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7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647篇
林业   105篇
农学   524篇
基础科学   209篇
  606篇
综合类   1613篇
农作物   321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373篇
园艺   276篇
植物保护   33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92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194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288篇
  2012年   502篇
  2011年   320篇
  2010年   268篇
  2009年   332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2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吡蚜酮防治褐飞虱的使用技术及对天敌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盆栽和田间试验,研究了新型杀虫剂吡蚜酮对水稻褐飞虱的作用方式、不同龄期毒力、田间使用技术及防治效果,并初步探讨了吡蚜酮对天敌黑肩绿盲蝽和蜘蛛(机敏漏斗蛛)的毒力及其田间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吡蚜酮对褐飞虱不仅具有触杀作用,还具有较强的内吸作用。吡蚜酮对褐飞虱1龄、3龄若虫的168hLC50值分别为14.99mg·L-1、13.08mg·L-1,显著低于5龄若虫和成虫。盆栽试验发现当盆钵中保持水层时,吡蚜酮的防治效果更高。在褐飞虱低龄期、田间保持水层条件下,应用25%吡蚜酮WP制剂300g·hm-2、450g·hm-2和600g·hm-2,药后15d的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吡蚜酮对黑肩绿盲蝽成虫的安全性级别为较不安全(Ⅲ级),田间使用吡蚜酮后黑肩绿盲蝽数量减少;吡蚜酮对蜘蛛安全性级别为安全(Ⅰ级),田间使用吡蚜酮后蜘蛛数量无明显变化。研究结果为吡蚜酮的合理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2.
采用液质联用仪比较分析了3个不同种植区域(江苏南京、广西南宁和湖南长沙)露地和大棚两种种植条件下黄瓜和土壤中甲基硫菌灵及其代谢物多菌灵的残留动态,同时对黄瓜中的最终残留量进行了比较分析。施药后,甲基硫菌灵在黄瓜和土壤中均能很快转化为多菌灵[施药后1 d甲基硫菌灵未检出(〈0.01 mg·kg-1)],多菌灵在露地黄瓜和土壤中的原始沉积量均低于大棚。3个试验点露地黄瓜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3、1.4 d和1.4 d,在大棚黄瓜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6、1.7 d和2.0 d。在3个试验点露地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6、1.7 d和2.3 d,在大棚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3、2.0 d和2.3 d。最终残留试验在最后一次施药后1 d采样时,大棚、露地黄瓜中的甲基硫菌灵均未检出(〈0.01 mg·kg-1),多菌灵在3个试验点露地黄瓜中的最终残留量为0.014~0.162 mg·kg-1,而在3个试验点大棚黄瓜中的最终残留量为0.121~0.561 mg·kg-1。参照我国所制定的黄瓜中多菌灵的MRL(0.5 mg·kg-1),露地种植方式下所有处理黄瓜中甲基硫菌灵代谢物多菌灵的最终残留量均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但大棚种植方式下其残留量有超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3.
袁伟  董元华  王辉 《土壤学报》2011,48(2):445-451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研究生物系统能量平衡和多重化学元素(主要是碳、氮、磷、钾)平衡的科学。目前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生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研究相对较少。在我国,有关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4.
重金属存在下微塑料对环丙沙星的吸附特征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揭示微塑料在重金属与抗生素共存体系中的吸附特征,以聚酰胺(PA)、聚氯乙烯(PVC)为典型微塑料,以环丙沙星(CIP)作为目标抗生素,以Cu、Cd为重金属代表,通过批量吸附试验研究了重金属存在下微塑料对CIP的吸附行为及机理。结果表明:PA和PVC两种微塑料对CIP的吸附同时符合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由Langmuir方程拟合得到的CIP对PA和PVC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846 mg·g~(-1)和1.862 mg·g~(-1)。不同pH下两种微塑料对CIP的吸附呈现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pH为6时吸附量达到最大。重金属Cu、Cd存在下的吸附等温线更符合Langmuir方程,Cu的存在显著促进了微塑料对CIP的吸附,而Cd的存在抑制了微塑料对CIP的吸附,Cu、Cd没有改变吸附量随pH变化的趋势。PVC对CIP的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PA吸附CIP的机制包括酰胺基与羰基间氢键的产生,此外静电相互作用、极性作用也是两种微塑料吸附CIP的重要机制。研究表明,重金属Cu、Cd存在下,可以改变微塑料对CIP的吸附量,但不会对PA、PVC吸附CIP的机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5.
本研究在农田排水沟渠末端增设农田生态塘,对麦季农田流失水体进行贮留,并通过在生态塘配置养分拦截植物进行养分富集研究,旨在为减轻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提供技术支撑。小麦季农田设置农民习惯施肥(NN)和优化施肥(EN) 2个施肥水平;生态塘种植水芹菜和黑麦草2种拦截植物。结果表明:试验年度麦季农田共发生8次地表径流,麦季农田总地表径流水量为1 119.0 m3·hm-2。NN处理农田地表径流水体总N、总P、总K流失量分别为4.5、0.5、4.0 kg·hm-2,采用优化施肥能够减少农田地表径流养分流失量,EN处理总N、总P、总K流失量分别为3.9、0.4、3.8 kg·hm-2。本研究灌排单元农田面积为5.2 hm2,小麦季其农田地表径流水体总N、总P、总K流失量分别为23.3、2.4、20.8 kg,生态塘中水芹菜和黑麦草拦截农田N、P、K流失量分别为18.0、1.9、22.0 kg,植物养分拦截量占本灌排单元农田地表径流水体养分流失的77.3%、79.2%、105.8%。经折算,生态塘与农田的面积比例以1∶43~50为宜。研究表明,在太湖地区小麦田排水沟渠末端设置生态塘,并配置水芹菜和黑麦草2种养分富集植物,可拦截麦田地表径流氮磷养分超75%,有效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46.
将E.coli O157:H7(EHEC-O157:H7)用甲醛灭活、超声破碎,免疫BALB/c小鼠,制备免疫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后,获得7株分泌抗E.coli O157:H7单克隆抗体(mAbs)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F5、B8、E7、G9、G11、F1和C3,Ig亚类分别是IgG2aκ、IgG2aκ、IgG1κ、IgMκ、IgMλ、IgMκ和IgG2aκ.用间接ELISA检测,E7和F1细胞培养上清液的效价为1.6×103,腹水效价均为1×1011;C3、F5、B8、G9和G11细胞培养上清液的效价为1×10~2×102,腹水效价均为1×103.相加ELISA结果显示,F1、G9和G11 3株mAbs对应相同的抗原表位,而其它4株对应不同的抗原表位.用间接ELISA分析特异性,7株mAbs与某些其他血清型的大肠杆菌有交叉反应.Western blotting表明,C3、E7和F1 3株mAbs在蛋白分子量28×103处有特异性条带,而其它4株mAbs则未显示蛋白带.  相似文献   
147.
黑莓速溶粉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黑莓速溶粉加工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在黑莓原浆中加入0.3%果胶酶、0.15%纤维素酶,能明显降低浆料粘度,提高果汁的产出率;加入0.08%壳聚糖,可以显著提高黑莓汁的澄清度;浓缩后的黑莓汁添加干燥助剂(40%麦芽糊精),控制喷雾干燥进口温度(160℃)和进料速度(50 mL/min),可以生产出分散性好、香味突出的黑莓粉。  相似文献   
148.
设施农业病虫害问题日趋严重,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不同于露地栽培,迫切需要新的施药技术和机具。常温烟雾施药技术及机具主要应用于设施农业的农药喷洒,以防治病虫害;同时,在畜场禽舍及仓库的卫生消毒、蘑菇栽培、叶面施肥等场合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除农业用途之外,还可扩展到工业水雾降温、增湿,以及宾馆、医院、游乐场所的卫生防疫和杀虫消毒等领域。  相似文献   
149.
哺乳动物卵巢中的初级卵母细胞成熟后排出第一极体,卵母细胞随即进入第二次减数分裂过程,并休止于分裂中期(M Ⅱ期),此时期卵母细胞若与精子结合受精,则受精后的卵母细胞被激活突破M Ⅱ 期阻滞,通过后期末期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排出第二极体(PB Ⅱ)[1-2] .  相似文献   
150.
通过比对鸡、火鸡、鸽、猪、大鼠5种动物及人催乳素受体(PRLR),并根据它们的基因cDNA保守区设计兼并引物,先扩增了鹅催乳素受体基因(gPRLR)cDNA一段606 bp保守区序列,再以此设计基因特异性引物,利用3'-RACE技术克隆了gPRLR cDNA 3'-末端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获得的gPRLR cDNA 3'-末端长1 876 bp,含编码区后1 656 bp的编码核苷酸、终止密码子TAA和220 bp的3'UTR.参照鸡催乳素受体基因(cPRLR),此gPRLRcDNA 3'-末端序列可分成6个外显子,其长度分别为148 bp、170 bp、145 bp、100 bp、70 bp和1 243 bp,与cPRLR cDNA最后6个外显子高度同源,终止密码子位于最后1个外显子的1 021 bp处.编码区后1 653 bp编码的551个氨基酸gPRLR C-末端与鸡PRLR同源部分的同源性达到8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