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6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2012年广东甘薯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产业是广东省重要农业产业之一,种植面积居于广东省主要农作物第5位,在广东市场有着较大的消费量.近年来,甘薯科技创新不断推进,广东省甘薯种植面积和产量也处于稳定发展的态势,但甘薯种植区域分布正在逐渐发生变化,甘薯市场价格也处于变动之中.为促进广东省甘薯产业健康发展,对广东甘薯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在分析基础上,提出关于提升广东省甘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2.
应用近红外非破坏性测定技术,以单粒花生种子含油量为检测对象,在花生分离世代对变异个体的含油量性状进行定向选择。结果表明,在分离世代中花生个体间含油量的变异程度大于纯合群体,F2的变异程度更高;在花生分离世代中高油个体的出现频率较高,不同亲本组合间高油个体的出现频率有明显差异;试验经3个世代的定向选择,单株平均含油量得到明显提高,单株中高油个体的出现频率也因为进行定向选择而得到提高。可见,利用花生单粒种子含油量非破坏性测定技术在分离世代对变异个体含油量性状进行定向选择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3.
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法,通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下胚轴伸长量5个生理生化和形态指标,利用主成分及隶属函数分析法对苦瓜(Momordica charantinaL.)13个主要生产品种的芽期抗旱性进行鉴定和筛选。抗旱性综合评价值的结果表明:苦瓜品种的抗旱性强弱顺序为:金天A-1>碧丰二号>华富>新农村>翠绿三号>碧绿三号>金宝>靓绿>丰绿>绿宝石>顶优>早绿>碧珍一号,该结果初步为苦瓜抗旱品种选育和旱作栽培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4.
粤彩糯2号于2010年春、秋季和2011年秋季在佛山三水南山镇种植鉴定和进行不同基肥的比较试验。种植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种生育期81~85 d,每667 m2鲜果穗产量792~976 kg,穗长16.0~18.3 cm,秃顶长0~2.6 cm,秋季产量明显高于春季,且秃顶长较短,秋季种植表现优于春季。不同基肥的比较研究发现,以粒满丰生物有机肥作基肥,苗移栽后恢复快、长势壮,每667m2施100 kg增产效果明显。粤彩糯2号品质综合表现优于其他试验品种。  相似文献   
55.
介绍了国内外烟草产业概况,以及2010年广东省烟草产业发展状况,分析广东烟草业科技现状及关键性技术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巩固提高现有品牌优势,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56.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是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类有毒的次生代谢产物,是最危险的致癌物,严重威胁到人类及动物的健康.介绍了植物源抗真菌肽或蛋白、在抑制霉菌污染方面的研究进展,对近年来转基因防治黄曲霉毒素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7.
粤甜3号玉米栽培密度与农艺性状的动态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超甜玉米粤甜3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其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密度在48000株/hm2时,鲜苞商品性状和产量能够得到比较好的协调,取得好的效益。密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鲜苞商品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8.
以高抗黄曲霉花生新品种粤油9号为油料,采用黄曲霉综合控制生产技术能有效控制花生收获前后黄曲霉的污染;在花生油生产过程中采用紫外光降解黄曲霉毒素技术,能最大限度减少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应用无黄曲霉花生油技术生产花生油,实现花生油的产业化,花生油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59.
介绍了广东等南方培育的甜玉米品种在西北繁制种的技术要点,为建立多点、多气候类型的良繁基地,克服目前在广东等南方繁制种存在的雨水多、成本高、质量差等缺点,为提高种子生产质量、保证良种供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几种低毒杀虫剂对甜玉米斜纹夜蛾和毒蛾的防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斜纹夜蛾和毒蛾是甜玉米种植中的重要害虫,其危害甜玉米的嫩叶和花丝,造成损失。目前对该两种害虫的防治都是以农药防治为主。选用一些较有代表性的药剂对斜纹夜蛾和双线盗毒蛾的幼虫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甲维盐乳油、4.2%高氯·甲维盐水乳剂、15%虱螨脲水分散粒剂和20%虫螨腈可溶性粒剂对斜纹夜蛾的防效较好,药后7d的防治效果达90%以上;6%阿维·高氯乳油、2%甲维盐乳油和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对双线盗毒蛾的防治效果最高,药后7d的防效达到100%,2000IUB.t.颗粒剂对双线盗毒蛾幼虫防效缓慢,但药后7d却达到91.0%,田间持效期较长,可在虫口密度较低或发生初期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