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8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74篇
林业   9篇
农学   67篇
基础科学   16篇
  271篇
综合类   41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氮肥对油菜根-土界面镉迁移及镉组分变化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形态氮肥对镉污染土壤油菜根土-界面pH、油菜生长、镉迁移及镉组分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形态的氮对油菜地上部Cd积累有显著的影响,施用铵态氮肥可以显著提高油菜地上部Cd含量,而施用硝态氮肥则对地上部Cd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铵态氮肥能显著降低油菜根际pH,使得油菜根际残渣态、碳酸盐态和铁锰结合态Cd强烈活化,促使这三种形态Cd向交换态转换,从而增加了Cd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82.
施硒对苦荞N,P,K营养元素和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土壤施硒对不同生长期苦荞N,P,K营养元素和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80 d的Se0.5处理外.施硒增加了苦养茎的N含量,茎的P含量在60 d时除Se0.5处理外均显著降,40 d和80 d时均显著增加,施硒均降低苦荞全生育期茎的K含量.40 d时,叶的N,P含量降低,K含量在施硒≤1.5mg/kg范围升高0.46~0.8个百分点;60 d时,叶的N,P含量在低浓度硒时降低.高浓度硒时升高,K含量除Se0.5处理外均显著降低;80 d时叶的N,P含量除Se2.0处理外均降低,施硒各处理叶的K含量显著降低.花的N含量除Se0.5处理外均高于不施硒处理,P含量均不同程度降低,K含量显著提高.除Se0.5处理外,子粒的N,P,K均有所提高.施硒对速效氮的影响因硒水平和苦养生育期各异,土壤有效磷、钾含量均随外源硒浓度的增加而增高.  相似文献   
83.
基于农户满意度的农地流转经营模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满意度是评价农地流转经营模式的新视角。基于农地流转与规模经营两个环节构建多层级指标体系,对农户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农户满意度总体处于"良好"水平,其中,单项满意度排序为:规模经营农地流转、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在国家宏观政策环境下,农地流转经营正朝有利的方向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户的满意度,地方政府应加强对流转政策的宣传及流转纠纷的解决,并针对流转后农户受益程度及社会福利保障、农地质量的改善提出具体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84.
在三峡库区4个典型区域消落带分时段采集了3种不同类型的沉积物样品36个,对沉积物样品中汞的赋存 形态及生物可利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消落带汞的污染程度较轻,沉积物中汞甲基化的速率和程度 处于较低的水平.7月份和9月份采集的库区消落带沉积物甲基汞(MeHg)的含量分别为0.128±0.028ng/g和 0.031±0.027ng/g.7月份MeHg∶THg的值为0.296±0.154%,9月份MeHg∶THg的值为0.069±0.081%,两 者相差近3倍.不同类型沉积物MeHg∶THg的值也存在差异,大小顺序总体表现为淹水沉积物,半淹水沉积物 和落干沉积物.7月份库区消落带沉积物中汞的赋存形态依次为强络合态(46.99%)、硫化物结合态(36.28%)、有 机及其他络合态(9.57%)、水溶态(4.49%)、胃酸溶态(2.67%).强络合态是7月份库区消落带沉积物中汞主要的 赋存形态.9月份库区消落带沉积物中汞的赋存形态依次为硫化物结合态(46.47%)、强络合态(34.73%)、有机及 其他络合态(14.18%)、胃酸溶态(2.40%)、水溶态(2.21%).硫化物结合态是9月份库区消落带沉积物中汞主要 的赋存形态.  相似文献   
85.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奶牛粪与化肥配施对菊苣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施奶牛粪后,土壤有机质增幅为92.8%~128.6%,全氮增幅为94.6%~ 172.1%,全磷增幅为41.5%~ 73.5%,碱解氮增幅为47%~ 88%,有效磷平均增幅大于7倍,脲酶活性增幅为0~238%,蔗糖酶活性增幅为81.8%~ 188%.其中有机质、全氮、脲酶和蔗糖酶活性以“粪7肥3”处理的增幅最高;全磷和有效磷含量以“粪3肥7”处理的增幅最佳.配施奶牛粪后,土壤肥力得以保持和改善,为后续的菊苣生产提供了较好的土壤条件.  相似文献   
86.
在野外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对汶川县草坡乡崩塌、滑坡、泥石流3种次生灾害迹地和2个对照群落人工恢复群落和未受地震破坏的原始群落上的植物群落种类组成、结构特征、优势度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次生灾害迹地恢复群落上共有高等植物11科17属19种,群落结构简单,以菊科等先锋草本植物为主;②3种次生灾害迹地上物种多样性较低,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但Pielou均匀度指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3种次生灾害迹地均处于演替阶段的早期,生存条件的缺失是地震后群落恢复较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7.
在粘、砂2种质地的紫色土上,研究了不同比例牛粪与化肥配施对菊苣生物学性状和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配施牛粪可提高菊苣鲜草的产量,增幅高达2.8~8.8倍,尤其以有机氮∶化肥氮=3∶7的效果最佳.此外,化肥配施牛粪还显著增加了茎叶氮、磷和粗蛋白含量,降低了粗纤维含量,改善了菊苣的营养品质.因此,牛粪配施化肥种植牧草既可粪污还田,减施化肥,又可消化养殖污染,促进农牧和种养结合.  相似文献   
88.
秸秆-膨润土-聚丙烯酰胺对砂质土壤吸附氮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提高土壤对氮素的吸附能力,减少土壤氮素流失,通过土壤培养试验和等温吸附试验研究了经堆腐的玉米秸秆、膨润土和聚丙烯酰胺(PAM)配制成的复合改良材料对砂质土壤NH4+-N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改良材料对土壤NH4+-N吸附的影响随土培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60d时最大。各处理NH4+-N的等温吸附曲线可用Langmuir方程很好地拟合。提高复合改良材料用量使砂质土壤NH4+-N的最大吸附量Qmax提高,吸附常数(k)降低,表明复合改良材料可以提高土壤对NH4+-N的吸附容量,但不能增加其吸附强度。同一用量下,Qmax随改良材料中PAM比例的提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以PAM比例为0.99%时为最大,k则最低。提高复合改良材料用量使砂质土壤NH4+-N的最大缓冲容量(MBC)减小,改良材料中PAM添加比例对MBC无明显的影响规律。结果说明复合改良材料对土壤NH4+-N的保持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改良材料中PAM的添加比例以0.99%最佳。  相似文献   
89.
紫色丘陵区坡耕地生物埂的土壤结构稳定性与抗蚀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紫色丘陵区坡耕地4种典型生物埂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各种生物埂的土壤结构及其稳定性特点,并评价4种生物埂的土壤抗蚀性特征。研究表明:(1)生物埂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孔隙结构,以花椒埂和桑树埂的土壤理化性质改良效果最好,其次为紫花苜蓿埂;生物埂的土壤含水量和孔隙度与自然生草埂相比呈极显著增加(P<0.01)。(2)4种不同生物埂的土壤团聚体分布均匀,以>0.25mm大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最高;与对照相比,各种生物埂>0.25mm的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均呈显著性增加(P<0.05),增量大小依次为花椒埂(69.29%)>桑树埂(59.97%)>紫花苜蓿埂(47.92%)>自然生草埂(41.32%);生物埂的风干土团聚体分形维数在2.32~2.53之间,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显著增加,以紫花苜蓿埂增加最小(0.33)。(3)与自然生草埂相比,各种生物埂的土壤结构稳定,抵抗降雨侵蚀能力高,抗蚀性能以乔木埂大于草埂,花椒埂抗蚀能力最高,其次为桑树埂。  相似文献   
90.
西南山地丘陵区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多目标决策划定方法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为科学地引导西南山地丘陵区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划定,该文以重庆市垫江县为例,通过层次分析法、熵权系数法、TOPSIS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和约束因子建立决策模型体系,结果表明:耕地指标中灌溉保证率、平均降雨量、交通和农村居民点辐射的自身优势突出。土壤质量各指标平均值(介于0.2~0.75之间)、标准差(介于0.09~0.3之间)、变异系数(介于13~75之间)为中等以下水平。自然条件中,灌溉保证率和耕地连片性的综合权重最大,大于10℃积温和平均降雨量的综合权重最小、且指标值的区间变化最大;土壤质量中,有机碳在层次分析法下权重最大;距离条件中,入选耕地受城镇的辐射作用明显、区位优势突出。耕地在入选重要程度上,依次排序前4位的是灌溉保证率、耕地连片性、城镇的辐射和土壤有机碳,测度和贴近度显示,地块间优劣接近,距离条件整体较优。耕地的入选从贴近度等级划分为:重点型、适宜型、调控型、后备型,约束条件下调出的地块为优势耕地(即重点型和适宜型)。最终划定成果显示适宜型和调控型比例增大,重点型和后备型比例减小。并利用数据验证了该决策模型体系的合理性、规范化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