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5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466篇
林业   70篇
农学   205篇
基础科学   105篇
  394篇
综合类   3006篇
农作物   550篇
水产渔业   41篇
畜牧兽医   1269篇
园艺   310篇
植物保护   16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242篇
  2020年   231篇
  2019年   222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223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71篇
  2011年   418篇
  2010年   560篇
  2009年   398篇
  2008年   350篇
  2007年   323篇
  2006年   316篇
  2005年   282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222篇
  2002年   206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3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81.
不同大小棚旱育苗方式对棚温及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剖析大、中、小3种棚膜旱育苗方式在吉林稻作区的孰优孰劣,以‘通引58’、‘通禾836’、‘通禾835’为试材,采用吉林稻区目前普遍推广的大棚、中棚、小棚旱育苗方式,就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秧苗素质方面进行调查统计分析。3种旱育苗方式不同时间段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高低均表现为:大棚旱育苗>中棚旱育苗>小旱育苗。不同旱育苗方式出现超过水稻生物学上限温度次数多少表现为:大棚旱育苗>小棚旱育苗>中棚旱育苗规律;出现低于生物学下限温度次数多少表现为:小棚旱育苗>中棚旱育苗>大棚旱育苗。在秧苗素质方面,不同旱育苗方式之间的株高、根数、地上干重和出苗率差异显著,其高低、多少均呈现大棚旱育苗方式>小棚旱育苗>中棚旱育苗规律;叶龄、茎数上大棚旱育苗显著高于其他2种旱育苗方式,而中棚、小棚旱育苗差异并不显著;地上干重大棚和中棚旱育苗之间无显著差异,但二者都显著大于小棚旱育苗。生产中提倡使用大棚旱育苗方式,其次是中棚旱育苗,但大棚一定要提早和延长通风炼苗的时间;而小棚旱育苗在吉林省夜间积温较低地区建议不用或少用,若用应留意夜间低温,进而采取保温措施。  相似文献   
182.
抗菌肽是生物体内诱导表达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小分子多肽。这些多肽是生物体非专一性的免疫应答产物,是生物体内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分。目前国内关于猪源抗菌肽的研究,主要针对于猪的小肠中的抗菌肽,而猪血中抗菌肽的提取及抗菌活性研究在国外虽已有少量报道,在国内却未见报道。由于猪血液中白细胞是免疫系统中起主要作用的免疫细胞,而其中性粒细胞约占白细胞总量的70%,从猪血液中性粒细胞中分离提取抗菌肽也就比较合理。因此本实验采用从猪血液中性粒细胞中分离提取小分子多肽,根据小分子多肽抗菌活性特点进而分离鉴定出抗菌多肽。同时,通过优化提取工艺,提高抗菌肽的得率和含量。  相似文献   
183.
基于压电薄膜的免耕播种机播种深度控制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使免耕播种机在秸秆覆盖地作业时自动保证播种深度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设计了一种主动作用式播种深度自动控制系统。采用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ce fluoride,PVDF)压电薄膜传感器将免耕播种机限深轮的胎面形变量转换为电压信号,信号处理电路对传感器产生的信号放大滤波,提取信号峰值,系统根据峰值信号实时监测播种单体对地表的压力,控制信号形成电路在压力不足时发出控制信号,控制安装在播种机机架与播种单体四连杆间的空气弹簧产生推力,使播种单体能够产生对地表的压力,从而保证播种深度的一致性。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主动作用式播种深度自动控制系统能够精确控制开沟深度,仿形性能可靠,作业速度为5~8 km/h时,播深合格率达到90%,作业速度大于8 km/h时,播深合格率明显高于被动作用式播种深度控制装置。  相似文献   
184.
农业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内外最新农业机器人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研究。介绍了农业机器人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对当前农业机器人进行分类阐述,分析了当前农业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最后对我国农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5.
为了探明吉林省第一时期(1958—1979年)、第二时期(1980—1999年)和第三时期(2000年以后)培育的水稻品种在遗传改良过程中其农艺性状和叶片光合能力的变化,以不同时期育成的24个水稻品种为材料进行田间随机区组试验,在抽穗后测定并分析其农艺性状、叶片特性和光合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吉林省第二时期育成品种的产量、有效分蘖数、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收获指数较第一时期显著增加,而株高显著降低。第三时期育成品种的单株生物量、剑叶光合能力和单株光合能力比第一期和第二时期显著增加。吉林省水稻品种改良过程中,第二时期较第一时期品种产量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农艺性状和叶片特征的遗传改良提高经济系数来实现的;而第三时期与第二时期育成品种的农艺性状和叶片特征变化不大,产量的提高主要是通过提高叶片和植株光合能力,增加生物量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6.
波纹表面接触土壤颗粒动态响应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波纹表面的降阻机制,以蚯蚓体表为研究对象,应用离散单元法对接触土壤颗粒动态响应进行仿真分析.仿真得出:波纹表面接触的土壤颗粒运动过程微观可分为“分散—团聚—分散”3个阶段,宏观表现为土壤与波纹试样之间形成孔隙;波纹表面接触颗粒的X向位移与试样的前进方向一致,呈线性增加,平均位移为60.33 mm,Y向速度随着波纹表面的凹凸起伏呈正弦变化、产生微震,且大于光滑表面接触颗粒振幅,波纹表面接触颗粒和波纹的接触位置直接决定受力的大小和方向.分析表明:波纹表面接触颗粒的运动幅度和频率大于光滑表面,颗粒产生微震,且波纹表面与土壤间存在孔隙,从而使得接触面积减小、阻力降低.  相似文献   
187.
平阳霉素(Pingyangmycin)对小麦诱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本试验研究了平阳霉素(Pinyangmycin)对小麦的诱变效应.用平阳毒素10μg/ml、30μg/ml 和50μg/ml浓度处理小麦种子,M1根长平均数分别为20.06cm、17.84cm和17.07cm,3种浓度平阳霉素处理均比0.3%EMS处理抑制根长的效应显著;平阳霉素10μg/ml、30μg/ml和50μg/ml 3种浓度处理的根数平均数分别为4.59、3.97和3.53.平阳霉素处理的根数平均数明显少于对照和0.3%EMS处理;平阳霉素10μg/ml、30μg/ml和50μg/ml 3种浓度处理的M1苗高平均数分别为7.39cm、6.93cm和6.69cm,比对照苗高有明显降低.平阳霉素10μg/ml、30μg/ml 和50μg/ml浓度处理,出苗率分别为73%、69%和66%,M1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分别为6.15%、7.31%和5.17%,M2突变率分别为2.25%、2.55%和3.83%;平阳霉素处理比对照和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对M1出苗率及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率都有明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平阳霉素是一种具有较强诱变效应的新诱变剂.  相似文献   
188.
尹秀英  许文良  冯君 《土壤通报》2002,33(3):207-211
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是评价土壤自然肥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对吉林省大豆种植区土壤中的主要营养元素N、P、K的供应水平进行了分析 ,并探讨了它们与大豆产量之间关系。研究表明 :吉林省大豆种植区土壤供氮水平属于中级 ,供磷和供钾水平属于高级 ,并当土壤碱解氮 :有效磷 :有效钾接近 1∶0 .3~ 0 .4∶1.7~ 1.8时 ,大豆单产水平较高 ,为提高大豆单产、指导科学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9.
本文报道了提取野生向日葵菊芋DNA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0.
辐照西洋参培养物皂苷次生代谢调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不同前体、前体浓度、前体加入时期、前体作用时间、ATP浓度、烟酸浓度对西洋参芽胞愈伤组织生长及皂苷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0 1 %甲羟戊酸对生长有抑制作用 ,对皂苷合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1 0 0mg L亮氨酸对生长无明显影响 ,对皂苷合成有促进作用 ;444mg L的醋酸镁对培养物生长和皂苷合成都有促进作用 ;在继代开始时加入前体皂苷含量最高 ;甲羟戊酸作用 6h皂苷产量最高 ;1 60mg LATP对生长和皂苷合成均有促进作用 ;1 0mg L烟酸利于培养物生长和皂苷合成 ;用6 0 Coγ射线辐照培养物 ,剂量为 40 0 0Gy时得到皂苷含量高于原愈伤组织 1倍的细胞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