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7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284篇
林业   601篇
农学   53篇
基础科学   24篇
  244篇
综合类   1235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78篇
园艺   231篇
植物保护   10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231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以3个不同年龄段的侧柏茎段为外植体,探讨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大量元素对侧柏茎段培养快繁的影响,研究侧柏茎段培养快速繁殖技术,并分析年龄对培养各阶段的影响,进而建立了黄帝手植柏克隆繁殖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各年龄段的侧柏茎段消毒效果均随消毒时间延长而提升,黄帝手植柏最佳升汞消毒时间为8 min;各年龄段的侧柏外植体在不同培养基上启动率均大于90%,选择MS+0.1 mg·L-1 NAA+0.1 mg·L-1 6-BA作为黄帝手植柏适宜启动培养基,启动率可达100%;50 a侧柏适宜在较高激素浓度的增殖培养基上培养,800、3 000 a侧柏适宜在中等激素水平的培养基上培养,黄帝手植柏适宜增殖培养基为MS+0.1 mg·L-1 NAA+0.2 mg·L-1 6-BA,30 d增殖系数为2.52;随着侧柏年龄增大,茎段生根更加困难,800、3 000 a侧柏在培养基MS+0.1 mg·L-1 IBA+0.1 mg·L-1 6-BA+0.1 mg·L-1 NAA上有较好的生根效果,黄帝手植柏适宜生根培养基为MS+0.1 mg·L-1 IBA+0.1 mg·L-1 6-BA+0.1 mg·L-1 NAA。本研究初步建立了黄帝手植柏茎段培养技术体系,为黄帝手植柏的克隆和种质资源保存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2.
  目的  TTl是C2H2-ZFP(WIP型锌指结构)类转录因子调控蛋白,核桃JrTT1-1基因启动子含有干旱响应元件,具有调控干旱胁迫的功能。本研究通过分离JrTT1-1基因不同长度启动子片段并对其受干旱胁迫后的表达活性进行分析,探讨JrTT1-1基因响应干旱胁迫的机制。  方法  根据WRKY顺式作用元件的分布,将JrTT1-1基因启动子分为1 002 bp(?1 ~ ?1 002)、720 bp(?1 ~ ?720)、448 bp(?1 ~ ?448)、174 bp(?1 ~ ?174)、149 bp(?1 ~ ?149)5个片段,分别记为S1、S2、S3、S4、S5。用S1、S2、S3、S4、S5分别替换pCAMBIA1301载体的CaMV35S启动子构建重组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蘸花法转化拟南芥,经潮霉素筛选、PCR验证及GUS基因表达分析确定后培养至T3代。对不同生长期不同组织进行GUS酶活性测定,评价不同片段的时空表达活性。将S1、S2、S3、S4、S5转基因植株种子萌发生长30 d进行干旱处理(50 mmol/L甘露醇),未干旱处理的设为对照(CK),分析整株、根及地上部分GUS酶活性,评价不同片段响应干旱的差异。  结果  正常生长条件下,S1、S2、S3、S4、S5转基因拟南芥在不同生长时期、不同组织器官中均能检测出GUS酶活性,但不同片段GUS活性具有差异,且随着片段变短,活性降低;但S1和S2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比较成熟种子、鲜种子、35 d根、茎、叶、花的GUS活性,发现不同组织之间也有区别,体现了5个片段的组织表达特异性。与CK相比,干旱胁迫下,5个片段整株、根和地上部分的GUS活性均显著提高,其中干旱胁迫后S1、S2、S3、S4、S5全株的GUS活性分别为CK的1.50、1.46、1.47、1.46、2.23倍,根GUS活性分别为CK的1.29、1.29、1.28、1.53、1.36倍,地上部分GUS活性分别为CK的1.62、1.59、1.57、1.59、2.30倍。  结论  JrTT1-1基因启动子片段的表达活性与其长度呈正相关,每个长度启动子片段活性具有根、茎、叶、花、种子等组织特异性;WRKY元件及其数量可能与干旱胁迫调节作用相关,且JrTT1-1启动子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也具有组织差异性。   相似文献   
73.
陕西省渭北旱原与陕北黄土高原光照充足,土层深厚,是以苹果为主的各类果品适生区和优质区。但该地普遍存在降水偏少、耕作粗放、果园土地空闲等诸多弊端。实践证明,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耕作覆盖蓄水保水措施、果园套种药、菌、瓜、菜、粮、草等,充分利用降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是农业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异形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rregularis,Ri)和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根外菌丝对重金属铅的吸收及转运能力,为明确AMF根外菌丝的铅转运能力提供依据。【方法】以菌根植物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寄主)和非菌根植物油菜(Brassica napus)为试验材料,采用三室培养系统(菌根室-施铅室-非菌根室)进行研究,其中菌根室种植蒺藜苜蓿并进行AMF处理,包括接种Ri、Fm和未接种对照(CK)3个处理;施铅室(中间隔室)设置0和800 mg/kg 2个铅处理;非菌根室种植油菜,试验共设CK、Ri、Fm、Pb、Ri×Pb、Fm×Pb 6个处理,研究铅胁迫下2种AMF根外菌丝对植物生长及铅离子富集的影响。【结果】(1)与CK处理比,Ri和Fm处理蒺藜苜蓿总生物量分别提高了43.55%和256.98%,铅胁迫对Ri和Fm处理蒺藜苜蓿的生物量无显著影响。(2)0 mg/kg 铅胁迫下,2种AMF均能够与蒺藜苜蓿形成良好共生关系,Fm和Ri处理菌根侵染率达到90%以上。Fm和Fm×Pb处理侵染根段丛枝丰度分别是Ri和Ri×Pb处理的8.75和2.51倍。(3)与Ri处理比,Ri×Pb处理菌根室培养基质中菌丝密度显著提高231.57%,施铅室培养基质中菌丝密度显著降低49.56%;与Fm处理比,Fm×Pb处理菌根室培养基质中菌丝密度提高314.09%,施铅室培养基质中菌丝密度降低21.09%。(4)Ri×Pb、Fm×Pb处理蒺藜苜蓿地上部铅含量分别是CK处理的3.60和8.45倍,根系铅含量分别是CK处理的7.45和217.87倍;Fm×Pb处理油菜根系铅含量是CK处理的62.15倍。【结论】AMF根外菌丝能够直接吸收并转运铅至寄主植物根部,并可能借由“外排”效应将铅运输至非菌根植物根系,且Fm促进植物生长及根外菌丝吸收转运铅的能力显著高于Ri。  相似文献   
75.
以黄土区典型土坎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筛选25种草本优势种,采用方差比率法,结合χ2检验、联结系数AC、共同出现百分率PC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方法,分析25个草本优势种的种间关系,为重力侵蚀治理、固沟保塬的植物配置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依据。结果表明:1)方差比率法的检验结果表明,25个草本优势种总体上种间关系呈现显著正关联;2)χ2检验结果表明,正关联种对数(163)高于负关联种对数(135),且显著关联的种对数占总种对数的6.67%;3)大部分种对间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都不高,种对间的相关性较弱,联结关系松散,群落仍处于长期的发展过程中;4)根据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25个优势种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其划分为5个生态种组。  相似文献   
76.
以陕西、宁夏、甘肃、青海4省7个种源地红桦种子为对象,测定各种源地红桦种子的千粒重、形态特征及在不同温度(30℃、25℃、20℃、15℃)和不同光照(无光照0 h、半光照/半黑暗12 h/12 h、全光照24 h)条件下的萌发率与萌发特性,并与千粒重、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千粒重大小为:凤县>泾源>宁陕>礼县>洛南>太白>湟中,洛南县、太白县和湟中县红桦种子的千粒重与其他种源存在显著差异;25℃为红桦种子最适萌发温度。在15℃下,各种源红桦种子几乎不萌发。25℃下,各种源红桦种子萌发率显著高于其他温度;光照和光照时长都可以显著提高红桦种子的萌发率。全光照(24 h)下各种源红桦种子萌发率显著高于半光照/半黑暗(12 h/12 h)和全黑暗(0 h)条件;红桦种子萌发率与种子的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P=0.046<0.05),与种源的海拔呈极其显著的负相关(P=0.004<0.01);红桦种子萌发率与种源的年日照时长(P=0.064>0.05)和年降雨量(P=0.93>0.05)都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7.
大荔枣园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及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大荔县冬枣产区土壤肥力状况,采集了303个有代表性枣园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pH、有机质、硝态N、铵态N、碱解N、有效P、速效K、有效Fe、有效Mn、有效Zn、有效Cu等指标,用ArcGIS软件绘制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N、P、K的空间分布图,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枣园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pH值在各个采样点间的变异性较小,其余土壤肥力指标都存在着较大的变异,并且偏度和峰度>0,属于右偏态尖峰型;整体来看,大荔枣园土壤pH偏碱性,碱解N含量较为丰富,有效P含量中等偏低,速效K含量极其丰富,有机质含量较为缺乏。空间分布规律表现为土壤碱解N、有机质规律一致,东北区域低、其他区域高;有效P含量北部高南部低;除东北部少数区域外,土壤速效K含量普遍达到丰富或极丰富水平。主成分分析显示,有机质、速效K、有效Fe和有效P是影响冬枣园土壤肥力最主要的因素,通过对各乡镇的综合得分均值进行比较,发现各乡镇土壤得分高低与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78.
刘波  赵军  李玮  马永清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3):128-133
以焉耆县甜叶菊田间调查结果为依据,将该地区危害严重的寄生杂草向日葵列当和瓜列当作为对象,通过盆栽和培养皿发芽试验,采集甜叶菊不同生长时期(S1和S2)的根、地上部以及根际土,测定其甲醇浸提液诱导2种列当种子的发芽率。结果表明,甜叶菊根际土的甲醇浸提液能够刺激瓜列当和向日葵列当种子发芽,且发芽率随稀释倍数增加逐渐降低,S2时期甲醇浸提液原液对列当种子萌发的刺激作用最强,发芽率分别为59.9%和35%。甜叶菊不同生育期的根部甲醇浸提液刺激2种列当种子的发芽率高于地上部,发芽率随植株根和地上部甲醇提取液稀释倍数增加而降低;甜叶菊植株甲醇浸提液刺激瓜列当种子萌发的发芽率整体高于向日葵列当。本研究探明瓜列当寄生于甜叶菊的内在原因,从而为治理甜叶菊田间瓜列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9.
为满足现代林产化工行业的需求,培养专业人才,针对林产化工专业的发展趋势与培养目标,结合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应用性强的特点,从优化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及改进考核方法等方面入手,对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强调教学内容的前沿性,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及灵活的教学考核方式等措施,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0.
井冈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栲树林优势种群生态位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井冈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林分调查的基础上,选择有栲树分布的不同环境类型设置8个典型样地,以不同生境的样地作为资源位,以物种重要值作为资源位上的状态指标,对栲树林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栲树、罗浮栲、红楠具有较大的重要值和较宽的生态位宽度值,Ba为0.853、0.787、0.720,对群落结构和功能起着决定作用。杜英仅在两个资源位中出现,分布范围小,Ba为0.026,对资源利用能力弱;15个优势树种间的生态位高度重叠占4.8%,中度重叠占35.2%,低度重叠占60%,生态位重叠值不大,各树种因对共同资源的利用而产生的竞争不强,群落中优势树种间生态学习性相似,多数树种间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大。综合分析表明,栲树林群落组成树种对研究区的环境适应性强,对资源利用充分,种间的竞争小,处在相对稳定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