含量是保证强筋小麦优良品质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