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3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71篇
农学   127篇
基础科学   2篇
  41篇
综合类   1109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219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277篇
  2009年   342篇
  2008年   331篇
  2007年   297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旨在分析禽腺病毒血清4型(FAdV-4)感染鸡组织中NLRP3基因的转录水平,本研究设计鸡NLRP3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扩增NLRP3基因180 bp片段并克隆至pMD-18T载体,制备重组质粒pMD-18T-NL-RP3.以pMD-18T-NLRP3质粒作为标准品进行荧光定量PCR并建立标准曲线.通过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72.
不同饲养方式对固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固始鸡饲养至4周后,分别笼养和放养至18周,测量其体尺、屠体性能,到42周龄测量蛋品质。结果表明,笼养和放养的活重差异显著(P>0.05),其余屠宰指标差异不显著;蛋品质除了蛋重和蛋壳厚度差异显著(P<0.05)外,其余指标差异均不显著;放养条件下,纤维素酶高于笼养,而对总蛋白水解酶、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3.
【研究目的】旨在研究FcRa在仔猪胃肠道的表达分布及不同日龄间的表达变化。【方法】以大白争长白二元杂交仔猪作为研究对象,分布采集从出生至断奶后共12个日龄仔猪胃肠道组织。应用RT-PCR方法检测FcRa mRNA表达并进行表达量的相对分析。【结果】①FcRa在仔猪胃肠道各段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十二指肠后段和空肠前段表达量最高,在结肠和胃内表达最低。②在十二指肠争空肠段,仔猪从一出生就有较高水平的FcRa转录,吮乳后至出生后1d达到峰值,随后略有下降但前4d差异不显著(P〉0.05);自7d起FcRamRNA转录水平明显降低(P〈0.05),至断奶时降到最低。③在回肠段,FcRa表达水平较十二指肠和空肠段低,从出生至断奶前(21d)表达量变化不明显。断奶后有显著下降(P〈0.05)。④胃与结肠部位FcRa的表达比较稳定,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结论】仔猪不同组织中FcRa在十二指肠后段和空肠前段的表达水平最高,提示仔猪十二指肠、空肠是FcRa转运初乳中IgG的主要部位。仔猪肠道FcRa的表达量变化与初乳及乳汁中IgG含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证明了FcRa在肠道转运IgG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4.
为制备敏感性好、亲和力高、特异性强的抗沙拉沙星(Sarafloxacin,SARA)单克隆抗体,采用碳二亚胺法合成SARA人工抗原,通过免疫BALB/c小鼠,选择血清效价高且敏感性好的小鼠,采用杂交瘤细胞技术进行细胞融合,筛选分泌抗SARA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的杂交瘤细胞株;采用体内诱生腹水法制备SARA mAb,通过间接ELISA和间接竞争ELISA对SARA mAb的免疫学特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小鼠经免疫原免疫后,小鼠多抗血清效价均达到1∶128 000。选择敏感性较好的2号小鼠进行细胞融合,经多次亚克隆后,筛选出1G3、3H3两株杂交瘤细胞株,其中1G3所产SARA mAb效价较高,为1∶512 000,IC_(50)为6.34 ng/mL,亲和常数为8.55×10~8L/mol,与诺氟沙星的交叉反应率为1.06%,与其他药物交叉反应率均低于0.50%。  相似文献   
75.
根据GenBank发表的鸭γ-干扰素cDNA基因序列,自行设计、合成1对引物,应用RT-PCR技术,无需用非特异性免疫原如ConA、PHA等刺激分离的脾淋巴细胞,直接提取总RNA,扩增固始鸭γ-干扰素基因(DuIFN-γ),并进行克隆和测序。测序结果表明,获得了DuIFN-γ全序列,其大小为515 bp,包含一个完整阅读框,编码164个氨基酸残基,推导的氨基酸有3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有5个与二硫键形成有关的半胱氨酸。序列比较分析发现,克隆的固始鸭IFN-γ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4条鸭IFN-γ基因序列中的3条序列(AF087134,AF100929,AJ012254)完全一致,而与另一条北京鸭核苷酸同源性为99.6%,有2个碱基发生非同义变异,氨基酸同源性为98.8%。固始鸭与人和其他种动物的IFN-γ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IFN-γ基因存在种属的差异性,亲缘关系越近,同源性越高。DuIFN-γ基因的成功克隆为进一步研究固始鸭IFN-γ基因表达、生物学活性和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6.
研究了日粮中添加抗生素或不同剂量三颗针提取物对肉仔鸡生长、养分表观代谢率和部分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择240只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10只鸡,公母各半。处理1饲喂基础日粮添加5mg·kg-1阿维拉霉素,处理2,3,4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三颗针提取物0.2%,0.35%,0.5%,进行7周的饲养试验和代谢试验。结果表明:与添加阿维拉霉素组相比,添加不同量三颗针提取物,肉仔鸡7周末体重、日增重、料重比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添加0.35%,0.5%三颗针提取物显著降低了肉仔鸡采食量(P<0.05),极显著降低了粗蛋白质、钙和总磷表观代谢率(P<0.01),分别显著(P<0.05)、极显著(P<0.01)降低了粗脂肪表观代谢率;除添加0.2%三颗针提取物极显著提高了淀粉酶活性外(P<0.01),其他均极显著降低了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P<0.01)。试验说明,与添加阿维拉霉素相比,肉仔鸡日粮中添加三颗针提取物可不降低肉仔鸡生长性能,但随添加量的增加,可降低肉仔鸡的采食量,不利于肉仔鸡养分表观消化率和消化酶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77.
氟苯尼考与多西环素联合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效果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氟苯尼考单药及与多西环素联合对鸡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抗菌后效应(PAE)及对试验性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对鸡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 6mg·L-1,与氯霉素相同,是甲砜霉素的2 5%;氟苯尼考对鸡大肠杆菌的PAE(1 45~2 07h)显著长于甲砜霉素(P<0 05),呈浓度依赖性.棋盘法测得氟苯尼考与多西环素联合对鸡大肠杆菌呈无关作用,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值为1 5,联合时的氟苯尼考MIC值是其单独时50%.氟苯尼考以1∶2(质量比)与多西环素联合时,对鸡大肠杆菌的PAE与单药PAE的较大值相近,与相应浓度的单药相比均表现为无相关作用.氟苯尼考3种剂量(10mg·kg-1和20mg·kg-1(肌注)、30mg·kg-1(口服))、或联合用药(氟苯尼考10mg·kg-1+多西环素20mg·kg-1、氟苯尼考20mg·kg-1+多西环素40mg·kg-1(口服))5种治疗方案,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治愈率分别为73 3%,76 7%,73 3%,76 7%,80 0%,感染对照组的死亡率为80 0%.  相似文献   
78.
非洲鸵鸟食管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应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对非洲鸵鸟食管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并与家禽和哺乳动物的食管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非洲鸵鸟食管黏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但角质化不明显,固有膜内食管腺丰富,由腺细胞围成的管泡状腺直接开口于黏膜上皮,分泌大量黏液.食管肌层非常发达,分为内环肌、中纵肌、外环肌3层,环肌很厚,与纵肌的比例约为3:1、外膜是一层薄的纤维膜,内含丰富的血管.淋巴组织和神经.  相似文献   
79.
鹌鹑隐孢子虫流行病学调查及动物感染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掌握畜禽隐孢子虫病在河南省的流行动态,作者于2003年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检查了郑州、焦作2市7个鹌鹑养殖场429份粪便样品,结果有5个鹌鹑场隐孢子虫感染为阳性,根据卵囊形态初步鉴定1种为贝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baileyi),另1种为火鸡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meleagridis);总阳性率为14.69%(63/429),其中感染贝氏隐孢子虫的阳性率4.66%(20/429),火鸡隐孢子虫的阳性率为10.02%(43/429),并分别用2种卵囊试验感染鹌鹑和雏鸡研究其致病性,观察了2种隐孢子虫在鹌鹑体内的排卵囊规律,以及火鸡隐孢子虫在免疫抑制雏鸡和非免疫抑制雏鸡体内的排卵囊规律。  相似文献   
80.
非洲鸵鸟冠状动脉的解剖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血管铸型和组织透明方法对6羽非洲鸵鸟心脏冠状动脉的分支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非洲鸵鸟心脏左、右冠状动脉均开口于同侧主动脉窦内;左冠状动脉分为浅支(旋支)和深支(前降支),浅支先分出左心房支布于左心房,主干分支分布左心室的左缘壁和隔壁及右心室隔壁的部分;深支又依次分出动脉圆锥支、左缘支和前室间隔支,动脉圆锥支分布动脉圆锥及肺动脉干,左缘支分支分布于左室侧壁,前室间隔支分布于室间隔前1/3部,前降支主干分支分布于左心室前壁,右冠状动脉也分为浅支(旋支)和深支,浅支分出窦房结支和右心房支,主干延续为右室后支,窦房结支分布于窦房结和升主动脉,右心房支分布于右心房,右室后支分布于右心室的隔壁;深支分出后室间隔支,主干延续为右室前支,后室间隔支分布于室间隔后2/3部,右室前支分布于右心室前壁及心右缘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