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3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2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1篇
  81篇
综合类   483篇
农作物   3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10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红铃虫是世界性的重要棉花害虫,自转Bt棉花商业化种植之后,其种群数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然而,红铃虫对Bt的抗性发展严重威胁着Bt棉花的可持续应用。本文概述了红铃虫对Bt棉花的抗性现状及其抗性机制,以期为科学制定红铃虫抗性治理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2.
湖北省位于我国中部,承接南北,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草地贪夜蛾在湖北省广大区域能否越冬直接影响翌年当地甚至华北草地贪夜蛾发生的早期预测、预警及防治策略的制定。为探明草地贪夜蛾在湖北的越冬规律,本研究采用室内低温试验,冬季室外越冬模拟试验及冬季田间调查等方法,初步明确了草地贪夜蛾在湖北的越冬情况。结果表明:经35 d的7℃低温胁迫,草地贪夜蛾幼虫、蛹、成虫均死亡;2019年12月15日-2020年3月1日在湖北省襄阳、武汉两地室外越冬模拟试验表明,2020年2月1日,即放虫后第47天两地均未发现存活虫体;2019年12月中旬-2020年4月中旬,湖北襄阳、武汉、通山田间生境调查表明,只有2019年12月15日在襄阳发现1头草地贪夜蛾5龄活体幼虫,其他各地均未发现存活虫体或诱捕到成虫。经过室内低温试验、室外越冬模拟试验及田间越冬调查,初步认为2019年-2020年冬季草地贪夜蛾在湖北大部分地区不能越冬。  相似文献   
63.
湖北省农科院植保学科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五"以来,国家对"三农"问题极为重视,尤其是在党中央近6年来连续以"三农"问题作为第一号文件的重视和指引下,我国农业生产和科研工作有了极大的发展.湖北省农科院植保科研和开发工作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随着国家对频频出现的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和不断出现的禽流感、天气灾害、作物病虫草害的特大发生对人类健康、生存安全的影响,国家对农业生产和农业科研的投入加强,使得我院植物保护学科得到相应的发展,取得一些重大理论和实用意义的科研技术成果,为我省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应有的保障作用,为我省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4.
加拿大一枝黄花是我国危害较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严重威胁本土生态平衡,被湖北省列入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补充名单。本文概述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发生情况及危害性,结合其在鄂西北地区造成的环境生态风险,提出了针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控策略,为鄂西北地区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接种黄瓜白粉菌后16 h的黄瓜叶片用透明胶带在子叶表面粘孢子取样的平均发芽率与用台盼蓝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调查的发芽率分别为83.7%和85.0%,t测验无显著差异,表明透明胶带取样的发芽率可以代表黄瓜叶片上白粉病菌孢子的发芽率。采用孢子萌发法和叶碟法分别测定了醚菌酯、植物源活性组分大黄素甲醚(P3D)对8个黄瓜白粉菌菌株的EC50。统计结果表明:采用两种方法测定醚菌酯P、3D对黄瓜白粉菌的EC50的相关系数的平方值分别为0.880、.99,表明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有很强的相关性;采用该孢子萌发法可评价化合物对植物专性寄生病菌如白粉菌孢子萌发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66.
<正>水稻稻瘟病是威胁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是制约我国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影响因子。为筛选有效的防治药剂,本试验选用了包括大黄素甲醚在内的三种不同药剂对稻瘟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5%大黄素甲醚水剂制剂用量150mL/667m~2处理与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制剂用量33.3g/667m~2处理的防效相当,可作为替代药剂与化学农药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67.
试验用75%戊唑醇·肟菌酯水分散粒剂与对照药剂6%戊唑醇微乳剂对水稻稻瘟病进行防治效果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水稻稻瘟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效达到76%以上。建议在水稻破口抽穗期,采用75%戊唑醇·肟菌酯水分散粒剂1hm~2有效成分用量168.75g~225g(667m~2商品用量15g~20g),兑水675L进行喷雾防治,齐穗期再喷施1次,对水稻稻瘟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8.
正生姜癞皮病(病原为南方根结线虫)、茎基腐病是生姜生产上重要的土传病害,近年来在湖北省武陵山区生姜产区呈逐年加重的趋势,严重影响了生姜的产量和品质。土壤处理是防治土传病害的有效途径,化学熏蒸是土壤处理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目前生姜土传病害主要的防治方法~([1])。生产中常用氯化苦土壤熏蒸来防治生姜土传病害,但因氯化苦对施药器械和装备要求更高,推广存在困难,本试验选用98%棉隆微粒剂对生姜根结线虫和茎腐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对  相似文献   
69.
28%苄嘧磺隆·二氯喹啉酸WP对水稻秧田杂草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28%苄嘧磺隆·二氯喹啉酸对水稻秧田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 (L.) Beauv.]、鸭舌草[Monochoia vaginalis(Burm.f.)]等的防除效果,并测定了杂草对氮、磷、钾和水分的影响以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8%苄嘧磺隆·二氯喹啉酸WP对水稻秧田的主要杂草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有效成分用量为168~420 g/hm2的28%苄嘧磺隆·二氯喹啉酸对水稻秧田稗草密度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84.06%~98.50%、91.55%~98.63%,对鸭舌草的密度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94.06%~100.00%、90.94%~100.00%,显著优于对照药剂10%苄嘧磺隆WP和50%二氯喹啉酸WP.28%苄嘧磺隆·二氯喹啉酸施用后,增产效果总体优于对照药剂,在水稻秧田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70.
为揭示田面水的氮素浓度动态特征并探讨其快速检测方法,于2018年水稻生育期对稻田田面水的氮素浓度、常规水质参数进行原位监测。结果表明,水稻生育期内,人工栽秧稻田田面水的TN和NH4+-N浓度在施基肥后1周分别迅速降至4.03 mg/L和3.02 mg/L,至下次施肥前变化趋于平稳,TN和NH4+-N在追肥后2 d到达峰值,1周左右趋于平稳,机插秧稻田田面水的氮素动态特征与人工栽秧基本一致。基肥期田面水的TN和NH4+-N从峰值随时间的衰减趋势近似符合指数衰减规律,人工栽秧和机插秧稻田田面水的TN浓度在基肥期峰值出现后2周内衰减幅度分别为62%和72%,NH4+-N的衰减幅度分别为80%和83%。以DO、EC、pH、ORP为自变量,TN为因变量,得到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服务于稻田田面水氮素流失风险的监测和管理,按照GB 18918—2002中TN的限值15 mg/L(一级A标准)和GB 3838—2002中TN的限值2 mg/L(Ⅴ类)对TN的排放进行分级,得到模型预测的准确率为80%,基本满足水环境管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