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7篇
林业   49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69篇
  126篇
综合类   288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46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张晓楠    宋宏利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5):306-310,315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CCS分类体系的大尺度土地覆被遥感产品间类别一致性的定量计算方法,并以GLOBCOVER和MODIS COLLECTION5两种大尺度土地覆被遥感产品为数据源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GLOBCOVER和MODIS COLLECTION5两者间的类别一致性区域较小,且集中分布于中国的华北、四川盆地、台湾省、西北沙漠地区和喜马拉雅山东麓。类别一致性值分区统计表明,两种土地覆被遥感产品的类别一致性面积百分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在东北区域,高值区和低值区总面积相近,该区域一致性值以0.5~0.7为主,约占该区域总面积的35%;在西北区域,一致性值以0.7~0.9为主;在华北区域,一致性值表现出明显的高值优势,一致性值大于0.9的区域约占区域总面积的63%;在东南区域,类别一致性值表现出高值面积百分比大于低值面积百分比的特征;青藏高寒区的类别一致性值则与东南区域相反;四川盆地的陆表土地覆被类别以耕地为主,因此表现出与华北区域类似的分布特征;西南区域各个区间的类别一致性值百分比表现出较为均匀的分布特征,并无明显优势级别。  相似文献   
92.
基于垄线平行特征的视觉导航多垄线识别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  
为有效快速地识别农田多条垄线以实现农业机器人视觉导航与定位,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田间多垄线识别与定位方法。使用VC++ 6.0开发了农业机器人视觉导航定位图像处理软件。该方法通过图像预处理获得各垄行所在区域,使用垂直投影法提取出导航定位点。根据摄像机标定原理与透视变换原理,计算出各导航定位点世界坐标。然后结合垄线基本平行的特征,使用改进的基于Hough变换的农田多垄线识别算法,实现多垄线的识别与定位。使用多幅农田图像进行试验并在室内进行了模拟试验。处理一幅320×240的农田图像约耗时219.4 ms,室内试验各垄线导航距与导航角的平均误差分别为2.33 mm与0.3°。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识别与定位农田的多条垄线,同时算法的实时性也能满足 要求。  相似文献   
93.
胚拯救技术及百合的胚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百合育种中由于胚败育致使杂交后代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胚培养技术解决了杂交幼胚生长发育的关键问题,在育种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综述了目前在百合胚培养研究中已获得的技术成就,这些技术不但对百合胚培养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为今后百合的育种工作产生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94.
河南省耕地非农化规模及时空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转型期耕地非农化最佳规模及时空配置,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首先采用区间套合方法确定河南省转型期耕地非农化最佳区间为9 141.64~189 393031 hm2,最佳规模为99 267.48 hm2;然后采用时空配置系数法实现了耕地非农化最佳规模的有效配置.结果表明,耕地非农化效益较低是限制非农化规模的主要因素,配置规模随时间序列呈递减趋势,前三年配置规模较高,后续年份较低,在全省范围内经济发展较快和人口密集的地区配置规模教高,反之则较低.这与河南省经济发展趋势、人口与经济总量的区域分布特征相吻合.区间套合方法和时空配置系数方法对于确定耕地非农化最佳规模及实现时空配置是两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5.
[目的]评价越冬泽鹬器官表型的变化趋势。[方法]选择在上海越冬的泽鹬作样本,按迁移时间分为中转停歇期和越冬期,分析这两个阶段泽鹬体重的差异,并分析泽鹬越冬期机体结构变化及2002~2004年的环志数据,评估其器官表型弹性变化的趋势。[结果]越冬泽鹬样本平均体重为(81.760±11.217)g,比中转停歇期的增加了14.570 g。增重的最大因素是脂肪,占72.260% 其次是胸肌部分,为14.170% 腿肌随体重仅略有增加,占3.490%。在越冬早期,腿肌、剩余骨骼及肝、砂囊、心、脑、肺、肾等重量都保持稳定,不随体重增加变化。与迁徙期的研究资料比较,越冬早期泽鹬器官大小弹性变化的范围和程度均较小。[结论]越冬期的泽鹬的脂肪、胸肌和腿肌均随体重增加发生不同程度地变化,其他器官没有实质性变化。  相似文献   
96.
通过盆栽试验对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冬小麦水分调亏效应进行了研究。设置3个施肥处理:不施肥(F0)、施复合肥(F1)和复合肥+有机肥配施(F2);2个水分处理:充分供水(W:75%FC)和水分调亏(D:50%FC~55%FC)。研究表明,在孕穗期,相同施肥条件下,调亏处理冬小麦的叶面积、株高和叶绿素均显著小于未调亏处理。到花期时,各水分调亏处理的叶绿素量与未调亏没有显著差别。F2处理的水分调亏小麦的叶面积和株高与未调亏小麦没有显著差别;F0和F1处理的水分调亏小麦的叶面积和株高均显著小于相应未调亏处理小麦。在拔节期,F0处理的水分调亏小麦的光合速率显著低于未调亏处理;F1和F2处理的水分调亏小麦的光合速率与未调亏处理没有显著差异。但复水后,到抽穗期,F2处理的水分调亏小麦的光合速率显著高于未调亏处理,表现超补偿效应。但F0和F1处理的水分调亏小麦的光合速率和未调亏小麦相比没有显著区别。抽穗后在充分供水条件下,F0和F1处理的小麦,返青-拔节期水分调亏对产量有显著负效应。F2的调亏处理小麦的产量没有受到影响;在干旱条件下,F0和F1处理的小麦,返青-拔节期水分调亏对产量没有影响,但F2处理的水分调亏小麦的产量显著高于未调亏处理的小麦。在相同施肥条件下,水分调亏处理小麦的稳产性均高于未调亏处理小麦。在各调亏处理中,F2处理小麦的稳产性最高,F1处理小麦次之,F0处理小麦的稳产性最低。  相似文献   
97.
焦作市2010—2011年度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宣传、推广小麦新品种,焦作种子站筛选了近几年审定的或即将审定的一批小麦新品种,在全市进行展示试验,进一步鉴定其丰产性、抗逆性和适应性,为焦作市小麦品种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8.
汞暴露对草鱼脾和肾脏器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占才  牛景彦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4):810-811,814
研究了暴露在不同汞离子浓度下的草鱼脾和肾的脏器系数变化。结果显示,脾脏器系数表现为暴露1 d时,0.7 mg/L处理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暴露5 d时,0.5 mg/L处理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7 mg/L处理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暴露12 d和21 d时,0.5 mg/L和0.7 mg/L处理组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肾脏器系数表现为暴露1 d和5 d时,各处理组脏器系数均无显著变化(P>0.05);暴露12 d和21 d时,0.7 mg/L处理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汞离子污染对草鱼脾和肾有毒害作用,脾对汞离子污染较肾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99.
生物质致密成型装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建安  梅艳阳  郭培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972-14974
介绍了目前使用的成型机类型及其缺点,设计了一种新型成型机,并介绍了其工艺流程和成型原理以及动力液压回路的设计。生产试验和试运行结果表明,该成型机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成型质量好、成型管寿命显著提高等优点,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00.
推进河南现代农业发展实现的模式创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凤仙 《农学学报》2011,1(6):62-66
为了推进河南及全国更大范围的现代农业发展,为模式创新提供实践决策的参考依据,笔者通过典型调查分析,针对制约河南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客观因素及原因,提出应根据省内农业区域环境特点,以县(市)为主选择和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运用市场化手段,培养和引进人才、造就现代农民,坚持农业科技创新、合作经营、产业服务社会化等途径;抓好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政策、服务等多层面的改革创新工作。笔者认为,发展现代农业,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农民是主体,规模化经营是有效途径,增效增收是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