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0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230篇
农学   58篇
基础科学   90篇
  130篇
综合类   868篇
农作物   40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46篇
园艺   114篇
植物保护   4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为初步探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是否参与山羊绒周期性再生及着色过程,本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上游基因β-catenin、Lef1/Tcf3及该通路拮抗基因Dkk1mRNA在白色绒山羊绒毛生长不同时期及黑、白色绒山羊绒毛生长旺盛期时体侧部皮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上述通路中β-catenin、Lef1/Tcf3基因mRNA在白色绒山羊不同时期体侧部皮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具有明显变化规律即生长前期缓慢上调,旺盛期时表达量最高,生长后期及退行期逐渐下调,休止期表达量最低;Dkk1基因mRNA在白色绒山羊不同时期体侧部皮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则无明显规律性。上述各基因mRNA在黑、白色绒山羊生长旺盛期时体侧部皮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山羊绒周期性再生过程,但该通路并不涉及生长旺盛期时绒毛的着色过程。  相似文献   
112.
以毛乌素沙地南缘榆林沙区的黑沙蒿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镜(SEM)显微技术,对其花粉形态特征进行详细的观察描述。结果表明,黑沙蒿花粉粒属单粒小型花粉,具有蒿属植物花粉的共性特征,属于较为进化物种的花粉形态,同时其花粉粒二型性特征亦比较突出。长球形和圆球形2种形态不同的花粉粒,同时存在于同一花药中,长球形花粉粒极轴长(P)23.43(20.10~24.91)μm,赤道(E)轴长16.93(15.81~17.32)μm,P/E=1.38,极轴与赤道轴长度差异显著(P<0.05),赤道面观椭圆形;圆球形花粉粒极轴与赤道轴近等长,极轴长17.56(16.11~18.43)μm,赤道轴长17.10(15.99~18.01)μm,P/E=1.03,极轴与赤道轴长度差异不显著(P>0.05),赤道面观圆球形;经T检验,2种形态花粉粒的极轴与赤道轴长度比值P/E,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2种形态花粉萌发器官都具3孔沟,但长球形花粉的沟深而细长,边缘整齐光滑,内孔深陷,沟间稍窄,极区面积较小;圆球形花粉的沟较浅较短,沟缘粗糙,内孔外突,沟间较宽,极区面积较大;外壁表面纹饰都为退化小刺与颗粒状纹饰的组合,但刺的分布、基部大小及刺间颗粒的大小和排列等有所差异。样本中长球形花粉粒占比为64.1%,圆球形花粉粒占比为35.9%。  相似文献   
113.
为明确土壤C、N配施调控旱地谷子根系形态构建及产量形成的关联机制,研究以晋谷21谷子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处理小区面积30 m2),设置不同C/N调控处理:CK(N 21.7 kg/hm2);A(N 21.7 kg/hm2, C 6.7 kg/hm2);B(N 32.7 kg/hm2, C 6.7 kg/hm2);C(N 43.3 kg/hm2, C 6.7 kg/hm2);D(N 54.3 kg/hm2, C 6.7 kg/hm2),N为含量为46%的尿素,C为玉米秸秆生物炭,系统调查了谷子根系形态指标体系和产量构成因子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①土壤CN合理配施可以有效增加谷子的产量,增产效果以处理C最为显著,较CK 处理显著增加44.9%;②同等生物炭施用水平下,充足或过量的N会抑制根系伸长下扎,但有助于根系的横向生长和体积膨大,处理B对根系总长、总表面积、总体积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分别提升4.75%、13.92%、17.02%。③同等生物炭施用水平下,增施氮肥会减少土壤含水量,其中B处理较CK处理土壤水分含量显著降低4.2%;④增加氮素的施用可以有效促进谷子在抽穗期和灌浆期的根系生长发育,促进根系干物质的积累,与CK处理相比,A、B、C三个处理抽穗期和灌浆期谷子根系的干物质都显著性增加,增幅分别为28.13%、35.93%和24.75%,灌浆期增幅分别为36.83%、46.35%、49.52%;⑤配施生物炭可有效调控土壤电导率和土壤温度随作物生育期和气候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与CK相比,B处理显著降低土壤电导率19.5%,D处理显著提升了3%的土壤温度,对根系形态发育和功能发挥具有显著影响。综上所述,合理的CN配施调控可以通过改善土壤水肥环境,优化根系空间分布格局和功能,实现谷子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114.
研究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适合榆林市地被植物综合评价体系模型,构建了生长特性、观赏特性和应用特性等3个方面约束层,通过实地调查,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系统调查了榆林市优势地被植物资源。结果表明:(1)约束层权重值由高到低依次为生长特性、观赏特性、应用特性;(2)标准层权重值排名前5位的为绿期、花观赏性、抗逆性、覆地能力、叶观赏性;(3)榆林市优势地被植物Ⅱ级以上共计56种,占34.78%,具有开发利用价值。层次分析法是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用数据客观地进行分析,为城市园林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5.
研究通过溶剂提取法、萃取和蒸馏获得不同极性段的老瓜头提取物。以枣飞象、粘虫、小地老虎和山楂叶螨为试虫,采用小叶碟法和玻片浸渍法对不同活性段提取物进行杀虫活性测定并对活性提物段进行柱层析获得活性成分。结果表明,正丁醇提取物对枣飞象、粘虫和小地老虎的杀虫活性较好,胃毒处理48 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3.4%、72.3%和68.2%,触杀处理48 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4.8%、63.9%和42.4%。采用柱层析法对老瓜头正丁醇提取物进行分离,表明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在X4组分,胃毒处理48 h,对枣飞象、粘虫和小地老虎的校正死亡率大于90%,触杀处理48 h,校正死亡率为70%~80%。研究表明老瓜头正丁醇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杀虫作用,为开发老瓜头植物源杀虫剂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探究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 PRLR)基因InDel突变对绒山羊种群生长特性的影响。[方法]以陕北白绒山羊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扩增和测序技术法检测分析陕北白绒山羊PRLR基因的多态性,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法分析PRLR基因不同基因型与陕北白绒山羊生长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所检测的1 176只陕北白绒山羊群体中,PRLR基因第2内含子存在1个16 bp InDel突变,形成了纯合插入型(II)、杂合型(ID)与纯合缺失型(DD)3种基因型;在育成羊群体中,该InDel突变与生长性状无显著关联(P>0.05),在成年羊群体中,InDel突变与管围性状显著相关(P<0.05);在育成羊和成年羊全部群体中,InDel突变仍与管围性状显著相关(P<0.05)。[结论]PRLR基因16 bp InDel突变可能会对陕北白绒山羊生长发育产生显著影响,该位点可作为陕北白绒山羊辅助育种的候选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17.
118.
通过心里美萝卜(Raphanus sativus)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生物炭分别添加在纯土(J)和施加有机肥的土壤(S)中,有机肥与土壤按1∶[KG-*2]5混合,形成不同配比后对萝卜在两叶一心时期的生长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量比较。结果表明:生物炭添加在施有机肥的土壤中比添加在纯土中的综合指标好,但与对照组比可看出生物炭添加在纯土中萝卜的增长幅度更高。添加生  相似文献   
119.
作物品种是影响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通过研究在子洲的川地上,7个玉米品种在3 000株·667m-2、4 000株·667m-2、5 000株·667m-2和6 000株·667m-2这四个密度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等。研究表明:陕单8806在4 000株·667m-2下获得较高产,陕单636、陕单650、郑单958、陕单609在5 000株·667m-2的密度下产量最高,登海9号和东单60在6 000株·667m-2下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0.
栎黄枯叶蛾(Trabalavishnougigantina Yang)是一种危害严重的食叶害虫。目前,该虫在陕西省延安市吴起等地危害严重,陕西省榆林市与吴起毗邻,自然气候条件类似,如不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对策,将会有进一步扩散危害的风险。研究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标准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方法和程序,对该虫在陕西省榆林市的传播及扩散的风险性,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评估。结果表明:栎黄枯叶蛾在榆林市的风险性R值为2.09,属于具有高度危险性的有害生物。针对该虫的高度危险性,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