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6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14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对5种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菖蒲(Acorus calamusL.)在静态培养过程中的叶片长度变化、叶片数目变化进行了观测,比较了培养后各水体中菖蒲根长、根数、鲜重、根活力、叶绿素含量、叶片可溶性总糖含量、鲜重增量和根系活力的差异。研究发现,菖蒲在5种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体中均能正常生长。在非极度富营养化的水体组中,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越高,菖蒲生长越好。但在极度富营养水体中,菖蒲根系生长受到抑制,其根短且须根多,且叶片生长对此水体有一段适应期,试验前8 d,其中菖蒲叶片长度增长明显小于重度富营养,8 d后,叶片生长速度高于其他处理组。结果表明,菖蒲具有较好的耐污性、耐贫瘠性,较适合于在中、高度富营养水体中生长,在水体生态修复工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2.
对湖北省蚕桑主产区44个有代表性的桑园养分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主产区桑园 施用有机肥的比例为75.0%,所有桑园均施用一的化肥。全省桑园氮(N)、磷(P2O5)、钾(K2O)平均施用 量分别为453.0、114.0和175.5 kg/hm2,其中由有机肥提供的氮、磷、钾分别占总投入的25.5%、69.7% 和87.2%,养分施用的N:P2O5:K2O比例为1:0.25:0.39。鄂东蚕区的肥料用量明显高于鄂北和鄂西南蚕 区。桑园NPK养分投入量相差很大:施氮(N)量>600 kg/hm2的桑园比例为15.9%,而22.7%的桑园年 施氮量<150 kg/hm2;施磷(P2O5)量>225 kg/hm2的桑园比例为6.8%,施磷<75 kg/hm2或不施磷的桑园 比例为22.7%;施钾(K2O)量>300 kg/hm2的样本比例占15.9%,而全年未施钾肥的桑园比例高达 25.0%。湖北省桑园全年施肥次数以1次和2次的比例最高,分别为25.0%和63.6%,反映出桑园施肥 次数偏少。  相似文献   
53.
离子交换树脂膜吸附控释肥钾素养分的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李方敏  樊小林  汪强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11):2283-2289
 在土柱淋溶-培养条件下,以离子交换树脂膜模拟作物根系吸收,研究了几种速度复合型控释肥钾素释放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树脂膜对各控释肥处理累积吸附K2O净量的大小顺序为:FT1>FT4>FT2=FT7>FT5> FT6=FT3。在试验前期,树脂膜每周吸附钾的净量与其相应的淋溶量间呈显著正相关;而在试验后期,每两周吸附量与其相应的淋溶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树脂膜在第3周和第7周吸附养分净量较大。各处理的Richards 函数M值均很接近,且大于实测值;k值范围为0.1130~0.2722,可以准确地反映出不同控释肥养分释放速率的差异;而各处理Logistic函数中M值差异较大,且均小于实测值;k值范围为0.5066~0.6006,差异不大,难以准确地反映控释肥养分释放速率。因此,Richards 函数比Logistic函数能更准确地描述和预测树脂膜对不同控释肥养分释放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54.
还田秸秆及其腐解产物的吸水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水稻、小麦和油菜作物秸秆的腐解规律及其对秸秆吸水能力的影响,为农田秸秆资源有效利用和田间水分管理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尼龙网袋法进行试验研究。[结果]在土壤水分饱和状态下,3种秸秆腐解速率均表现为前期快,后期缓慢的特点。培养结束(110d)时,水稻、小麦和油菜秸秆的累积腐解率分别为67.8%,55.5%和49.2%。光学显微镜结合红外光谱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水稻秸秆经过110d的腐解,其物质组成、化学结构和形貌特征均发生显著变化,小麦和油菜秸秆变化不明显。腐解0d时,水稻、小麦和油菜秸秆饱和吸水量依次分别为3.87,2.51,3.61g/g。随着秸秆组分、结构和形貌的变化,秸秆及其腐解产物饱和吸水量也有显著性差异。水稻秸秆在腐解15d时的饱和吸水量最大,为5.17g/g,之后其饱和吸水量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小麦和油菜秸秆的饱和吸水量在腐解5d时达到最低值,分别为1.87,2.59g/g;之后其饱和吸水量逐渐增加。单位秸秆的吸水效果表明,3种作物秸秆在腐解初期的持水量最大,之后随着腐解时期的延长而有所降低。[结论]还田作物秸秆的吸水能力受到还田秸秆质量和腐解时期的双重影响,故在开展秸秆还田(尤其翻压)时,应注意秸秆含水量,还田时期和田间水分管理,降低由秸秆吸水产生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55.
渍水和高温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棉花生育中后期的主要气象灾害。2011和2012年在桶栽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棉花花铃期功能叶光合特性、膜脂过氧化代谢对渍水(土表积水2~3 cm,7 d)、高温(7 d,每天持续6 h)及其复合胁迫的响应差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渍水、高温单独处理均增加了棉花主茎倒4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渍水和高温共同处理导致SOD活性降低,POD活性迅速增强和MDA含量急剧增加。渍水、高温及渍水+高温均降低了叶片SPAD值、光系统II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Maximal photochemical quantum yield of photosystem II,F_v/F_m)和潜在光化学活性(Potential photochemical activity of photosystem II,F_v/F_0);同时降低了叶片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sis rate,P_n)、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ance,C_s)和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T_r),增加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Intercellular CO2concentration,C_i);减少了单株成铃数,降低了铃重,进而降低了籽棉产量,而对衣分影响不明显。从产量受害程度来看,渍水+高温(23.0%)渍水(17.1%)高温(9.8%)。除Ci外,SPAD值(叶绿素含量)、P_n、T_r、C_s、F_v/F_m及F_v/F_0与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SPAD值与产量的相关性最好。可将功能叶SPAD值作为作物响应逆境胁迫的敏感指标,应用到棉花抗逆能力评价和气象灾害减产评估之中。  相似文献   
56.
57.
随着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应用水生植物净化水体的技术日益成熟。水芹菜作为植物治污的重要力量,其经济效益也不容忽视。重点从治污成本、市场价值、可持续性等方面对利用水芹菜治理水体污染的同时带来的经济效益展开研究,并对该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8.
为了揭示稻渔种养系统生产潜力和制定高产高效栽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等2个数据库,分别以稻渔(包括稻虾、稻鱼、稻蟹、稻鳖、稻鳅)、施肥、产量、种植密度、种植方式、rice-fish、rice-crayfish、rice-crab、rice-turtle、rice-loach、yiel...  相似文献   
59.
以沉积岩石学、石油地质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在综合分析岩心、薄片、测录井等资料的基础上,对西峰油田259井区长3_2油层的沉积微相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区内长3_2油层岩性主要为砂岩、泥岩、泥质粉砂岩,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进一步可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河口砂坝、席状砂等微相类型,长3_2油层各小层之间的砂体展布特征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延南西-北东向伸展,河道在研究区中部汇合,后再分叉。  相似文献   
60.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为重要的石油产出区域,盆地西南部什社地区长3油层组是重要含油气勘探目标层位之一。目前,对研究区长3油层组沉积环境的研究成果较少,沉积相的划分一直存在争议。基于对露头剖面和岩心的观察描述,结合测井、钻井等资料,运用沉积学、古生物学及地球物理测井等理论知识,通过岩心相与测井相的综合对比分析来确定什社地区长3油层组沉积微相类型与特征,探讨沉积演化过程。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什社地区长3油层组为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发育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沼泽等沉积微相。多期河道砂体相互叠置构成研究区储层的主体骨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