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66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3篇
  16篇
综合类   213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76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采用走访调查法对大河坝、五道拐、老鹰岩、香菇坝一带公路沿线住宅数量动态及寨民向公路沿线迁居意向进行了调查,采用实地调查法对3群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XGB1,XGB1,LYY1通过公路的现状进行全天跟踪观察,并采用全事件记录法记录了XGBl对新环境的适应对策。调查表明:公路沿线已建成47个住房,其数量约为5年翻一番,90.16%村民渴望迁居,9.84%反对;猴群通过公路的成功率为74.77%,因住户活动干扰失败率为25.23%,其迁移路线距民房的平均垂直距离L1约为(20.00±2.16)m(n=7)~(23.10±2.69)m(n=10)。分析认为:黑叶猴群可能挑选不小于牡.建筑物间隔距离通过。有鉴于此,提出了几点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2.
四川青衣江、岷江流域鹅观草遗传多样性的溶蛋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技术对采自青衣江流域和岷江流域的97份鹅观草材料的种子醇溶蛋白进行了分析。在对四川青衣江、岷江流域鹅观草居群的醇溶蛋白分析中,鹅观草材料醇溶蛋白带谱存在显著差异,共出现27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5条,占总条带数的92.59%;鹅观草的遗传相似性与其地理分布较为一致,表现在:1)青衣江、岷江流域鹅观草总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345 1,其中青衣江流域鹅观草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340 0,岷江流域鹅观草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310 0,表明青衣江流域鹅观草比岷江流域存在更为丰富的遗传变异,多样性指数更高;但流域间遗传分化系数仅为0.04,表明两江流域间遗传分化较小;各居群间遗传变异系数达0.326,表明总遗传多样性的32.6%来自居群间。2)在同一流域不同居群也存在遗传分化,其中青衣江流域各居群(除峨眉山居群分散聚在各居群外)能聚在一起;而岷江流域各居群在成都平原区段互相渗透,但能以上、中、下游区段聚开;青衣江流域各居群中以蒙山居群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达0.339 8,洪雅居群最低,仅0.094 7;岷江流域上游居群多样性指数最高,为0.301 7,而下游以乐山居群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为0.131 7。3)同一居群内鹅观草存在遗传变异,两江流域以蒙山居群变异最大,多样性指数最高。对居群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还表明,鹅观草垂直分布的遗传多样性高于水平分布;在成都平原居群由于生境片断化,导致岷江流域鹅观草生境片断化后小居群遗传分化增加,而整个成都平原“大居群”遗传多样性降低。  相似文献   
63.
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内外源有毒物质的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家蚕既是重要的经济昆虫,也是重要的模式生物。家蚕作为鳞翅目昆虫的模式生物,研究家蚕谷胱甘肽-S-转移酶,对于阐明谷胱甘肽-S-转移酶与杀虫剂抗性的关系,防治农林害虫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就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家蚕中的研究现状作了归纳,希望对今后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研究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4.
通过采用样线法对大金川切割山地兽类多样性及人类干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调查记录到大中型兽类5目12科29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5种,Ⅱ级重点保护动物12种,被IUCN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易危(VU)、近危(NT)的物种分别有2、9、6种。物种多样性指数以牛科(D=1.62、H=2.12)最高,均匀度指数以松鼠科(J=2.06)最高;不同生境类型兽类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均以灌丛最高;不同海拔区间多样性指数以3 700~4 200 m区间最高,均匀度指数以2 200~2 700 m区间最高。该区域兽类受干扰类型主要为放牧干扰,建议控制放牧对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影响,保护该区域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65.
本研究以从竹荪中分离纯化并经不同截留分子量的透析袋透析所得到的DI-1和DI-2为研究对象,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和核磁共振波谱法(NMR)对其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FIIR光谱显示,不同截留分子量的透析袋所得DI-1和DI-2的多糖结构明显,无其他结构,为多糖纯品,其单糖是以吡喃糖苷键的形式存在,但DI-1和DI-2具有不同的空间结构;1HNMR谱结果显示,DI-1由4种单糖构成,DI-2由3种单糖组成。上述结果表明,不同截留分子量的透析袋会得到结构不同的多糖。  相似文献   
66.
以鸡腿菇2个子实体为材料,撕取成熟鸡腿菇菌褶1小片经振荡稀释得到2组Ⅰ和Ⅱ分别为42和43株单核体,经过3轮交配反应,结果表明,鸡腿菇的交配型符合四极性交配系统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7.
根据川西高原栽培草地建设的生产技术需求,设播种量相同的5个播种方式(撒播、行距20或30 cm的同行或间行条播),建植燕麦(Avena sativa)和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混播草地,通过测定单株性状及生物量结构、鲜草和干草产量、干草营养成分和能量产量,研究播种方式对草地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方式对燕麦和箭筈豌豆的株高和分蘖数均有显著影响(P 0.05),对燕麦和箭筈豌豆密度及草地群落组成有极显著影响(P 0.01),对单株生物量及分配比有显著影响(P 0.05);撒播方式下燕麦产量最大而箭筈豌豆产量最小,30 cm间行条播下箭筈豌豆产量最大而燕麦产量最小,20 cm同行条播下草地总产量最大;30 cm间行条播下饲草营养价值最高,撒播下牧草的粗蛋白(CP)、粗脂肪(EE)、无氮浸出物(NFE)含量最低;播种方式对1 kg干物质的能量影响表现为代谢能(ME)消化能(DE)可消化养分总量(TDN)总能(GE),对草地能量产量影响表现为DE ME TDN GE。20 cm同行条播草地干草产量和能量产量最大,适合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8.
以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老芒麦(E. nutans)为研究对象,分析了3种牧草的养分含量和饲喂价值。结果表明:粗脂肪含量、可吸收营养物质总量、干物质消化率、干物质摄入量、相对饲喂价值和净能均表现为老芒麦最高、中华羊茅次之、垂穗披碱草最低。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则为垂穗披碱草最高、中华羊茅次之,老芒麦最低。根据试验结果可知老芒麦品质最好,中华羊茅次之,而垂穗披碱草最差。  相似文献   
69.
光能变价离子钛(TIVL)具有增强作物的抗逆性、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等多种作用,已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的栽培研究。为了探讨光能变价离子钛对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川西北高寒牧区的主导草种川草2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cv.Chuancao No.2)和阿坝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cv.Aba)为试验材料,通过牧草株高、茎叶比、草产量、营养成分等指标的测定,分析了离子钛对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钛降低了垂穗披碱草和老芒麦的鲜、干草产量,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离子钛能提高牧草的蛋白含量,使垂穗披碱草粗蛋白含量较对照提高0.19%,但差异不显著;使老芒麦粗蛋白含量提高1.2%,差异显著(P0.05);离子钛还显著降低了垂穗披碱草和老芒麦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较对照低11.41%和7.11%(P0.05);使老芒麦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较对照低8.65%,差异显著(P0.05);使垂穗披碱草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降低16.1%,但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光能变价离子钛可改善牧草品质。  相似文献   
70.
廖咏梅 《绿色大世界》2012,(11):101-104
以南充市的两控区为研究对象,分别对点源、线源、面源运用A—P值法进行了理想大气容量和实际大气容量测定。通过核定得出了南充近年来SO2、PM10均有超标现象,NO2没有超标但实际环境容量较小。就南充市目前的环境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削减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