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8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36篇
综合类   89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红壤丘陵区的典型区域宝洞裕流域作为研究区域,采用对比研究法探讨了不同成土母质发育的稻田土壤肥力状况,并采用模型综合评判法(INDEX模型)评价了稻田土壤的肥力水平.肥力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第四纪红土发育稻田土壤的养分质量分数相对其他两种母质较高,其表层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均达到32 g·kg-1以上,全量养分指标和有效养分指标也有同样的规律;肥力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第四纪红土发育的清夹泥水稻土综合肥力指数达到0.109 969,而紫色沙页岩冲积物仅为0.028 521.  相似文献   
32.
污泥发酵制氢技术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厌氧发酵产氢技术处理污泥制取氢气的研究在国内外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归纳并分析了厌氧发酵生物制氢的原理、厌氧发酵产氢的途径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该技术的应用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3.
采用多普勒流速仪测量边壁附近的流速,用间接法中的流速测量法测量边界上的切应力,用棕榈毛作为植物的模拟材料.以植物高度表示有植物床面的粗糙突起程度,以高度的方差表示粗糙度的非均匀性.在植物密度和直径不变的情况下,对不同高度组合的植物进行了水槽试验研究.探讨了植物高度的非均匀性对水流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高度均匀的植物相比,随着植物非均匀性的增大,阻力的差异先增大后减小,最后非均匀性的影响消失.  相似文献   
34.
以热带雨林地区马来西亚吉兰丹州为例,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和模糊数学法的支持下,建立了基于GIS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洪水灾害人口风险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洪水灾害人口风险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模糊数学法能较好地分析洪水灾害人口风险,利用模糊综合评价GIS模型评价洪水灾害人口风险是可行的.确定栅格数据层模糊子集分级的间隔值和构建模糊隶属函数是非常关键的.  相似文献   
35.
水分管理联合磷酸盐施用对水稻土中镉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探究水分管理方式和磷酸盐对水稻土中Cd转化的影响,按磷(KH2PO4)与Cd的摩尔比为2∶1添加磷酸盐,在75%田间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持续淹水和淹水回旱四个水分管理下,测定土壤p H值及Cd的Ca Cl2有效态含量,并采用重金属连续浸提法分析土壤中Cd的形态分布。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持续淹水和田间持水量处理分别使有效态Cd含量降低了37.3%和10.0%,75%田间持水量和淹水回旱处理有效态Cd含量增加了12.5%和9.5%;重金属形态分析表明,施用磷酸盐促进弱酸提取态Cd向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转化;75%田间持水量处理中弱酸提取态Cd所占比例显著降低,更有利于Cd向稳定的形态转化,而淹水回旱处理中,弱酸提取态镉含量增加,增大了Cd浸出、迁移的风险;不同水分管理下土壤p H值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差异较大,75%田间持水量处理中土壤有效态Cd与p 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861 8),而持续淹水与淹水回旱处理的淹水还原过程对Cd的有效性有较为复杂的影响。综上,水分管理与磷酸盐施用对有效态Cd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在75%田间持水量时磷酸盐施用对镉的稳定效果较好,且水分管理是控制水稻土中Cd转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6.
黄文  蒋志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402-4404
[目的]对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菌种BS-2的生长动力进行研究并对其发酵的营养条件进行优化。[方法]运用Monad、Haldane和Teissier模型对BS-2的生长动力学进行探讨,分别在不同单因素限制条件下对初始营养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初始营养中的碳源与氮源的质量比进行优化。[结果]表面活性剂产生菌BS-2在单因素营养条件受限时,菌体的最大生长量分别出现在碳源初始浓度为60g/L和氮源初始浓度为4g/L时,此时的特征生长率分别为0.0912h-1和0.092h-1,Teissier模型的回归参数与实际值最为接近,在碳源和氮源受限时的最大生长速率umax分别为0.0903h-1和0.0924h-1;而在保持相同的碳源初始浓度时,培养液的最小表面张力与菌体生长量分别出现在C/N=10和15时。[结论]BS-2对氮源比对碳源有更好的亲和性,C/N比能够较好地调节表面活性剂产生菌在增加自身生长量和产表面活性剂2种生长功能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37.
以湖南蔡家塘、贵州雷公山和重庆铁山坪3个小流域长年大气干沉降的监测数据为基础,对三地大气和气溶胶的化学成分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地大气干沉降中主要的酸性物质均为SO2,SO42-,NO2;主要的碱性物质均为NH+4,Ca2+,K+,NH3.SO2的干沉降跟当地S的来源有密切的关系,且具有季节性变化.三地的NH3+NH4+浓度均大于HNO3+NO3-浓度. NO2,NH3的年平均浓度大小均为铁山坪>蔡家塘>雷公山.蔡家塘、雷公山、铁山坪铵态氮年平均浓度在气相和固相中的比率均小于1,蔡家塘硝态氮年平均浓度在气相和固相中的比率接近1;雷公山年硝态氮平均浓度在气相和固相中的比率大于1;铁山坪硝态氮年平均浓度在气相和固相中的比率小于1.  相似文献   
38.
不同季节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湿地是目前最自然、生态的处理废水技术。利用人工湿地植物、基质和微生物构成的生态系统,处理废水中COD、总氮、总磷和氨氮,实现水质净化。通过连续一年野外试验发现,不同时期对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有较大差别,春夏季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好于秋冬季,对不同污染物去除率也存在差异,人工湿地的平均去除率呈现出总磷>总氮>氨氮>COD。此外,美人蕉、菖蒲、铜钱草的耐淹性强,长达35 d,在半淹状态下90 d,植物形态上与未淹时无明显的差别,生长良好。该人工湿地造价和运行成本低,单位水量投资成本约为0.20元/(t·d),此人工湿地基本达到了净化水质、节约能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39.
湖南省东北部蔬菜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及其组成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6年3月,采集湖南省东北部7个地区蔬菜土壤样品.采用GC-ECD检测、GC/MS-MS确证的方法对土壤中20种有机氯农药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机氯农药在蔬菜土壤中的残留现状及组成.结果表明,HCHs和DDTs检出率高达100%,残留量范围分别为0.15~16.80 μg·kg-1和6.05~57.91 μg·kg-1.0CPs的主要残留物是DDTs,占残留总量的70%以上.绝大部分地区土壤中α-HCH/γ-HCH比值大于1,DDT/(DDE DDD)比值小于1,表明HCHs和DDTs主要来自于早期的使用,但岳阳和衡阳地区近期可能有新的DDTs农药输入.艾氏剂、狄氏剂、γ-氯丹和环氧七氯也有不同程度的检出.与国内外相关报道相比,HCHs和DDTs残留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40.
中国水土保持区划——回顾、思考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梳理近70年来中国水土保持区划发展,概述其从定性到定量的方法进步和从单一到复合的体系完善,在此基础上总结其理论框架并提出3个发展阶段。结合统计分析,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评价区划实施效果;提出经济管理模型失位、指标体系欠缺和实践衔接不足的3个问题,并以情景模拟和案例介绍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针对水土保持区划发展态势,探究了定性和定量方法在区划中的平衡关系,以及区划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定位。期望通过对水土保持区划的系统回顾与讨论,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