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5篇 |
免费 | 28篇 |
国内免费 | 2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3篇 |
农学 | 17篇 |
基础科学 | 14篇 |
31篇 | |
综合类 | 325篇 |
农作物 | 30篇 |
水产渔业 | 24篇 |
畜牧兽医 | 202篇 |
园艺 | 13篇 |
植物保护 | 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31篇 |
2021年 | 74篇 |
2020年 | 53篇 |
2019年 | 41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30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34篇 |
2014年 | 58篇 |
2013年 | 38篇 |
2012年 | 55篇 |
2011年 | 45篇 |
2010年 | 52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32篇 |
2007年 | 23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 毫秒
81.
82.
本着十八大会议精神,把城镇化推向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文章针对目前西藏城镇化中被征地农牧民民生改善问题,对若于具有代表性的农牧区进行实证调研及深度访谈,利用数据统计分析了解基本生产生活情况及问题的原因分析,提出若干对策性建议,以确保被征地农牧民在城镇化中生活得到妥善解决,为进一步推进西藏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及和谐稳定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索箭筈豌豆(Vicia SativaL.cv)与春青稞(Hordeum VulgareL.cv)在西藏山南地区的适宜混播比例,为当地混播人工草地的建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箭筈豌豆和春青稞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5种人工草地种植模式(V:100%箭筈豌豆+0%春青稞;VH1:70%箭筈豌豆+30%春青稞;VH2:50%箭筈豌豆+50%春青稞;VH3:30%箭筈豌豆+70%春青稞;H:0%箭筈豌豆+100%春青稞)的混播效果。【结果】混播可明显提高产草量和牧草品质,不同混播比例间的产草量及饲草粗蛋白(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钙(Ca)和磷(P)含量差异显著(P<0.05);随着箭筈豌豆混播比例的增加,饲草粗蛋白、粗脂肪、Ca和P含量随之增加,而NDF、ADF含量降低。【结论】5种种植模式中,混播比例以50%箭筈豌豆+50%春青稞为佳,在该种植模式下,产草量较高,品质较好,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含量提高。该混播比例可以在西藏山南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4.
采用不同年限连作的土壤,进行茄子嫁接试验。结果表明,连作条件下植株高度、植株干鲜重、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减少,真菌、黄萎菌、肉桂酸和香草醛增加;连作条件下嫁接可增加植株高度、植株干鲜重、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降低真菌、黄萎菌、肉桂酸和香草醛数量。 相似文献
85.
农业现代化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进而扩大农业对城市发展的贡献,推动城市化进程。根据农业对城市化发展的贡献,本文构建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业经济结构、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和农业生态环境发展水平6个维度的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分析1990—2019年间西藏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城镇化发展水平,探讨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西藏农业现代化水平由1990年的1.22上升至2019年的17.65;与此同时,西藏城镇化水平从1990年的16.36提升至2019年的31.54。西藏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发展起显著的正向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提升农业贡献和改变城乡推拉力实现的;西藏农业现代化各维度对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效果不一致,该异质性根源于农业贡献对城镇化作用的社会发展阶段差异。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西藏农业现代化水平,强化农业贡献对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本文建议加强西藏农业现代化方面的援藏投入,深化农业机械化普及以提升西藏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业产出水平,发展西藏特色农牧产品加工业以提升西藏农业产业化水平,活跃农村商品市场、扩大农牧民增收以提升西藏农村社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86.
87.
在回顾孢粉研究历史的基础上,简单分析了西藏孢粉的研究现状,通过对不同分区不同沉积相中孢粉组合特征的描述,总结了西藏孢粉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对孢粉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8.
[目的]以西藏尼洋河流域作为高原生态脆弱区的典型代表,对流域1995—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影响下的生态敏感性进行探索分析,为该流域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流域土地利用强度指数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建土地利用变化下的生态敏感性指数,基于土地利用强度指数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各子流域内的时空变化,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获得尼洋河流域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布状况。[结果] 1995—2020年尼洋河流域林地和建筑用地面积呈增加的趋势,而未利用地和水域面积呈下降趋势;土地利用强度指数由1.725 5上升到1.725 9,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了约3 000万元。土地利用强度指数上升的区域分布在下游流域;流域生态敏感性指数由0.3增加到9.4,流域中、高敏感区主要分布在中下游流域,且高敏感区面积呈扩增趋势。[结论]流域内区域生态敏感性变化由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转移流动的方向所决定。总体而言,近25 a来流域生态敏感性对生态系统中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较为明显,中下游区域生态敏感性呈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89.
2005年在海拔4 000 m以上的西藏自治区白朗县进行了5个饲用甜菜品种(系)的引种试验, 结果表明,甜饲1号和Tamara生物产量分别达128 535.7、125 928.6 kg/hm2;块根产量分别为88 071.4、93 000.0 kg/hm2.适宜在海拔4 000 m左右的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0.
[目的]为分析USP9Y与ND1基因在玉树牦牛种内的遗传变异,并对玉树牦牛种群优化工作给予分子水平上的理论依据和科学建议.[方法]研究对100头玉树牦牛(40♂,60♀)目标基因片段(USP9Y与ND1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和多态性检测,并基于实验结果为玉树牦牛育种提供建议.[结果]玉树牦牛USP9Y核苷酸序列长度为210 bp,ND1核苷酸序列长度为220 bp,未在玉树牦牛群体内发现突变位点,得出玉树牦牛群体中USP9Y与ND1基因的杂合度低,表明玉树牦牛群体封闭,有近交衰退的趋势.通过与青海范围内牦牛ND1基因序列(高原、雪多、环湖、阿什旦、大通和野牦牛)比对,得出玉树牦牛与高原和雪多牦牛距离较近,而与阿什旦、环湖、大通和野牦牛遗传距离较远.建议在培育玉树牦牛核心群时,应划区进行,应用优势种如环湖公牦牛或其他遗传距离较远公牦牛的冻精配种及适度引种.[结论]玉树牦牛群体内USP9Y与ND1基因部分片段无基因多态性,表示以上玉树牦牛群体杂合度低,建议科学配种并合理引进优势畜种进行培育,提高玉树牦牛品种的遗传潜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