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7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266篇
林业   119篇
农学   213篇
基础科学   363篇
  652篇
综合类   3062篇
农作物   76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1131篇
园艺   539篇
植物保护   310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265篇
  2021年   419篇
  2020年   335篇
  2019年   276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226篇
  2016年   330篇
  2015年   230篇
  2014年   346篇
  2013年   302篇
  2012年   366篇
  2011年   459篇
  2010年   427篇
  2009年   418篇
  2008年   396篇
  2007年   357篇
  2006年   339篇
  2005年   289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21.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作马铃薯生长及土壤水热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覆盖方式对西北旱作区农田土壤水热和马铃薯生长的影响。【方法】2015—2016年连续2年设置沟垄地膜全覆盖(DD)、沟垄地膜半覆盖(DB)和沟垄二元覆盖(DJ)3种覆盖方式大田试验,以平作不覆盖为对照(CK),研究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水温变异特征及对马铃薯生长及块茎形成的影响。【结果】覆盖处理全生育期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均高于CK,DJ处理在播后70—90 d土壤保水效果最佳。覆盖能降低0—200 cm土层土壤水分变异系数,以DJ处理的土壤水分垂直稳定性最强。与CK相比,DD处理在播后30—50 d的0—15 cm土层土壤增温效果显著,而DJ处理在全生育期0—25 cm土层土壤温度表现“降温和增温双重效应”。各覆盖处理能降低0—25 cm土层土壤温度变异系数,以DJ处理最小,其土壤温度垂直稳定性最强。覆盖能提高马铃薯出苗率和影响出苗天数,其中DD处理平均出苗天数较CK提前4.5 d,而DJ处理推迟3.5 d。马铃薯生育期生物量累积动态变化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以DJ处理生物量理论值和生长速率最大,快速生长持续期最长。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除马铃薯生物量、单株薯数及亩株数等因素外,土壤水分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高于土壤温度,是限制马铃薯高产的重要因子。【结论】沟垄二元覆盖(DJ)能改善土壤水温状况,维持相对稳定的土壤水热环境,利于马铃薯生长和块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2.
为了解宁夏引黄灌区麦后复种饲料油菜的合理施肥水平,以华油杂62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施用量对饲料油菜生物量、养分吸收规律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内油菜各器官的干物质累积量趋势表现为叶茎根,各器官的养分吸收量随着生育期的进行呈现"S"型变化趋势;整个生育期中氮磷钾肥处理(NPK)的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均最高,其次是缺钾处理(NP)和缺磷处理(NK)处理,缺氮处理(PK)处理最低;株高和茎粗在生育前期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中后期不同施肥处理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NPK处理的鲜草产量最高,为73 110.0 kg/hm~2,干草产量为11 848.7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48%和58.5%,NPK处理与PK、NK、NP处理的鲜草量相比分别增产33.2%、28.9%和18.8%,施肥后的效果表现为氮肥磷肥钾肥。这表明氮肥是影响油菜高产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配施磷钾肥效果更佳,而且在蕾薹期和初花期提供足够的氮磷钾肥是该油菜品种获得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3.
为探究不同生育期卷丹百合各器官中多酚类物质的积累规律及其抗氧化能力,分别采用福林–肖卡法、NaNO2–AlCl3法、香草醛比色法、pH示差法测定不同生育期(现蕾期、花期、半枯期、全枯期)卷丹百合各器官(基生根、鳞茎、茎生根、茎秆、叶片、株芽、花)中总酚、总黄酮、总黄烷醇和花色苷的含量,运用DPPH法、铜离子还原法和金属螯合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活性,分析其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卷丹百合各器官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存在差异;卷丹百合植株在花期总酚含量最高,半枯期的次之,全枯期的最少;花期,花中总酚含量最高,达14.75 mg/g,叶片中的总酚含量次之,珠芽的最低,仅为3.12 mg/g;卷丹百合多酚提取液的抗氧化能力在花期最强,其次是半枯期;相关性分析表明,卷丹多酚类物质与抗氧化活性在各时期、各器官呈现出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1.00~1.00,其中,花期和半枯期卷丹多酚类物质与铜离子还原力基本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4.
家畜内科学是研究动物非传染性内部器官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和中毒性疾病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综合性临床学科,是动物医学专业本科课程中一门专业理论和实践综合程度较高的临床基础课。针对家畜内科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将LBL、PBL、CBL、雨课堂等多元教学模式整合到家畜内科学教学中并进行探索和实践,以期促进学生深度参与课堂,从根本上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5.
为探讨栽培模式对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确定适应该地区马铃薯生产的最佳栽培模式,以青薯9号马铃薯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对比分析露地平作(A1)、露地单垄单行(A2)、露地单垄双行(A3)、半膜单垄双行(A4)、全膜单垄双行(A5)5种栽培模式下马铃薯抗氧化特性及产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起垄覆...  相似文献   
126.
日粮中添加缓释尿素对育肥牛血清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测定日粮中添加0.5%尿素和0.5%缓释尿素试验牛血清中尿素的含量,与饲喂基础日粮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照组试验前、中和后期血清中尿素的含量分别为3.699、3.714和3.870 mmol/L,整个试验期内血清中尿素的含量基本一致;试验Ⅰ组试验前、中和后期血清中尿素的含量分别为3.784、10.436和11.282 mmol/L,试验中期和后期分别比前期提高175.8%和198.2%,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Ⅱ组牛血清中尿素含量分别为试验前、中和后期3.841、4.061和5.196 mmol/L,试验中期和后期比前期分别高5.73%和35.28%,但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育肥牛日粮中添加缓释尿素比尿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7.
立足宁南旱地小杂粮生产现状,通过分析影响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提出了以持续增进降水生产潜力,提高降水利用率和农田水分效率为重点,大力推广优质高效抗旱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优化集成抗旱节水农业技术、培肥土壤、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加强产业化开发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8.
为了针对根腐病实施有效的生物防治,分离鉴定枸杞根腐病病原菌及其拮抗菌,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腐根上的病原菌,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特征鉴定病原菌;利用稀释涂布、滤纸片法和共培养法从健康根际土壤筛选拮抗细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枸杞根腐病分离得到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两种主要致病菌,从健康枸杞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12株对两种镰刀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其中J7-3、J7-8、J7-9和J10-8对腐皮镰刀菌的抑菌率均在80%以上,J7-3和J10-8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率均在70%以上。菌株J7-3和J10-8对根腐病病原菌的抑菌作用较好,分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中J10-8的拮抗作用和溶菌效果最好,可作为研发微生物菌剂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29.
以25个不同青贮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宁夏银川北部盐碱地,通过测定不同品种大喇叭口期和成熟期的表型性状和光合气体交换参数进行耐盐碱性鉴定,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隶属函数法对不同青贮玉米的耐盐碱强弱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青贮玉米品种处于不同生育期时对盐碱的敏感程度不同(发育阶段性),同一时期不同品种之间耐盐碱性也存在着差异(品种特异性)。根据综合评价值(D值)大小,将耐盐碱性分为三级:D值大于0.6为强耐盐碱性材料;D值在0.2~0.6之间为中耐盐碱性材料;D值低于0.2为对盐碱敏感的材料。其中,在大喇叭口期时具有强耐盐碱性的材料有:科多8号、桂青贮1号和133-2/1528,D值分别为0.770、0.705和0.614;在成熟期时具有强耐盐碱性的材料有:H14/A18和桂青贮1号,D值分别为0.761和0.728;而表现为敏盐性的材料为H14/1528,D值在大喇叭口期和成熟期时分别为0.140和0.155;其余品种均属于中度耐盐碱材料,D值处于0.2~0.6之间。  相似文献   
130.
以青薯9号原种为材料,采用大田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不覆膜为对照,研究了覆盖黑膜和白膜对马铃薯光合特性、荧光参数、干物质积累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覆膜相比,覆膜条件下马铃薯净光合速率提高0.4~3.0个百分点,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平均增加31.45%和6.58%,Fv/Fm、Fv/Fo、PI分别提高了2.47%、12.18%、20.93%;蒸腾速率在马铃薯生育前期覆膜比不覆膜降低20.82%,而后期却比对照增加8.55%,热耗散量子比率Fo/Fm覆膜较不覆膜处理降低7.11%,差异达显著水平;覆膜比不覆膜处理条件下马铃薯干物质积累量增加0.25~1.86个百分点,大薯率和中薯率分别增加33.78%,15.73%,每公顷产量增加43.08%,其中黑膜处理的各项指标优于白膜,黑膜比白膜和不覆膜增产16.86%、54.20%,差异达显著水平。因此,覆膜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的光合性能、荧光参数和产量,有效缓解干旱等逆境引起的马铃薯的衰老,减轻干旱对马铃薯的危害。在宁南山区,马铃薯采用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具有延缓叶片衰老和增加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