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5篇
农学   5篇
  7篇
综合类   114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添加单宁酸对青贮葛藤茎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添加单宁酸对青贮葛藤(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茎叶品质的影响,以青绿葛藤茎叶为原料,添加3%和4%单宁酸青贮60 d后,对其进行感官鉴定,并进行有机酸、干物质损失率及营养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添加单宁酸的贮葛藤茎叶质地松散完整,具有酸香味,干物质损失率显著降低(P<0.05);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增加(P<0.05);在添加单宁酸的青贮葛藤茎叶中,未检测出丙酸和丁酸。因此,葛藤青贮时添加单宁酸有利于营养物质的保持,可明显提高其品质。  相似文献   
22.
蛇足石杉内生真菌JSM 09的分离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蛇足石杉为材料,经过严格的表面消毒,分离纯化得到1株内生真菌JSM 09.对JSM 09进行基于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菌株JSM 09和Irpex属的3个Irpex lacteus 菌株聚在一个枝上,且与Irpex lacteus XSD-2距离最近,相似程度为99%,JSM 09应为白耙齿菌(Irpex lacteus).  相似文献   
23.
测定了绞股蓝、广西绞股蓝和五柱绞股蓝的幼嫩部分与成熟部分的食用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三种植物幼嫩部分的水分、灰分、可溶性糖、粗蛋白质、维生素C和有机酸含量以及矿质元素P、K、Zn的含量高于成熟部分,而成熟部分的粗脂肪、粗纤维含量以及Mg、Fe、Mn、B、Cu、Ni和Li元素的含量高于幼嫩部分。绞股蓝的可溶性糖、粗纤维、有机酸、粗脂肪以及矿质元素Fe和Li的含量最高,广西绞股蓝的维生素C含量以及矿质元素P、K、Zn、Mg、Cu和Ni的含量最高,五柱绞股蓝的灰分、粗蛋白质以及矿质元素Mn和B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4.
木质素吸附剂的制备·应用及吸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目前木质素吸附剂制备、应用及吸附影响因素的一些重要研究进行了综述。首先就木质素来源、分离以及改性制备进行了介绍,接着概述了目前木质素吸附剂在重金属吸附、染料吸附、肥效缓/控释、农药缓/控释等主要领域的应用,最后总括了影响木质素吸附的几个重要因素,包括pH值、温度、木质素吸附剂与吸附质浓度、离子强度、吸附剂属性等。  相似文献   
25.
林永慧  晏丽  陈玲  胡文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1018-11019,11022
运用棋盘格子调查法对吉首紫菀(Aster jishouensis)生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吉首紫菀群落的组成成分简单,植物物种比较贫乏;其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基本上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6.
裂叶星果草群落主要物种的种间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裂叶星果草群落进行调查,运用种间联结指数及2×2列联表的χ2统计量,分别测定了裂叶星果草群落中物种间的总体关联性和群落中主要植物物种的种对间的联结性。结果表明:群落物种总体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正关联。群落中10种主要植物物种的45个种对中,有25个种对表现出正关联,有17个种对表现出负关联,有3个种对表现为相互独立的关系,正负关联种对数比例接近1.5∶1。裂叶星果草与其他9个物种之间有4个种对表现为正关联,4个种对表现为负关联,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1个种对表现为相互独立的关系。  相似文献   
27.
采用静置开放式培养法研究了碳源、氮源、盐度、金属离子对菌株Bjerkandera sp.XX-4降解苯胺蓝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脱色最适合降解条件为丙二酸8 g/L,氨基乙酸1.6 g/L,Pb2+0.2 mmoL/L,在上述各培养条件下,对浓度为100 mg/L不灭菌的苯胺蓝溶液静止培养5 d,脱色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8.
采用浸没培养实验研究不同浓度镉溶液(0、2、5、50mg·L-1)对湿地匍灯藓(Plagiomnium acutum)的膜系统、光合系统的损伤情况及其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湿地匍灯藓外表伤害症状随Cd胁迫浓度增加而加重;湿地匍灯藓对Cd有较强的生物富集能力,且藓体Cd累积量与溶液Cd浓度显著正相关(P〈0.05);湿地匍灯藓的总叶绿素含量随Cd浓度增加显著降低,其含量与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Cd胁迫引起湿地匍灯藓的丙二醛(MDA)积累,同时伴随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其中可溶性糖含量与MDA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Cd浓度增加均持续下降,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却随Cd浓度增加而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其中可溶性蛋白和CAT活性均与MDA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SOD活性则与MDA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POD活性与MDA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Cd胁迫抑制或降解光合作用相关酶类、细胞膜质过氧化和蛋白质代谢紊乱可能是湿地匍灯藓遭受Cd毒害的主要原因;湿地匍灯藓通过增加可溶性糖含量、SOD和POD活性来抵御Cd的毒害,但由于CAT活性丧失,使湿地匍灯藓的防御系统崩溃,最终导致了湿地匍灯藓细胞的凋亡。可溶性糖、SOD和POD可以作为湿地匍灯藓防御Cd毒害的指标。  相似文献   
29.
为评价淡水沉积物中人工纳米颗粒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态毒性的影响,以底栖动物铜锈环棱螺为受试生物,采用沉积物慢性生物测试研究了非毒性浓度的不同管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两种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三氧化二铝纳米颗粒Al2O3-NPs和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2-NPs)存在条件下不同浓度2, 2', 4, 4'-四溴联苯醚(BDE-47)对铜锈环棱螺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管径大小的MWCNTs不影响低浓度(100 ng·g-1) BDE-47对铜锈环棱螺的毒性,但显著降低较高浓度(500、2000 ng·g-1)BDE-47对铜锈环棱螺的毒性,小管径MWCNTs对BDE-47毒性的影响稍大于大管径MWCNTs;Al2O3-NPs和TiO2-NPs对低浓度BDE-47的毒性没有影响,但显著增加较高浓度BDE-47对铜锈环棱螺的毒性,TiO2-NPs对BDE-47毒性的影响略大于非毒性浓度Al2O3-NPs.这表明,沉积物中不同种类和类型的纳米颗粒对有机污染物生态毒性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0.
经过3年实地调查、标本鉴定和资料查阕,初步确定湖南省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野生纤维植物33科896种。对主要几种以予介绍,对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野生纤维植物植物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