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9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44篇
林业   146篇
农学   228篇
基础科学   51篇
  346篇
综合类   1380篇
农作物   39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147篇
园艺   107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92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231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王元素  李莉  王堃 《草地学报》2014,(3):475-480
三叶草(Trifolium)混播草地群落持久性研究对喀斯特草地建设与石漠化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在威宁灼圃示范牧场开展的由白三叶(T.rpens)、红三叶(T.pratense)、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紫羊茅(Festuca rubra),分别加上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鸭茅(Dactylis glomerata)、黑穗画眉草(Eragrostis nigra)、鹅冠草(Elymud kamoji)组成4个5组分混播草地,在绵羊适度放牧下测定牧前、牧后草地现存量,连续进行20年持久性研究。结果表明:时间及组合×利用时间的交互作用对所有混播组合影响极显著,而组合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其动态变化与年降水量的动态变化之间无显著的对应关系,但同物种在各混播群落中的生产力和稳定性差异明显,说明各组分之间存在显著的生态位互补和竞争共存关系。各物种中生产力与稳定持久性最好的是紫羊茅和白三叶,其次是多年生黑麦草和鸭茅,最差的是无芒雀麦和鹅冠草;而在草地建植初期表现最好的是多年生黑麦草和红三叶。  相似文献   
102.
艺术作品作为一种“感性符号形式的创造”是一种特殊的符号表达方式,艺术设计通过表达人类最真挚热烈的感情,表达人类对于审美和精神愉悦的追求。本文从视觉艺术作品中表达的美出发,研究其作为一种视觉符号的编码策略,以及这些艺术作品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引起人的人内心共鸣,达到其美学目的的。从亘古时期的岩石壁画中简单的线条和各种各样的几何图案,到具有宗教色彩的吉祥物,这些设计都采用了一定的设计和编码策略,本文主要研究这些策略都主要有些什么。  相似文献   
103.
以西南喀斯特典型石漠化生态系统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研究石漠化演替过程中土壤表面电化学特征演变规律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采用物质表面联合分析法对不同石漠化等级土壤表面电化学属性及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土壤表面电荷密度、表面电场强度、比表面、表面电荷数量随石漠化强度的增加而下降,其变化范围分别为0.34 C·m-2~0.42 C·m-2、4.85×108 V·m-1~5.86×108 V·m-1、47.11 m2·g-1~53.16 m2·g-1、16.86 cmol·kg-1~22.82 cmol·kg-1,土壤表面电位随石漠化强度的增加而上升,其变化范围为-113.74 mV~ -115.10 mV;研究区黏土矿物组成为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伊蒙混层、绿蒙混层,且以绿蒙混层为主;土壤黏粒、砂粒、非晶质氧化铝、胡敏酸是影响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表面电化学属性变化的主要因素,解释率分别为48.3%、38.1%、13.0%、12.0%;土壤粒径组成、有机质组分和金属氧化物对土壤表面电化学特征影响由强到弱依次分别为:土壤黏粒>砂粒>粉粒,胡敏酸>有机碳>富里酸,非晶质氧化铝>游离氧化铁>非晶质氧化铁。本研究对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土壤管理与调控、退化植被恢复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4.
为探究贵州省植被生长变化趋势对多时间尺度气象干旱的响应,基于2001—2020年的逐月MODIS-NDVI、EVI影像和气象数据,利用皮尔森相关系数、slope趋势性分析等方法,对贵州省20 a的植被生长状况及气象干旱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贵州省不同时间尺度下的SPEI在整体上呈现出缓慢增加趋势,表明干旱程度有所降低; 空间分布上干旱化趋势表现在北部的遵义、铜仁及黔西南地区。(2)贵州省植被生长状况整体呈现出增加趋势,空间分布上的黔东南地区以降低趋势为主,毕节西部地区以增长趋势为主;(3)贵州省植被生长状况与不同时间尺度的气象干旱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性,以贵州省植被在黔西南和北部地区对干旱的响应最强,其次为贵阳和毕节东部; 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中,草地对SPEI3的响应最强,其次为耕地和林地; 生长季内的不同植被类型对SPEI3和SPEI12的响应较强。综上,贵州省植被和气象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且不同植被类型对不同时间尺度气象干旱的响应情况也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测定5种黔产药食两用植物中总黄酮、多酚及多糖的含量。[方法]选取茯苓、玉竹、天麻、木瓜和百合5种黔产药食两用植物为研究对象,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5种植物乙醇提取液的主要抗氧化成分(总黄酮、多酚、多糖)的含量。[结果]茯苓的总黄酮、总多酚含量最高分别达到18.767 3和18.732 3 mg/g,而玉竹的总多糖含量最高达到154.437 6 mg/g。[结论]该方法测定了5种黔产药食两用植物中总黄酮、多酚及多糖的含量,为黔产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6.
为了研究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贵州省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法,通过构建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对其11个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同时运用聚类分析法,对各县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了进行空间聚类,并就增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7.
采用密度泛函(DFT)方法,运用LSDA对不同外电场(-10.2845×109~10.2845×109 V/m)中基态NaH 分子进行理论计算,得到了它的几何参数、电荷分布、电偶极矩、最高占据轨道能级、最低空轨道能级.采用杂化 CIS-DFT方法(CIS-LSDA),在同样的外电场作用下,计算了NaH 分子的激发能、波长和振子强度.结果表明, NaH 分子结构强烈地依赖着外电场,且变化规律对电场方向呈现非对称性,外电场改变了NaH 分子激发态出现的 顺序和电子跃迁光谱强度.  相似文献   
108.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耕地压力 动态变化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MATLAB 软件在计算贵州省2000要2011 年耕地、人口粮食产量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分析耕地面 积、人口数量与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特点;并采用DGM(1,1)离散预测模型对贵州省2015要2030 年的耕地压力指数 状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00要2011 年间,贵州省耕地总量及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人均粮食产量持续增加,人 口净流出加快,使得耕地压力指数波动减少,但耕地压力指数始终保持在1.0 以上粮食供给处于不安全状态 2015要2030 年,耕地压力指数将持续减少,粮食安全形势缓和。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农田基本建设和土地整治工作与 加快净流出人口数量,是减轻耕地压力保证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9.
探究贵州省望谟县乐元镇耕层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异规律,为土壤肥力评价和管理工作,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指导.以望谟县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及耕地地力评价数据库为材料,利用ArcGIS1O.0地统计分析模块中的克里格法,分析望谟县乐元镇耕层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变异性,对比选择最优的克里格插值模型.结果显示:望谟县乐元镇耕层土壤有机质拟合的最优理论模型是二次有理式模型,搜索方向为8 Sectors,搜索点数为2~12是较好的选择,R2为0.926; C0/sill值为0.76,表明耕层土壤有机质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空间相关性减弱,并逐渐趋于均一化;通过绘制有机质的克里格插值分布预测图,为研究区有机肥的施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0.
以典型岩溶区贵州安顺市为研究对象,以ASTER影像数据为数据源,参照叶岩溶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标准曳中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等级划分标准,研究水土流失与石漠化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安顺市水土流失与石漠化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非水土流失区及水土流失等级较低的区域石漠化发生率和石漠化严重程度明显高于水土流失区及高等级水土流失区。非岩溶区水土流失发生率大于岩溶区16.9个百分点,非石漠化区与石漠化区的水土流失发生率分别为39.4%和36.8%,低等级石漠化区水土流失发生率大于高等级水土流失区27.4个百分点,安顺市非岩溶区、非石漠化区及石漠化等级较弱的区域水土流失发生率更高,等级也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