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3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酸化剂和防霉剂对浓缩料中油脂的保护作用,为抗氧化剂在浓缩料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25%的猪浓缩料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K组(只添加抗氧化剂)、KM组(添加抗氧化剂和防霉剂)、KS1组(添加抗氧化剂和酸化剂1号)、KS2组(添加抗氧化剂和酸化剂2号)、KMS1组(添加抗氧化剂、防霉剂和酸化剂1号)、KMS2组(添加抗氧化剂、防霉剂和酸化剂2号),每个处理3个重复,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在2 ~ 12周时,KMS2组过氧化值(POV)显著低于K组、KM组、KS1组和KS2组(P < 0.01),且在数值上低于KMS1组,在第12周时,KMS2组POV值较其他各组分别显著降低18.89%、19.83%、13.08%、7.80%、9.93%(P < 0.01)|在整个试验期内KS1组、KS2组、KMS1组、KMS2组油脂酸价(AV)显著低于K组和KM组(P < 0.01),在第12周时,KMS2组较K组和KM组分别显著降低2.75%和5.24%(P < 0.01)。综上,将抗氧化剂、酸化剂和防霉剂进行配合使用对饲料油脂的保护效果最好|且抗氧化剂、防霉剂与有机酸化剂的组合对油脂含量为8%的猪浓缩料的保护效果最佳。 [关键词] 抗氧化剂|防霉剂|酸化剂|浓缩料|酸价|过氧化值  相似文献   
2.
鲁梅克斯草粉对断奶獭兔饲喂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鲁梅克斯 K- 1,学名巴天酸模,又称高秆菠菜、英国菠菜等,为蓼科荞麦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由天山酸模与美国菠菜杂交选育而成。与其他牧草相比,鲁梅克斯具有产量高、蛋白质含量高等优点,作为猪、牛的青饲料,其应用效果已有报道。但由于其鲜草含水量极高 (达 90%以上 ),适口性一般,故在兔饲料中的应用未见报道。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水平的鲁梅克斯草粉对断奶獭兔饲喂效果的影响,为开辟兔的新型饲料来源提供可行性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鲁梅克斯草粉 由北京中食集团提供,单价为 1 000元 /吨,实测粗蛋白含量为 17.8%,粗纤维含量为…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东部有代表性的40份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Munro)Hack.]种源的物候期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东部地区假俭草种质资源的返青期、孕穗初期、盛花期、成熟期、枯萎期、青绿期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不同种源物候期变异范围大小依次为:孕穗初期(5月29日~9月29日)>盛花期(8月28日~10月24日)>成熟期(10月9日~11月20日)>枯萎期(11月7日~12月1日)>返青期(4月18日~5月8日)。青绿期的变异范围为189~217d。(2)中国东部地区假俭草种质资源的返青期和孕穗初期随着纬度的增加而日趋提前。(3)中国东部地区假俭草种质资源的返青期、孕穗初期、盛花期、成熟期、枯萎期、青绿期间有一部分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返青期与孕穗初期、盛花期、枯萎期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557、0.3429、0.3995,盛花期与枯萎期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526;孕穗初期与盛花期、成熟期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34、0.4626,盛花期与成熟期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592;而返青期与青绿期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019,表明假俭草的返青期愈早,青绿期愈长。  相似文献   
4.
低温胁迫是蔬菜生产过程中的主要逆境因子,对蔬菜作物的生长发育、商品产量形成影响极大。本文综述了蔬菜作物耐低温性的遗传模型、生理调节和分子机制,展望了蔬菜作物耐低温性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5.
正江苏省芦蒿生产目前仅在整地和施药环节有部分机械投入使用,扦插、采收和包装环节主要依靠人工完成,生产成本高且劳动强度大。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蔬菜机械化团队对芦蒿耕整地、扦插、收获和包装等主要环节进行机具选型和配套,初步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芦蒿机械化生产方案,有助于降低芦蒿生产成本,提高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和揭示高含油量油菜品系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通过多态性丰富的8对SRAP引物组合对不同来源的54份甘蓝型油菜高含油量品系进行了遗传分析。8对引物组合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 Shannon’s信息指数(I)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值分别为1.74、1.46、 0.27和0.4;该结果表明SRAP技术对高含油量油菜品系的多样性分析具有较高的检测率。聚类结果分析显示品系间的最大遗传相似系数为0.98,最小为0.71,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8时可将所有品系分为6大类群,Ⅰ-Ⅳ由23569等来自加拿大和我国不同油菜生态区的6份材料组成,Ⅴ和Ⅵ类则由38份和10份材料构成,占绝大多数。其中第Ⅴ类将黄色、中间色和大多数含油量高的品系聚在一起;黑色、中间色和相对较低含油量的材料则聚在第Ⅵ类中;同时,Ⅴ和Ⅵ也可分成3个和2个亚类。高油种质资源聚类与粒色、含油量关系密切,而与地理来源、芥酸、硫苷等关联性较小,各类群材料与地域来源、含油量、粒色、品质等性状没有单一的指向性关系,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7.
以农艺性状优良、配合力高、具部分恢复基因的品系为轮回亲本,与MICMS双低不育系“宁A6”回交,定向选育具有轮回亲本优良性状和原不育系不育生的新不育系,经3个轮回世代的回交、自交和测交,育成MICMS胞质不育系“宁A7”和保持系“宁B7”。宁A7不育系株型紧凑,不育性彻底,双低品质稳定,经济性状得到进一步改良。  相似文献   
8.
淹水土壤中秸杆氮素的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15N示踪技术和密闭培养法研究水稻和玉米秸杆^15N在淹水土壤中的转化过程。结果表明:土壤中秸杆^15N的各转化过程相互制约,每个过程中^15N含量都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秸杆种类和土壤类型对土壤矿质^15N含量的影响随时间延长逐渐变小,培养112d后土壤中矿质^15N含量仅占加入秸杆^15N的0.96%~1.68%,秸杆^15N有2.03%~4.25%被微生物固持,0.23%~14.16%被粘土矿物固定。粘土矿物类型影响土壤对秸杆^15N的固定,变性土中固定态^15NH4^ 含量明显高于红壤,秸杆^15N的固定使其以气态形式损失的量减少,这在农业生产中将有助于保持土壤肥力,整个培养过程中秸杆^15N的损失率为29.70%~46.30%。112d后秸杆^15N实际矿化了47.72%~ 51.74%,仍有50%左右的秸杆^15N残留于土壤。  相似文献   
9.
为快速、准确获取江淮麦区县域冬小麦赤霉病发生信息,选用中、高空间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做多尺度信息融合研究。在筛选适宜冬小麦田块分布特征的空间尺度遥感影像基础上,通过分析冬小麦长势指标和赤霉病病情指数之间的互作关系,构建基于多农学参数的冬小麦赤霉病估测模型,并对县域冬小麦赤霉病空间变化进行遥感监测。结果表明:(1)2m×2m、8m×8m和16m×16m三种空间尺度融合影像的均值相差不大,平均梯度和标准差存在明显差异。16m×16m融合影像的清晰度最好,信息量也多,比较适合研究区域冬小麦田块分布特征。(2)16m×16m融合影像提取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比值植被指数(RVI)值明显高于2m×2m和8m×8m融合影像,说明16m×16m融合影像光谱信息量较丰富,有利于冬小麦的识别。(3)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地上部生物量是影响赤霉病发生的主要长势指标。基于主要长势指标构建冬小麦赤霉病估测模型,平方根误差(REMS)为10.5%,相对误差为14.6%。该方法可以实现对县域冬小麦赤霉病空间变化的有效监测。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及籽粒DON的防效,分别检测6种杀菌剂对亚洲镰刀菌(F.asiaticum)的室内毒力,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分别检测、分析了6种杀菌剂施药1次和2次在麦穗中的消解动态及其对小麦赤霉病和籽粒DON的防效。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亚洲镰刀菌菌丝生长抑制度表现为咪鲜胺>戊唑醇>氰烯菌酯>氟唑菌酰羟胺>吡唑醚菌酯>嘧菌酯。6种杀菌剂在麦穗中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50%咪鲜胺WP、430 g·L-1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200 g·L-1氟唑菌酰羟胺SC、250 g·L-1吡唑醚菌酯EC和250 g·L-1嘧菌酯SC施药1次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081 5、3.094 4、2.365 7、3.026 8、3.209 0和3.136 4 d,施药2次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044 7、3.332 4、2.529 7、3.397 8、3.300 7和3.179 6 d。200 g·L-1氟唑菌酰羟胺SC施药1次和2次病指防效分别为85.96%和94.88%,DON防效分别为81.43%和88.91%。430 g·L-1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和50%咪鲜胺WP施药1次和2次病指防效分别为61.48%~73.62%和75.33%~86.15%,DON防效分别为53.88%~69.70%和60.09%~79.45%。250 g·L-1吡唑醚菌酯EC和250 g·L-1嘧菌酯SC施药1次病指防效分别为63.76%和50.47%,DON防效分别为41.03%和-28.95%;施药2次病指防效分别为79.51%和61.10%,DON防效分别为52.75%和-18.08%。综上所述,氟唑菌酰羟胺对赤霉病和籽粒DON防效最佳,而吡唑醚菌酯和嘧菌酯对小麦赤霉病和籽粒DON防效不突出,甚至增加毒素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