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8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外源NO对镉胁迫下东南景天生长和镉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明一氧化氮(NO)对东南景天镉超积累的效应,设置3个镉浓度(Cd0、Cd10、Cd100)和5个外源NO(SNP)水平,在营养液培养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水平对超积累东南景天生长和镉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外源NO浓度的增加,东南景天根的生物量在Cd0、Cd100水平时增加1.4%~36.73%,Cd10水平时则降低(SNP0.05水平除外),Cd100水平下茎、叶生物量、生物总量增加8.4%~14.5%、16.9%~22.0%和12.6%~18.7%(SNP0.1水平除外)。东南景天不同部位的镉含量及累积量和整株镉累积量随着外源NO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外源NO提高Cd10水平下超积累东南景天Cd的吸收速率2.9%~79.8%,提高2个镉水平下超积累东南景天Cd的转运速率0.5%~81.9%和16.4%~32.0%。外源NO可促进东南景天生长和Cd的吸收累积,其效应与NO浓度和Cd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作物叶片氮含量的快速估算对于及时了解作物长势、病虫害监测以及产量评估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经济作物生姜为研究对象,获取了2015年4月-9月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期和不同氮肥梯度下生姜叶片的高光谱和氮含量数据,对比分析了比值植被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植被指数组合形式对生姜叶片氮含量的估算效果。在此基础上,基于波段组合算法,筛选出了生姜叶片氮含量的敏感波段,并构建了两个新型光谱指数NDSI_((754,713))和RSI_((754,713))。结果表明,所选择的植被指数中,MCARI(705,750)/OSAVI(705,750)对生姜叶片氮含量估算效果最好,模型精度R~2、RMSE和RE分别为0.73、0.27、11.64%;利用波段组合算法构建的归一化光谱指数NDSI(754,713)对生姜叶片氮含量估算效果要优于MCARI(705,750)/OSAVI(705,750),模型估算精度R~2达0.83,使用的敏感波段713 nm与754 nm均位于植被的"红边"区域。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叶片氮含量的预测值和实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验证样本R~2为0.78,RMSE为0.20,RE为9.81%。上述分析结果可为农业管理部门及时掌握生姜长势信息、制定施肥策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细胞生物学实验是学生了解细胞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最直接有效的手段。该文以RNA的细胞化学—Brachet反应的原理为基础,在验证性实验教学的基础上,经过内容的处理和过程的改进后增加了验证性实验的探究趣味,对帮助学生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两者各有优势,对学生教学中有着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R)在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倍半萜合成途径的调节作用,根据在竹根姜转录组数据库中HMGR不同转录本序列,经比对分析后利用RT-PCR技术克隆HMGR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再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目的基因在竹根姜不同组织和叶组织在不同诱导条件下的表达特性,同时分析其生成的倍半萜物质。结果表明:克隆的竹根姜ZoHMGR基因编码562个氨基酸,其与姜科植物阳春砂的亲缘关系最近。ZoHMGR基因主要在根茎中表达,其次是叶,而茎和根中的表达量最低,符合生姜不同组织中倍半萜物质的含量特征;该基因同时受物理伤害和茉莉酸甲酯处理的诱导,分别在6h和12h达最高表达水平,同时有倍半萜类物质生成。  相似文献   
15.
干旱及盐胁迫对虎掌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减缓干旱、盐胁迫对虎掌的伤害途径和方法,用不同浓度的PEG和NaCl分别模拟干旱和盐胁迫,研究不同干旱程度及不同盐胁迫程度下虎掌的生理响应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处理10d后,在PEG浓度5%~30%范围内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大,虎掌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不断升高,超氧阴离子(O-2·)及丙二醛(MDA)水平持续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持续升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持续下降;在NaCl浓度50~300mmol/L范围内随着盐浓度的提高,虎掌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先升后降,超氧阴离子及MDA水平持续升高,SOD、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CAT活性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接种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24与48 h后,家蚕中肠6种丝氨酸蛋白酶基因(serineprotease gene,sps)的表达变化趋势,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方法对正常组和微孢子虫感染试验组的6个家蚕中肠丝氨酸蛋白酶基因(编号分别为sp1、sp3、sp5、sp8、sp11和sp12)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家蚕中肠内丝氨酸蛋白酶基因的转录水平相比,sp1、sp3、sp5和sp12在接种家蚕微孢子虫24与48 h后均上调表达,其中sp5上调最明显,接种家蚕微孢子虫24与48 h的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的1.9和1.2倍;sp8和sp11在受微孢子虫感染24 h后表达上调,而48 h后表达量下降。结果表明,丝氨酸蛋白酶(serineprotease,SP)参与了家蚕中肠对微孢子虫入侵的免疫反应;不同丝氨酸蛋白酶上调倍数不同,说明不同丝氨酸蛋白酶参与家蚕免疫反应的程度不同;家蚕微孢子虫侵染48 h后,sp8和sp11出现了下调,推测微孢子虫的成功入侵抑制了sp8和sp11的表达。家蚕中肠不同丝氨酸蛋白酶在微孢子虫感染的不同时间的表达变化趋势为进一步研究丝氨酸蛋白酶家族在家蚕微孢子虫与宿主家蚕互作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桑树离体繁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植物生长素萘乙酸(NAA)及吲哚乙酸(IBA)和细胞分裂素玉米素(ZT)及6-苄基腺嘌呤(6-BA)对桑树离体繁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芽基部形成的愈伤组织影响植株增殖繁育,生长素NAA、细胞分裂素ZT能分别使植株基部形成细小而致密的淡绿色愈伤组织,植株高度增高;植物生长素IBA使基部形成大而疏松的黄褐色愈伤组织,植株高度繁育受抑制;细胞分裂素6-BA使基部形成大而疏松的黄褐色愈伤组织,植株高度繁育增加较小;0.4mg/L的NAA和0.4mg/L的ZT更能促进桑树高度生长,桑树离体繁育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18.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调整的背景下,研究建立一种模块教学模式,以保持植物学实验教学内容和学科体系的完整。根据生物类各专业特点,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建立层次化、模块化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施多种途径的教学方法和完善全面综合的考核机制,从而优化教学内容,合理衔接后续课程,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下,有效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以垫江牡丹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常规施肥,CK;菜籽饼300kg/667m2,RC;NPK(N-P2O5-K2O,7-4-5kg/667m2);NPK+菜籽饼,NPK+RC;缓释肥(NP2O5-K2O,14-8-8)50kg/667m2,SRF]对牡丹产量、药用品质以及丹皮养分吸收和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不同施肥处理提高2、3、4年生牡丹丹皮产量分别为69.7%~206.7%、28.1%~63.7%、19.4%~66.7%,增量幅度依次为:SRFNPK+RCNPKRC;提高2、3、4年生牡丹丹皮酚含量分别为14.6%~64.6%、3.26%~32.5%、13.6%~31.8%,提高芍药苷含量分别为0.34%~55.3%、63.1%~78.5%、8.03%~46.6%,增量幅度依次为:SRFNPK+RCNPKRC;对丹皮养分含量的效应主要以增加为主;NPK+RC、SRF处理对提高丹皮养分累积量的效果最明显;综合牡丹的产量和药用品质,NPK+RC、SRF处理为垫江牡丹高产优质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20.
《现代园艺》2020,(1):155-156
对风景式压花艺术的概念做出界定,提取其特点。分析国内外获奖风景式压花作品的题材立意、构图原则、常见植物选材及对应表达内容等相关问题。最后简要归纳出风景式压花艺术设计与制作的方法。此研究是在压花艺术庞大而冗杂的风格中用系统化、理论化的表述去限定风景式压花艺术——这一特定的压花艺术风格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