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7篇
林业   49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69篇
  126篇
综合类   288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45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生态服务价值是反映一个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的优劣和整体生态效益大小的重要概念与指标。根据研究区土地利用特点和生态系统类型特征,选取适合研究区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植被覆盖度等生态参数,利用Landsat TM遥感影像、地面观测、气象数据、统计资料等数据,建立了基于遥感定量测算的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指标与评估模型,对研究区单项和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在2000-2010年10年间,随着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转换,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总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其中,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减少了11.92%,湿地减少了11.75%,总价值减少了5.74%,虽然林地、水域和滩涂的生态服务价值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是未能改变研究区总体生态服务价值不断减少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变化规律,揭示了其土地利用与生态服务价值变化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62.
活动积温与植被演替、农作物生长关系密切,对区域生态状况和粮食安全具有决定性作用。基于GIS平台,研究了云南省31个气象站50 a的≥10℃活动积温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61~2010年云南省≥10℃活动积温呈增长趋势,增幅为9.080℃/a,其中,1961~1978年≥10℃活动积温为负距平,1998~2010年为正距平,1979~1997年≥10℃活动积温距平以振荡为主;(2)5个代际≥10℃活动积温代际内最高值和均值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3)基本以景洪-思茅-元江-元谋为线,≥10℃活动积温向西、东2个方向逐渐减少;同时,空间差异程度随着时间推移有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63.
对2种不同结荚习性的大豆品种分别进行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灰色关联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亚有限型中,节粒重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其次是倒伏性;在有限型中,粒茎比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其次是节粒重。在培育高产优质的大豆品种时,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需要优先考虑节粒重,而有限结荚习性品种需要优先考虑粒茎比。  相似文献   
64.
鄂尔多斯植被的NDVI 3g动态及气候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鄂尔多斯地区生态格局以及在全球变化下的自然演变规律,揭示中国西部矿区人工扰动生态环境的时空变化。[方法]利用1982—2012年GIMMS NDVI 3g数据集和年均气温、降水量等气象数据,分别进行最大值合成、反距离加权法插值、线性回归与变化率分析、相关性分析等处理,揭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趋势下蕴含的植物生理学机理,及其对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的响应特征。[结果]鄂尔多斯地区植被返青期(start of season,SOS)始于4月下旬,枯黄期(end of season,EOS)结束于11月上旬,植被生长期(duration of season,DOS)NDVI初始阈值为0.12,平均生长期为198d;31a间鄂尔多斯地区植被绿度变化率(slope)为0.0023,植被变化趋势逐像元回归分析表明研究区80.8%的植被有轻微改善;31a间鄂尔多斯地区NDVI变化与年均气温和降水量的相关性分别为0.054和0.400。[结论]31a间鄂尔多斯地区植被返青期有提前趋势,枯黄期有滞后趋势,生长期有延长趋势;研究区大部分区域植被均有轻微改善;年均气温与降水量均呈现升高趋势,NDVI变化受温度和降水的共同作用,且NDVI最大值增高与年均降水量增加相关性较高,与年均气温升高相关性较低。  相似文献   
65.
氮肥基追比对冬小麦调亏灌溉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氮肥基追比对冬小麦调亏灌溉的调控作用,比较分析了2种氮肥基追比(10∶0和6∶4)下调亏灌溉(水分亏缺阶段为返青至拔节期)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返青至拔节期水分调亏显著降低冬小麦的叶面积,抽穗后在充分供水条件下对根系活力的影响表现出较长后效,且降低了花后旗叶MDA的积累速率,最终显著提高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与氮肥基追比10∶0处理相比,6∶4处理下开花期冬小麦的叶面积显著增加,抽穗后在土壤自然干旱条件下灌浆期光合速率明显提高,花后旗叶MDA含量降低,稳产性增强。可见,在冬小麦生育后期土壤水分较好的情况下,返青至拔节期水分调亏对产量有正效应;生育后期土壤较干旱情况下,追施氮肥可以提高冬小麦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66.
土地生态质量障碍因子诊断是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土地生态质量评价基础上,将新乡市划分为北部生态旅游区、城市发展核心区及生态农业区,并对各分区土地生态质量障碍因子进行诊断。结果表明:生态农业区的原阳、封丘等县及城市发展核心区的获嘉县,生态基础设施匮乏,障碍度范围为14%~22%,处于重和较重等级;城市发展核心区中的牧野区、红旗市辖区等地,NPP障碍度较高,为19%~36%;生态农业区西北部及城市发展核心区西南部,生长季降水障碍度较高,为17%~22%;城市发展核心区中的新乡县、凤泉区及生态农业区中的长垣县,区域环境质量较差,障碍度范围为14%~25%,处于重和较重等级;城市发展核心区中的红旗区、生态农业区西北及黄河滩涂,土壤碳蓄积水平障碍度处于重和较重等级,障碍度范围为9%~17%。完善生态基础设施、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区域合作、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是提升区域土地生态质量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67.
张晓楠    宋宏利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5):306-310,315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CCS分类体系的大尺度土地覆被遥感产品间类别一致性的定量计算方法,并以GLOBCOVER和MODIS COLLECTION5两种大尺度土地覆被遥感产品为数据源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GLOBCOVER和MODIS COLLECTION5两者间的类别一致性区域较小,且集中分布于中国的华北、四川盆地、台湾省、西北沙漠地区和喜马拉雅山东麓。类别一致性值分区统计表明,两种土地覆被遥感产品的类别一致性面积百分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在东北区域,高值区和低值区总面积相近,该区域一致性值以0.5~0.7为主,约占该区域总面积的35%;在西北区域,一致性值以0.7~0.9为主;在华北区域,一致性值表现出明显的高值优势,一致性值大于0.9的区域约占区域总面积的63%;在东南区域,类别一致性值表现出高值面积百分比大于低值面积百分比的特征;青藏高寒区的类别一致性值则与东南区域相反;四川盆地的陆表土地覆被类别以耕地为主,因此表现出与华北区域类似的分布特征;西南区域各个区间的类别一致性值百分比表现出较为均匀的分布特征,并无明显优势级别。  相似文献   
68.
基于垄线平行特征的视觉导航多垄线识别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  
为有效快速地识别农田多条垄线以实现农业机器人视觉导航与定位,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田间多垄线识别与定位方法。使用VC++ 6.0开发了农业机器人视觉导航定位图像处理软件。该方法通过图像预处理获得各垄行所在区域,使用垂直投影法提取出导航定位点。根据摄像机标定原理与透视变换原理,计算出各导航定位点世界坐标。然后结合垄线基本平行的特征,使用改进的基于Hough变换的农田多垄线识别算法,实现多垄线的识别与定位。使用多幅农田图像进行试验并在室内进行了模拟试验。处理一幅320×240的农田图像约耗时219.4 ms,室内试验各垄线导航距与导航角的平均误差分别为2.33 mm与0.3°。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识别与定位农田的多条垄线,同时算法的实时性也能满足 要求。  相似文献   
69.
屋顶绿化作为城市绿化的一种形式,在节能降耗、减碳释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减少雨水径流、增加休闲活动场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从屋顶绿化的优势出发,结合焦作市绿化的现状,针对市民对屋顶绿化的认知度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虽然绝大多数市民能够认识到屋顶绿化带来的好处和利益,但还有一些市民对屋顶绿化浑然不知,或存有担心和顾虑。在此基础上,从观念、政策、技术、资金等四方面指出屋顶绿化推广的瓶颈,并从政府主导、政策先行、制定标准规范、综合技术和产业化及建立示范试点工程等四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通过调查研究,为焦作市进一步推广屋顶绿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
胚拯救技术及百合的胚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百合育种中由于胚败育致使杂交后代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胚培养技术解决了杂交幼胚生长发育的关键问题,在育种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综述了目前在百合胚培养研究中已获得的技术成就,这些技术不但对百合胚培养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为今后百合的育种工作产生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