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4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65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明确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春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在西北半干旱雨养条件下,以露地无覆盖为对照(CK),设置了秸秆带状覆盖(SM)、白膜全覆盖(BM)和黑膜全覆盖(HM)三种覆盖方式,分析覆盖对旱地春小麦土壤水热、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覆盖能明显提高春小麦各生育时期0~200 cm土壤水分0.8~0.9个百分点,且SM处理以开花期增幅最大,HM和BM处理均以灌浆期增幅最大;同时,SM、HM和BM处理能明显增加关键生育时期的土壤水分1.0、1.4和1.1个百分点。HM和BM处理下春小麦全生育期0~25 cm平均土壤温度较CK分别增加0.7和1.3 ℃,均以苗期增幅最大;而SM处理较CK下降2.5 ℃,降幅在孕穗期最大。覆盖能显著提高春小麦干物质积累量,SM、HM和BM处理相对于CK的增幅分别为19.4%、16.7%和31.6%。覆盖显著增加了春小麦产量,增幅表现为BM(18.5%)>HM(15.1%)>SM(12.1%)。由此可见,覆膜与秸秆覆盖均有利于旱地土壤保墒和增温以及春小麦的产量形成;从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综合考虑,秸秆带状覆盖栽培是一种更加高产高效的覆盖方式,更有利于西北旱地农业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62.
为研究补饲开食料对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指数及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体况良好的7日龄湖羊公羔22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C组)和补饲组 (S 组),每组11只。C组仅饲喂代乳粉,S组在代乳粉的基础上补饲开食料,羔羊28日龄屠宰。结果表明:C组的血红蛋白含量、屠宰率和心脏占宰前活重比例(LWBS)极显著高于S组(P < 0.01),胴体重、蹄和肾脏占宰前活重比例显著高于S组(P < 0.05)|而S组的血小板总数显著高于C组(P < 0.05)|其他性能指标在两组中均无显著差异(P > 0.05)。因此,7日龄补饲 25.07% 中性洗涤纤维( NDF)水平的开食料会降低28日龄羔羊的屠宰性能并影响组织器官的发育。 [关键词] 开食料|湖羊|血液|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指数  相似文献   
63.
64.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硝酸钙对湖羊瘤胃动态发酵和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采用交叉试验设计,选择安装有永久瘤胃瘘管湖羊6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3只,每只一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添加3%硝酸钙的饲粮。试验分2期进行,每期15 d,其中过渡期10 d,正试期5 d。在正试期的前2天采用动态pH监测系统对湖羊瘤胃pH 进行24 h 动态监测。在正试期的后2 d采集食后0、1、3、5 h和7 h的瘤胃液和血清,用于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FA)和氨态氮浓度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硝酸钙组湖羊瘤胃液中乙酸/总酸的比例和氨态氮浓度显著升高(P < 0.05)|丙酸/总酸的比例显著降低(P < 0.05)|且处理与时间对湖羊瘤胃液乙酸/总酸、乙酸/丙酸和氨态氮浓度可产生显著的交互作用(P < 0.05)。硝酸钙提高湖羊瘤胃pH且pH低于5.60和5.80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湖羊(P > 0.05)。此外,硝酸钙组湖羊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降低(P < 0.05),且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随采食时间延长而降低(P < 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硝酸钙使湖羊瘤胃发酵朝乙酸型转变,且与时间有显著交互作用,有助于维持湖羊瘤胃内环境稳定,但饲粮添加3%硝酸钙会显著降低湖羊的抗氧化能力。 [关键词] 湖羊|硝酸钙|瘤胃动态发酵|血清抗氧化指标  相似文献   
65.
陇椒12 号是以1035 为母本,以1031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辣椒一代杂种。熟性早,果实羊角形,果色绿,果长26cm,果肩宽3.4 cm,果肉厚0.27 cm,单果质量67 g,味辣,抗CMV,中抗TMV,商品性好。产量5 000 kg·(667 m2-1 左右,适宜在我国西北地区保护地和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66.
为探求旱地冬小麦全生物降解地膜绿色覆盖栽培条件下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的适宜比例,于2020—2021年在甘肃定西布设大田试验,比较分析了单施化肥(CK)、15%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OR15)、30%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OR30)、45%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OR45)处理下旱地冬小麦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氮素效率等的差异。结果表明,与CK相比,适宜比例的有机肥替代化肥可有效调节冬小麦生长发育,优化干物质积累和耗水过程,提高籽粒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有机肥替代处理的花前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低于CK,而OR15和OR30处理的花后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较CK增加了20.22%和5.39%,OR45处理则降低21.84%;与CK相比,OR15处理增产6.15%,OR30和OR45处理分别减产2.87%和10.43%;OR15和OR30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较CK提高了7.76%和3.78%,OR45处理降低了1.89%;OR15、OR30和OR45处理的生育期耗水量分别较CK低1.53%、6.43%和8.67%,而花后耗水量分别高7.46%、1.82%和0.80%;相比于CK,适宜比例的有机肥替代化肥主要通过增加小麦穗数和千粒重提高籽粒产量;有机肥替代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冬小麦氮素利用效率、氮素收获指数和化肥氮偏生产力,且分别平均较CK提高了10.36%、4.46%和42.16%;OR15处理的籽粒氮积累量较CK增加了7.81%,OR30和OR45处理分别降低了8.63%和20.35%。通过综合分析,有机肥氮15%替代化肥氮可作为陇中旱地冬小麦全生物降解地膜绿色覆盖栽培条件下实现小麦稳产增产及提质增效的氮素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7.
我国籽用西瓜生产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回顾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籽用西瓜生产阶段性特点和科研工作的主要成就的基础上,指出当前我国籽瓜生产中存在的品种更新缓慢、病害控制困难、综合利用不足等问题,并从产品综合利用、技术简约化、品种多样化、病虫害控制、科技协同创新等方面对籽瓜产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68.
对甘肃省武威市2012~2013 年度日光温
室蔬菜生产经济效益调查结果表明,节能日
光温室经济效益排列前三位的茬口有四茬西
瓜、乳黄瓜—番茄、黄瓜—番茄;简易日光温
室经济效益排列前三位的茬口有三茬西瓜、西
瓜—番茄、番茄—西瓜;节能日光温室的节水
效应大于简易日光温室。  相似文献   
69.
黑玉是以S-2-10-G11为母本,以Z-10-G13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茄子一代杂种。中早熟,植株生长势强,果实长棒形,塑料大棚栽培果长35cm,果宽4.87cm,单果质量240g。果皮黑紫色、有光泽,果肉绿白色,肉质细嫩,春季塑料大棚栽培每667m~2产量6000kg左右,田间对黄萎病的抗性与对照兰杂2号相当,适宜我国北方地区露地及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70.
为明确甘肃省小麦叶锈菌的生理小种类型及群体毒性结构,2016-2019年采用44个近等基因系和已知小麦抗叶锈病基因的品种,对甘肃省采集的231份小麦叶锈病标样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及毒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标样中共鉴定出135个致病小种类型,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小种类型为THTP(6.49%)、THTS(6.06%)和THTT(5.63%),其次为TKTT(3.46%)、NHFF(3.03%)和LHFF(2.60%);毒性基因 V9 V19 V23 V25 V28 V29 V47 V51的出现频率在15%以下,其相对应的抗叶锈基因 Lr9 Lr19 Lr23 Lr25 Lr28 Lr29 Lr47 Lr51在抗病育种中具有较好的利用价值;被测小麦叶锈菌在物种水平上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104 6,Shannon信息指数(I)为4.281 5,说明甘肃省内小麦叶锈菌遗传多样性丰富;通过UPGMA聚类分析,甘肃省小麦叶锈菌群体毒性遗传相似度系数范围为0.855 4~0.993 7,陇东地区(平凉和庆阳)与陇南地区(天水和陇南)亲缘关系最近,与中部地区(定西和兰州)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