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3篇
林业   10篇
农学   73篇
基础科学   4篇
  50篇
综合类   537篇
农作物   118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长江流域小麦品种(系)的品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连续两年(2004年和2005年)参加国家冬小麦区试长江流域(上游组和中下游组)的12个小麦品种(系)的8个品质性状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仅1个品种达到国标弱筋专用小麦品种品质指标;环境因素对容重、沉降值和稳定时间等品质指标的影响较大,其他品质性状主要由相应基因控制,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沉降值与稳定时间、沉降值与最大抗延阻力、沉降值与拉伸面积,以及最大抗延阻力与拉伸面积等性状间在2004年和2005年均呈显著正相关;供试小麦品种的产量与品质性状间基本上无显著的相关关系,有效穗数与沉降值、有效穗数与稳定时间在两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2.
为了解不同类型品种在江苏淮南麦区不同播期条件下对环境气候的适应性,选用了江苏淮北麦区推广的‘淮麦22’,‘烟农19’和‘郑9023’等3个品种以及淮南麦区推广的‘扬麦15’,‘扬麦16’,‘扬麦13’,‘扬麦11’,‘宁麦13’和‘镇麦166’等6个品种进行了分期观察比较。结果表明,各品种均以适期(10月28日)播种的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研究结果认为早熟品种‘扬麦11’和中熟品种‘扬麦16’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它们穗大、粒多、千粒重高、抗病性亦较好,比较适宜淮南麦区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123.
测土配方施肥对耕地地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江都市耕地地力水平总体有所提高,与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江都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呈上升趋势,总体处于中上水平;土壤全氮含量略有提高,但增幅不大,处于中等水平;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有所提高;微量元素水平总体处于偏低到缺乏。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探索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新方法。[方法]利用60Co-γ射线辐射处理微孢子虫、感病家蚕幼虫和蛹及带毒蚕卵,研究60Co-γ射线辐射对家蚕和微孢子虫作用的差异及其对家蚕微粒子病的治疗效果。[结果]以20-160 Gy剂量辐射,不能杀死微粒子,不能去除感病蚕体的微孢子虫。感病家蚕幼虫体重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降低,感病蚕的死亡率在80 Gy以上处理时有明显增加的趋势。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辐射处理卵的孵化率降低,孵化蚕的带毒率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孵化蚕和未孵化蚕总的带毒率降低;20-160 Gy小剂量辐射,不能去除蚕蛹体内的微孢子虫。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蚕蛹羽化率、母蛾带毒率、卵带毒率和雄蛾交配能力逐步降低,但20 Gy辐射处理的蛹羽化率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结论]低剂量60Co-γ射线辐射对家蚕卵具有一定的除毒效果。  相似文献   
125.
广占63 - 4S与扬稻6号(9311)杂交配组,F1种子经60Co -γ辐射诱变,从F3中选不育株割蔸再生,通过自然气候条件和人工低温对育性的加压选择,经过6年12代的定向培育,于2007年育成具有不育起点温度低、株型理想、优质、配合力强的光温敏核不育系扬籼1S,201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对扬籼1S异交特性研究表明,见穗3~4d后进入盛花期,表现为开花集中,日开花高峰为08:30-10:30,午前花率达93.0%,开颖历期较长;柱头总外露率为79.7%,其中单边外露率为39.4%,双边外露率为40.3%;柱头活力当天达53.6%,但持续性不强.对赤霉素非常敏感,解除包颈的最佳用量为75~ 150g/hm2.扬籼1S与不同类型父本制种的异交结实潜力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6.
一种快速提取小麦基因组DNA的改良CTAB方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旨在寻求一种微量、快速提取小麦DNA的方法。以小麦幼叶为材料,用改良CTAB法、改良SDS法、沸水浴法提取小麦叶片总D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紫外吸收法和PCR检测DNA完整性和纯度。改良CTAB法提取小麦基因组DNA质量和纯度高、无降解,每人每天可以轻松提取200个DNA样品,对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显示扩增目标条带清晰一致,无假阳性,试验结果理想。改良SDS法所提DNA纯度和浓度虽略不如改良CTAB法,但仍然符合实验要求。沸水浴法提取量少且杂质多,PCR无有效扩增,结果不理想。改良CTAB法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微量小麦DNA提取方法,适用于PCR和其他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7.
于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采用样线法对江苏扬州宝应湖湿地冬季鸟类的区系组成进行调研,调查期间共记录到鸟类56种,隶属11目28科。冬季鸟类组成中,留鸟31种,冬候鸟19种,旅鸟6种。古北界鸟类24种,东洋界鸟类20种,其余12种为广布型,鸟类的区系组成兼有古北界和东洋界过渡的特点。鸟类群落多样性的比较分析显示,湖岸生境较敞水区生境的鸟类多样性程度高。调查期间未发现大型雁鸭类。结果表明,保护区域内越冬鸟类的多样性,必须权衡满足当地居民对淡水资源的合理需求与尽可能多地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构建适合春兰SRAP-PCR反应的最佳体系。[方法]对影响PCR反应的5个变量(dNTPs浓度、Mg~(2+)浓度、引物浓度、Taq酶量、模板DNA用量)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建立春兰SRAP-PCR最适反应体系。[结果]最佳优化体系为0.25 mmol/L d NTPs、2.50 mmol/L Mg~(~(2+))、0.80μmol/L引物、1.00 U Taq酶、200.00 ng模板DNA,共20μL。扩增程序:94℃预变性4 min,反应前5个循环在94℃变性1 min、35℃复性1 min、72℃延伸1 min的条件下运行,随后的30个循环复性温度提高至50℃,最后72℃延伸10 min。[结论]该体系有利于SRAP分子标记在春兰材料上的应用,为春兰分子遗传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9.
不同氮敏感性粳稻品种的氮代谢与光合特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旨在探明不同氮敏感性粳稻品种氮代谢与光合特性。以2个氮敏感高产品种淮稻5号和连粳7号, 2个氮钝感品种宁粳1号和扬粳4038为材料, 设置0和200 kg hm-2 2个施氮水平, 研究其产量、氮肥利用效率以及地上部生理性状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 在2种施氮水平下, 氮敏感品种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显著高于氮钝感品种。与氮钝感品种相比, 氮敏感品种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和氮素积累, 较强的氮代谢酶活性和较高的光合氮素利用效率, 抽穗期茎叶中积累较多的可溶性糖和淀粉, 抽穗至成熟期茎鞘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向籽粒转运率较高。表明氮敏感品种在较低施氮量下具有较高的生理活性和物质生产效率; 这些特征可作为筛选高产氮敏感水稻品种的重要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30.
本文研究了龙爪槐花和其所含的主要糖类对异色瓢虫成虫寿命的影响。室内用龙爪槐花饲养的异色瓢虫雌、雄成虫平均寿命分别为10.96和10.83 d,显著长于龙爪槐叶上成虫寿命(雌:3.98 d,雄:3.65 d);室外龙爪槐花序上生长的异色瓢虫成虫平均寿命(雌性:14.72 d,雄性:15.46 d)也显著高于枝条上的个体(雌:3.90 d,雄:3.82 d)。补充葡萄糖、果糖、蔗糖和麦芽糖4种糖液,能显著延长异色瓢虫成虫寿命。龙爪槐花含糖量较高的花粉与花蜜是异色瓢虫成虫的适宜食物、能维持其种群发生,是花期龙爪槐上虽没有蚜虫发生、但仍有高密度异色瓢虫成虫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