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7篇
农学   14篇
  2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25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7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71.
南疆栽培杏品种杏仁油脂肪酸组成及其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30个南疆栽培杏品种杏仁油脂肪酸组分及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与4个华北栽培杏品种进行了比较。在参试的30个南疆杏品种杏仁油中共鉴定出包括油酸、亚油酸、棕榈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等15种脂肪酸成分,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含量的83.26% ~ 88.81%,各品种均以油酸含量最高,亚油酸次之,棕榈酸第三,存在“高油酸、高亚油酸、低棕榈酸”的优异种质;南疆杏与华北杏杏仁油脂肪酸组成较为接近,均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脂肪酸组分的含量在各品种间亦存在差异,变异系数分别为6.37% ~ 49.38%和3.44% ~ 79.57%,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遗传多样性,但油酸及亚油酸等主要脂肪酸组分的变异幅度不大,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下。  相似文献   
172.
袁磊  宋志刚 《饲料博览》2001,(11):39-41
自1957年Schwarz等人提出啤酒酵母中含有葡萄糖耐受因子(GTF),并证实GTF中重要的活性成分是Cr3+,由此,揭开了研究铬的热潮。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铬作为葡萄糖耐受因子的成分,有协助和增强胰岛素的作用,参与糖、蛋白质、核酸以及脂类的代谢,进而影响动物的生长、繁殖和胴体品质。铬有0、+2、+3、+6四种价态,二价铬极不稳定,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三价铬;三价铬是最稳定的氧化态,在自然界常见;六价铬是一种强氧化剂。植物性饲料中,铬主要存在于禾谷类籽实、糠麸、块根、块茎类以及啤酒酵母中,其含量受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173.
饲用调味剂属非营养性添加剂.饲用调味剂是饲料工业和饲养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目前已成为改善饲料适口性的重要添加成分。 1940年,美国依阿华大学Catron博士和康奈尔大学的Rura先生率先在猪、鸡饲料中添加一种能提高饲料适口性的物质(ahhetiger),并取得理想效果。80年代饲料调味剂的应用遍及欧洲各国,目前欧共体用于畜禽饲料的调味剂己有数百种。我国饲用调味剂的应用时间虽短,但发展很快,近5-6年国内已有十几个生产厂家和经销公司经营饲用调味剂。现在国内外专家和研究人员从调味剂化学、动…  相似文献   
174.
采用适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以培育2个月的普通烟草为材料,对从药用植物苦楝中分离得到的8种三萜类成分与从臭椿中分离得到的7种苦木味素类成分进行抗马铃薯Y病毒的活性研究,结果表明:(1)3个三萜类成分(methylkulonate, dubionel B, isotoosendanin)与3个苦木味素萜类成分(ailanthone, chaparrinone, shinjudilactone)显示出比较强的抗病毒活性;(2)三萜类成分结构中C-20位的羧基与C-16位的羟基为活性基团;(3)苦木味素萜类成分结构中A环的α,β-不饱和酮为活性必需基团,此外C-15位酯基侧链的引入可增强活性。该研究对这15种天然产物来说为首次进行抗马铃薯Y病毒的报道,其构效关系的研究可为新型抗植物病毒药物的设计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75.
 以5 个砧木(平邑甜茶、八棱海棠、楸子、新疆野苹果、东北山荆子)与富士苹果嫁接组 合的2 年生幼树为试材,采用盆栽方法和碳氮双标记示踪技术,研究了5 个组合的生长特性及其对氮素 的吸收、分配、利用特性和光合产物分配状况。结果表明:富士/平邑甜茶组合生长量最大、富士/东北山 荆子组合生长量最小。富士/平邑甜茶组合对15N 的利用率最高,富士/楸子组合最低。15N 和13C 均主要分 配在叶中,其次是1 年生茎,最少的为2 年生茎;富士/东北山荆子组合叶中的15N 和13C 分配率最高, 富士/平邑甜茶组合根中的15N 和13C 分配率最高。从碳氮营养角度来看,富士苹果以平邑甜茶作砧木最 好。  相似文献   
176.
钙对水培大蒜光合特性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培条件下,营养液设6个钙浓度(0、1.0、2.0、3.0、4.0和5.0 mmol · L-1),研究钙对大蒜光合特性、食用器官(蒜薹和鳞茎)钙含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蒜薹和鳞茎钙含量随营养液钙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钙浓度0 ~ 3.0 mmol · L-1范围内,大蒜叶片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及气孔导度(Gs)随钙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而后则随钙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蒜薹的鲜质量、直径及抽薹率和鳞茎的鲜质量及横径均随营养液钙浓度的升高而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3.0 mmol · L-1钙浓度下最大;同时,蒜薹和鳞茎中大蒜素、可溶性糖、维生素C、游离氨基酸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也是先随钙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而后随之下降,在3.0 mmol · L-1钙浓度下达到最高值,比低钙浓度(1.0 mmol · L-1)处理分别增加54.7%和72.1%、33.9%和33.9%、11.5%和5.2%、19.3%和21.5%、32.6%和29.6%。由此可见,水培条件下栽培大蒜的钙浓度以3.0 mmol · L-1为好。  相似文献   
177.
大蒜未受精子房离体诱导单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苍山大蒜品种‘糙蒜’为试材,通过花茎离体培养获得发育健壮的花器官。以其未受精子房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研究不同培养基(MS、B5、N6)及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单倍体诱导的影响,以建立大蒜单倍体诱导体系。结果表明,诱导未受精子房产生愈伤组织的适宜培养基为B5 + 2 mg · L-1 6-BA + 1 mg · L-1 NAA,愈伤组织及雌核发育胚总诱导率可达12.24%;诱导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的适宜培养基为B5 + 3 mg · L-1 6-BA + 1 mg · L-1 NAA,不定芽分化频率可达46.15%;将不定芽转移至B5 + 0.05 mg · L-1 NAA培养基中可诱导生根,发育成完整植株。以再生植株叶片为材料,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倍性鉴定,所得18株再生植株中有16株为单倍体植株。  相似文献   
178.
 在不同物候期对13年生盛果期‘富士’苹果树进行叶面喷锌处理,测定果实锌含量、还原糖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喷锌显著提高了果实中的锌含量和成熟期果实中的还原糖含量。萌芽前和花后3周喷锌的植株,幼果发育期(花后10 ~ 80 d)果实山梨醇脱氢酶(SDH)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春梢停长期喷锌的植株,膨大期(花后80 ~ 160 d)果实中SDH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膨大期喷锌的植株,成熟期(花后160 ~ 190 d)果实中SDH显著高于对照。喷锌对果实中山梨醇氧化酶(SOX)活性无显著影响。萌芽前、花后3周喷锌显著提高了幼果发育期果实中蔗糖合酶(SS)分解方向的活性和酸性转化酶(AI)的活性;果实膨大期处理显著提高了成熟期果实中AI的活性,对中性转化酶(NI)则无显著影响。不同物候期喷锌处理均增加了锌向果实中的富集,从而提高了果实中山梨醇代谢酶及蔗糖分解酶活性,有利于蔗糖和山梨醇的快速卸载,促进了果实中还原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179.
不同引物组合对中国杏品种资源S基因特异扩增效果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已报道的5对蔷薇科李属通用引物组合对起源于我国的30个杏(Prunus armeniaca L.)品种进行了S等位基因的专一性PCR扩增(S-allele specific PCR),并依据扩增系数和扩增成功率两个指标对扩增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不同的引物组合对参试杏品种的扩增系数和扩增成功率差异很大,其中引物组合EM PC2consFD+EM PC3consRD扩增系数和扩增成功率均为最高(66.7%和53.3%),效果最好;②引物组合EM PC2consFD+EM PC3consRD对‘华县大接杏’和‘猪皮水杏’未能扩增出任何条带,而PruC2+PruC4R和PaConsⅡ F+PaConsⅡ R两对组合却能对其扩增出两条带;此外,5对组合均没有对‘兰州大接杏’和‘白木杏’这两个品种扩增出任何条带,表明要对中国杏品种资源的S基因型进行全面、准确鉴定,除了采用不同的引物组合外,还需要根据中国杏的S基因序列进一步开发、设计新的专用引物;③ EM-PC2consFD+EM PC3consRD和PruC2+PruC4R两对组合对‘红丰’、‘新世纪’、‘红荷包’和‘二花槽’等4个品种的扩增结果表明,依据本试验所提出的扩增系数和扩增成功率两个指标评价不同引物组合的扩增效果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0.
部分芍药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先锋  王莲英 《园艺学报》2007,34(5):1321-1326
 对5种野生芍药和26个栽培芍药品种的亲缘关系进行了RAPD分析。17条引物在所有供试样本中共扩增出153条反应带,其中多态带149条。对RAPD扩增结果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度0.32处,块根芍药(Paeonia anomala)被单独分为一类,其它30份材料归为另一类;在遗传相似度0.54处,川赤芍(P.veitchii)、草芍药(P.obovata)和美丽芍药(P.mairei)3个野生种先后从30份材料中分别单独分离出来,而野生种芍药(P. lactiflora)则与所有的栽培品种聚为一类。该结果表明26个品种间的遗传背景相对一致,并与野生种芍药的遗传基础最为近密,与其它4种野生芍药的遗传差异则较大。按照与栽培品种亲缘关系由近到远的次序,4个野生近缘种依次排布为:美丽芍药、草芍药、川赤芍和块根芍药。研究结果从分子水平揭示出中国芍药品种群遗传背景狭窄,利用野生近缘种改良现有品种尚具有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