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5篇
  85篇
综合类   399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秸秆碳对不同施肥水平低肥力土壤碳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施肥水平下秸秆碳对低肥力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MBC)和颗粒有机碳(POC)含量的影响,采用碳化硅管原位法,向不同施肥水平(0、120、240 kg·hm-2,以纯氮计)的低肥力土壤添加13C标记小麦秸秆,定期取土样测定不同有机碳组分的含量及其δ13C值,并计算秸秆碳在各有机碳库中的转化及贡献比例。研究结果显示,秸秆添加后7 d是快速转化阶段,此后秸秆碳转化渐缓,以向POC转化为主。相较于DOC,秸秆碳更倾向转化为MBC和POC,秸秆添加60 d后的转化比例分别为0.12%~0.38%、4.01%~6.25%和4.74%~9.54%。秸秆添加后,土壤DOC、MBC和POC含量均显著增加,来自于秸秆碳的贡献分别为0.29%~15.01%、13.20%~32.85%和33.62%~59.69%。相较于0、240 kg·hm-2的施氮处理,施氮量为120 kg·hm-2时,秸秆添加能同时大幅提高试验土壤的活性和缓效性有机碳库含量。由此表明,秸秆还田条件下,适量施加氮肥更有利于低肥力土壤的培肥与固碳。  相似文献   
22.
以水稻秸秆为代表,研究了4种腐熟剂对秸秆腐解性能的影响。基于施用腐熟剂后的秸秆腐解率和碳氮比,选择其中1种腐解性能较好的腐熟剂,采用Box-Behnken设计对其秸秆腐解条件进行优化,主要考查腐熟剂用量、温度、含水量和外加氮源(浓缩沼液)量等4个因素。结果表明,腐解温度、含水量和腐熟剂用量对腐解率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最佳腐解条件是温度29.6 ℃,含水量90%,腐熟剂和浓缩沼液氮添加量分别为秸秆质量的2.0%和0.17%。数学模型分析预测得知,在该条件下腐熟剂添加后25 d水稻秸秆腐解率可达63.25%,与验证试验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23.
HSPF模型是以斯坦福水文模型为基础,能综合模拟流域径流、土壤流失、污染物传输、河道水力等过程的应用模型。该模型是半分布式水文水质模型的优秀代表。综述了HSPF模型及与其他常用面源污染模型的对比,概括HSPF模型应用优势,并综述了HSPF模型在不同空间属性条件、不同气象和水文条件下国内外流域面源污染模拟中的实际应用,以及HSPF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研究,最后提出对HSPF模型在我国流域面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24.
为探究农村生活污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在农业灌溉时对土壤和作物生长的影响,本文采用农村生活污水和含有不同浓度LAS的模拟生活污水,在室内开展了蕹菜灌溉种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含有LAS的生活污水进行灌溉试验时,并未对土壤、作物生长及品质产生显著负面影响。研究结果为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农业灌溉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建议在实际应用中,定期检测生活污水中的LAS含量,谨防可能发生的环境及经济风险。  相似文献   
25.
连续开展8 a的长期定位试验,探索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和耕地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粉碎还田的水稻产量和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土壤pH均高于常规施肥。秸秆粉碎还田前几年的水稻产量较常规施肥处理增幅较小,仅为2.56%~3.77%,但随着还田年限增加,增产幅度提高至6.82%~8.47%。秸秆粉碎还田具有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养分的双重功效,并具有长期、持续培肥土壤的作用,可作为提升土壤质量的重要手段长期实施。  相似文献   
26.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素形态、用量及施用时期对小青菜产量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氮量施肥下,产量最高的是硝酸钙,尿素+微量元素处理;尿素,有机无机复混肥和碳酸氢铵处理间无显著差异,DMPP处理产量最低;追施微量元素能提高小青菜的产量。硝酸盐含量随着收获时期的延后而降低,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则略有升高,但未达到显著水平;收获期取样时,不同氮肥对硝酸盐的积累是:硝酸钙>DMPP>尿素>有机无机复混肥>尿素+微量元素>碳酸氢铵。配施微量元素及氮磷钾的协同吸收均能降低硝酸盐含量。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指标,以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效果较好。小青菜产量和Vc含量随着施氮量的提高而提高,但硝酸盐含量也随之提高;小青菜产量和Vc含量随着施氮时期的延后而降低,硝酸盐含量高峰出现在追肥后20d左右。  相似文献   
27.
为探究不同类型肥料的侧深施肥技术对机插单季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于2020—2021年采用田间大区试验,以浙优18为材料,设置不施肥(T1)、常规施肥(T2)、专用肥减氮10%撒施(T3)、专用肥减氮10%侧深施(T4)、专用肥减氮20%侧深施(T5)、缓释肥减氮10%撒施(T6)、缓释肥减氮10%侧深施(T7)、缓释肥减氮20%侧深施(T8)和缓释肥减氮10%一次性深施(T9)9个处理。结果表明,2020年和2021年不同施肥处理水稻产量分别为10 965~12 166 kg·hm-2和11 073~12 546 kg·hm-2。与T2处理相比,T8和T9水稻产量分别增加1.8%~4.4%和3.5%~4.7%。缓释肥的增产稳产效果优于专用肥。缓释肥侧深施处理的水稻氮、磷、钾养分吸收量高于或接近T2处理,而专用肥侧深施处理的水稻氮素吸收量低于T2处理。可见,缓释肥减氮10%一次性深施既能降低投入成本,同时还能增产,是一项适宜于当地水稻生产的轻简化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28.
以浙江黄岩典型茭白田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不同施肥方案对茭白田氨挥发损失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肥(CF)、专用肥(SF)、缓释肥(SRF)、生物炭基肥(BF)5个处理。采用通气法监测茭白田氨挥发情况,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茭白田氨挥发累积量、茭白产量与品质、茭白田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F处理相比,SF、SRF和BF处理的氨挥发累积量分别减少26.85%、35.10%和34.28%。SF和SRF处理的茭白产量较CF处理分别增产5.05%和1.80%,而BF处理较CF处理减产2.95%。优化施肥(SF、SRF和BF)可提高茭白蛋白含量,同时降低硝酸盐含量,从而提高茭白品质。总体上,施用专用肥和缓释肥不仅可以提高茭白产品与品质,同时还能降低氨挥发损失,减少环境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29.
为达到化肥减量增效目的,提高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在武义县开展鲜食玉米缓释肥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缓释肥处理及添加脲酶抑制剂处理,玉米农艺性状指标相对常规施肥处理均有所提升;缓释肥基施、缓释肥等氮一次基施和常规施肥+脲酶抑制剂处理相对常规施肥处理玉米分别增产11.6%、5.0%和7.8%。  相似文献   
30.
采用盆栽试验,在红壤和潮土中分别施入土壤重量5%、10%和15%的鸡粪或垃圾有机肥,研究其对苋菜(Amaranthustricoclor L.)生长、土壤化学性状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入鸡粪或垃圾有机肥显著增加苋菜的鲜重、主根长和株高;土壤有机质、EC值、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大幅增加,但土壤全氮含量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相比,潮土中施用两类有机肥使苋菜植株Cu和Zn含量分别增加26.3%~36.0%和1.2%~20.3%,但未超出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对Cu和Zn的允许含量;Cd、Cr和Pb含量都较对照降低,没有出现积累现象。红壤施用两类有机肥,苋菜植株中Zn、Cd和Pb分别下降42.7%~59.9%、0~48.9%和4.1%~71.3%,达到显著水平。有机肥的施入量为5%时,两类土壤中重金属都没有出现明显积累;当施入量为10%和15%时,两类土壤的Cu、Cd、Cr和Pb含量显著增加,出现明显积累趋势,其中除了施用鸡粪使土壤有效Cu含量下降外,两种有机肥均增加了两类土壤中重金属Zn、Cd、Cr和Pb的有效态含量。试验结果提示,从土壤培肥与环境质量安全综合考虑,有机肥的用量应控制在一个适宜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