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4篇
农学   28篇
  7篇
综合类   90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为了解桃小食心虫的潜在生命力,并为人工饲养桃小食心虫提供参考依据,在温度25(±1)℃、相对湿度80%、光照15 h条件下,对桃小食心虫的种群动态和繁殖动态进行观察研究,组建特定年龄生命表.结果表明:桃小食心虫的种群趋势指数为31.53,周线增长率为1.1102,内禀增长率为0.1045,净增值率为39.15,世代平均周期为35.25 d,种群倍增时间为6.6325 d,在桃小食心虫蛀果之前防治是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32.
樗蚕(Philosamia cynthia cynthia)与蓖麻蚕(Philosamia cynthia ricini)均是鳞翅目大蚕蛾科吐丝营茧的昆虫,二者的血缘关系很近,成虫的外形也极其相似。为了获得用于樗蚕与蓖麻蚕分子鉴定的DNA条形编码,测定了二者的线粒体细胞色素酶C亚基I基因(COI)574 bp的DNA片段序列(GenBank登录号:FJ788507,FJ772004),对序列特征及与同科其它绢丝昆虫同源序列的系统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在大蚕蛾科绢丝昆虫中,樗蚕与蓖麻蚕COI序列表现出最强的碱基T偏好性(ATskew=-0.194),二者的COI序列之间具有明显差异,共鉴定出25个变异位点,表明所测定COI序列可以作为各自的DNA条形编码。樗蚕与蓖麻蚕之间基于Kimura-2-Parameter的遗传距离为0.041,而与同科其它绢丝昆虫之间的遗传距离则在0.076~0.159之间,二者与惜古比天蚕(Hyalophora ce-cropia)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33.
铁蟹过敏原的分离、鉴定和快速纯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的方法鉴定铁蟹过敏原组分,然后利用电泳洗脱的方法快速纯化主要过敏原。取磷酸盐缓冲液制备的铁蟹肉浸出液,经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分子量,然后利用18 例蟹过敏患者的血清进行免疫印迹,鉴定出主要和次要过敏原,利用普通垂直电泳槽快速洗脱主要过敏原蛋白,并鉴定活性。结果显示,SDS-PAGE显示铁蟹肉可辨条带有16条,相对分子质量在16.5~168 kD 之间。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铁蟹肉浸出液共有10条过敏条带,其中相对分子质量为76kD的蛋白条带,阳性反应率为100%,纯化后获取了76 kD的主要过敏原,经过免疫印迹鉴定其具有免疫活性。表明相对分子质量76 kD的组分为铁蟹主要过敏组分,快速电洗脱可以纯化相对分子量为76kD的过敏原组分。  相似文献   
134.
以鸡红细胞、兔红细胞、蟾蜍红细胞作为同源与异源研究的试验材料,聚乙二醇作为促融剂,从聚乙二醇不同浓度、融合温度、融合时间三个方面进行单因素探究,以期找到融合率最高的条件.结果表明,蟾蜍同源红细胞融合组的最适条件为聚乙二醇500 mL/L、37℃、10 min,其余组最适条件皆为聚乙二醇500mL/L、37℃、15 min,且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融合温度与融合时间对细胞融合率的影响远小于聚乙二醇浓度的影响.此外,由于球形的兔红细胞在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明显小于椭球形的鸡红细胞和蟾蜍红细胞,使得兔同源红细胞的融合率及与兔红细胞融合的异源红细胞的融合率比其他组都高,其中兔同源红细胞最高融合率达到39.3%,而蟾蜍红细胞由于体型远大于其余两类红细胞,其融合率也相应较大.  相似文献   
135.
选用野生型番茄克梅留斯基(Solanum chmielewskii)和普通栽培型番茄Micro-Tom(Solanum lycopersicum)为试验材料,比较两种不同类型番茄花后不同生长阶段叶片中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动态变化,明确其在开花后叶片碳水化合物代谢的规律,为以Micro-Tom为试材的糖代谢研究及野生型番茄资源的利用服务.结果表明:在番茄开花后25d,叶片中果糖、葡萄糖含量Micro-Tom明显高于克梅留斯基,分别高出247%和290%;花后25,35d,45d Micro-Tom叶片中蔗糖含量高于克梅留斯基,分别高出111%、96%和169%;而克梅留斯基在花后15d,叶片中淀粉含量明显高于Micro-Tom,为142%.转化酶(酸性转化酶和中性转化酶)活性在花后25d Micro-Tom叶片明显高于克梅留斯基,分别高348%和138%;而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Micro-Tom叶片的蔗糖合成酶活性都高于克梅留斯基,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则是克梅留斯基较高.  相似文献   
136.
为研究利用油体蛋白体外重组技术实现肠激酶固定化应用的可行性,利用油体蛋白Oleosin、自剪切蛋白Intein和人工合成的牛肠激酶轻链(Enterokinase,EK)cDNA,分别构建表达盒Intein-oleosin-EK和Intein-EK,插入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转化毕赤酵母GS115,甲醇诱导表达后通过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发现,带有Intein-肠激酶表达盒的阳性菌株中有目的蛋白的表达,而Oleosin-intein-肠激酶融合蛋白表达盒不能在酵母中表达。  相似文献   
137.
以抗寒性不同的3个冬小麦品种米808、冬麦9625、冬麦138为试材,研究了越冬期间和返青期冬小麦分蘖节的相对电解质渗出率(RC)和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含量等4个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越冬前叶面积量与干物质积累有利于冬麦的安全越冬;相对电导率在越冬期(12月4日)变化幅度为米808<冬麦9625<冬麦138,而在返青期(3月26日)相对电导率的绝对值和相对值为米808<冬麦9625<冬麦138;整个越冬过程中及返青期可溶性糖的含量为米808>冬麦9625>冬麦138,在越冬末期(2月3日),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幅度为米808<冬麦9625<冬麦138;脯氨酸、丙二醛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8.
采用PCR方法克隆了蓖麻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正反2个片段。正向片段长为525个碱基,反向片段长为421个碱基。经测序分析,得到的正向基因片段和反向基因片段与GenBank上的蓖麻细胞色素P450基因(XM002525863.1)的碱基同源性分别为98.85%和99.51%。利用载体pHANNIBAL和限制性内切酶将正反2个片段连接成具有发夹结构的中间载体pHAN-P450S-P450A,然后将中间载体和表达载体pBI-121连接,构建了P450基因的RNAi植物表达载体,为利用RNA干扰抑制P450基因表达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9.
H2O2对不同大豆品种低温萌发及主要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立军  宋广周  白霜  魏颖  崔震海  谢甫绨 《大豆科学》2008,27(1):97-100,105
大豆喜温,对低温敏感,播种后易遭受冷害造成减产.冷害与低温诱发植物活性氧的形成增加并抑制其清除能力有关.但研究表明当环境胁迫诱导活性氧增加的初期,也诱导清除能力的增强,H2O2参与这个过程的诱导.然而外源H2O2处理对大豆种子低温萌发的效应、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及萌发过程中大豆种子内源H2O2含量的变化还不清楚.以冷敏感型大豆品种沈农8号、沈农9411和耐冷型大豆品种铁丰31、Kottman为材料,用10,20,50,100和200 mmol L-1的H2O2进行浸种处理后,在低温(5℃)下萌发.当外源H2O2浓度低于50 mmol L-1时,各浓度处理都提高发芽率,降低电解质外渗率,提高超氧化物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当H2O2浓度高于50 mmol L-1时,抗氧化酶活性随H2O2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耐冷品种的抗氧化酶活性始终高于冷敏感品种;在萌发过程中,内源H2O2含量随H2O2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表明外源H2O2可能通过大豆内源H2O2含量的提高诱导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强,从而减轻低温伤害,提高在低温下的萌发能力.  相似文献   
140.
为了解2009-2010年度河南、河北及山东参加区试品种(系)小麦的遗传背景丰富度,追溯了这三个省份供试的85个小麦品种(系)信息,采用亲缘系数(coefficient of parentage,COP)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的85个品种(系)的3 570对组合中,所有组合的COP值变异范围为0.000~0.750,亲缘系数总和为77.244,平均值为0.021.聚类分析将这85个品种(系)聚为8类.三个省份中河南参试的品种(系)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主要因为这些品种(系)是利用豫麦2号及其衍生品种(系)培育而成的;河北、山东参加区试的小麦品种(系)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主要由于这些地区广泛利用了当地的种质资源,其中山东省小麦品种培育主要选用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生产上比较重要的多个品种,包括鲁麦14、鲁麦23、泰山21号及济南13号的衍生品种莱州95021等.在以后的育种工作中应加强对重要小麦品种(系)的应用及引进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