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49篇
林业   54篇
农学   21篇
  24篇
综合类   440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36篇
畜牧兽医   60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不同光环境下6种常绿阔叶林树种苗期的叶片功能性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不同光环境(旷地、林窗、林下)下缙云山常绿阔叶林6种常见树种的叶片功能性状及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并对不同演替阶段物种的叶片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在光照较弱的林窗和林下,树种的比叶面积(SLA)、叶片氮含量(LNC)和叶片N:P比显著高于光照充足的旷地,叶干物质含量(LDMC)变化趋势与SLA相反,叶片磷含量(LPC)在3种光环境下无显著差异;2)演替前期种具有较高的SLA,LNC和LPC,而演替后期种的LDMC和N:P比显著高于演替前期种.随光照的减弱,演替前期种的LPC无显著差异,而演替后期种则呈下降趋势;3)在3种光环境下,LNC与LPC,SLA正相关,LDMC与LPC,LNC,SLA负相关,N:P比与LPC负相关,而与LNC无显著相关性.随光照的减弱,SLA-LDMC,LPC-N:P及LNC-LPC性状关系沿共同斜率或Y轴截距发生了显著的变异,表明研究材料主要通过增大SLA,LNC及维持较高的N:P比来适应低光环境,不同演替阶段物种适应策略不同;叶功能性状间的权衡关系沿光资源梯度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32.
郭海燕  张其中 《水产养殖》2009,30(10):24-26
研究了多剂量混饲口灌给药方式下,诺氟沙星在草鱼体内的残留消除情况。结果显示:以每千克鱼体重10 mg连续5d混饲给药后,停药后第12天在草鱼肌肉中未检测到药物,此时血清、肝脏和肾脏中的药物浓度分别降为(0.0287±0.0015)μg/mL、(0.0181±0.0042)μg/g和(0.0369±0.0037)μg/g,均低于0.05μg/mL或0.05μg/g。因此初步建议在(19±1)℃水温条件下,以每千克鱼体重10 mg连续5 d混饲给草鱼诺氟沙星,休药期至少为最后一次给药后的12 d。  相似文献   
33.
为了探究盐酸小檗碱(berberine hydrochloride)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补体c3的作用机理,用含0、0.06%、0.12%、0.24%盐酸小檗碱饲料投喂草鱼,在第7 d、14 d检测血清中补体c3含量,在第14 d检测肝脏中补体c3 mRNA表达量及急性感染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后存活情况。并进一步对盐酸小檗碱体内药代动力学和补体消耗试验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摄食盐酸小檗碱的草鱼血清中补体c3含量和肝脏补体c3 mRNA表达量均显著性增加(P0.05/P0.05),草鱼的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性提高(P0.01)。补体消耗试验结果显示,当盐酸小檗碱在血清中浓度小于5 mg/L时与对照组相比补体消耗不显著,当盐酸小檗碱浓度大于5 mg/L时,补体消耗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此时盐酸小檗碱与补体c3直接结合,激活补体。药代动力学实验发现,灌服盐酸小檗碱后,出现双峰现象,两峰值分别是0.243 mg/L和0.117 mg/L,此浓度远远低于与补体c3直接结合量最低量(5 mg/L)。结果表明,盐酸小檗碱对草鱼补体c3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上调补体c3mRNA的表达增加补体c3数量,而非通过直接结合补体c3来改变其活性。  相似文献   
34.
采用血细胞常规染色和细胞化学染色对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外周血细胞形态及细胞化学特征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厚颌鲂外周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血栓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三种类型粒细胞。红细胞有幼稚、成熟和衰老三种形态,其中幼稚和衰老红细胞较少见;血栓细胞数量最多,其次是淋巴细胞。粒细胞中Ⅰ型和Ⅱ型较常见,Ⅲ型粒细胞少有。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幼红细胞、血栓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呈ACP弱阳性;单核细胞呈ACP和ANAE阳性;Ⅰ型粒细胞是嗜中性粒细胞,POX、ACP和ANAE阳性;Ⅱ型粒细胞是PAS-GL,PAS强阳性和ACP阳性;Ⅲ型粒细胞是Ⅰ型粒细胞的晚期形态。厚颌鲂的PAS-GL可能是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而不是嗜碱性粒细胞的前体。  相似文献   
35.
大鳍鳠肝脏的显微及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镜观察发现:大鳍鳠肝小叶不明显;肝血窦呈蜂窝网络状,可见枯否氏细胞;无典型汇管区;肝实质中有胰腺组织分布.电镜观察发现:大鳍鳠肝细胞具有明显的双态现象,可分为电子密度低的亮细胞和电子密度高的暗细胞.胞质中线粒体非常丰富;粗面型内质网特别发达,层层绕核排列;可见次级溶酶体聚集而成的残体;糖原颗粒和脂滴丰富.枯否氏细胞内吞噬泡较多,说明其吞噬功能活跃.  相似文献   
36.
从落叶覆盖的腐殖层土壤中富集、分离得到12株纤维素降解菌,从中筛选出一株高效降解菌(X10),研究其最适宜的培养条件为:配制以葡萄糖+微晶纤维素(1∶1)为碳源、以蛋白胨+牛肉膏(1∶1)为氮源的培养基,pH值7.5,30℃下培养40 h,测得纤维素降解酶酶活可达到67.44 U。通过对其16s rRNA测序鉴定,该菌与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 oxydans)有99%的同源性。纤维素降解菌的选育可为高效生产纤维素酶提供新的菌种来源。  相似文献   
37.
【目的】开发适用于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和竹叶花椒(Zanthoxylum armatum)的EST-SSR引物,为花椒属物种的鉴定及遗传多样性探究提供分子标记。【方法】对花椒和竹叶花椒分别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基于得到的EST序列开发SSR引物。在2种花椒的EST-SSR引物中分别随机挑选60对引物,用12份材料(4份花椒和8份竹叶花椒)为样本,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其特异性。从有特异性条带的引物中,再随机选取花椒和竹叶花椒SSR引物各15对,选取6个(2份花椒和4份竹叶花椒)样本,利用聚丙烯酰胺银染电泳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花椒共有64 944条Unigene,碱基对长度共54 073 890bp,含有12 746个SSR位点,分布在10 595条Unigene上,SSR位点出现频率为19.63%,平均分布距离4.24kb。竹叶花椒Unigene共75 669条,碱基对长度58 975 053bp,共15 096个SSR位点,分布在12 612条Unigene上。SSR位点出现频率为19.95%,平均分布距离为3.91kb。60对花椒引物中,有46对成功扩增出特异性条带,扩增效率76.67%;60对竹叶花椒引物中,有41对扩增出特异性条带,扩增效率68.33%。花椒和竹叶花椒的特异性条带大小在100~300bp,主要集中在150~250bp。多态性验证试验中,15对花椒引物中有12对产生了多态性条带,多态率80.00%;15对竹叶花椒引物中则有14对产生了多态性条带,多态率93.33%。【结论】基于花椒和竹叶花椒转录组高通量测序结果开发的EST-SSR分子标记引物,具有较明显的特异性和多态性。  相似文献   
38.
干旱及盐胁迫对虎掌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减缓干旱、盐胁迫对虎掌的伤害途径和方法,用不同浓度的PEG和NaCl分别模拟干旱和盐胁迫,研究不同干旱程度及不同盐胁迫程度下虎掌的生理响应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处理10d后,在PEG浓度5%~30%范围内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大,虎掌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不断升高,超氧阴离子(O-2·)及丙二醛(MDA)水平持续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持续升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持续下降;在NaCl浓度50~300mmol/L范围内随着盐浓度的提高,虎掌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先升后降,超氧阴离子及MDA水平持续升高,SOD、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CAT活性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39.
为提高决明幼苗在盐胁迫条件下的抗逆能力,该研究采用外施Ca2+,SA及NO对盐胁迫下决明幼苗的光合及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胁迫条件下决明幼苗生理受到严重影响,3种外源物质均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盐胁迫对决明幼苗造成的伤害.其中在外施20 mmol/L的Ca2+,0.25 mmol/L的NO及100 mg/L的SA处理下,幼苗叶片各项指标均与盐胁迫组差异显著,接近空白对照.3种外源物质中,0.25 mmol/L的外源NO处理可以较好地缓解盐胁迫对决明幼苗的伤害.在此处理下,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总叶绿素质量分数分别达25.68 mg/g,3.52 mg/g; MDA,O2+.降低至774.03 μg/g,33.60 μg/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均显著升高,分别达到了65.12 U/g·min,152.61U/g·min,161.33 U/g·min和104.12 U/g·min;其净光合速率达到了6.95 μmol/m2·s,超过了空白对照组(6.92 μmol/m2·s).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究CdSe/ZnS量子点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遗传毒性。[方法]分别设空白对照组、NaCl对照组和Cd2+对照组以及浓度分别为20、200、2 000和4 000 nmol/L 4个量子点处理组,以腹腔注射方式对雄性尼罗罗非鱼体进行暴露,暴露后1、4、7、14及28 d进行静脉取血制作血涂片,通过微核率、核异常率及总核异常率检测其遗传毒性。[结果]各NaCl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暴露1 d后各量子点处理组产生的微核率达到峰值后总体呈下降趋势。Cd2+对照组的微核率在整个试验期间均与NaCl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其微核率14 d达到峰值。核质外凸和核质内凹是核异常的主要类型,核固缩及不均等缢裂细胞类型在前期易被诱导。[结论]量子点外壳及表面修饰基团的综合作用对鱼体有诱导微核率及核异常率增加的效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罗非鱼能逐步解除该负面效应,由此推测鱼体最终能解除由QDs诱导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